谁知道灞桥在哪呀?还有就是它有什么典故呀?我 记得有个词语叫灞桥杨柳是吧?什么意思呢 ?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5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0:55
《灞陵行送别》(李白)
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歧路,
云是王墼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
紫阕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
黄鹂愁绝不忍听!
唐人李白在这首诗中肆意挥洒笔墨,讲的正是西安的灞桥。
“灞柳风雪”是西安的“长安八景”之一,灞桥两岸,河滩宽阔,长桥跨河,垂柳依依,碧水蓝天,一望无限。暮春时节,风吹柳絮,漫天飞舞,宛如雪花。因“柳”与“留”同音,表留恋不舍之情,久而久之,灞桥与灞柳成为乡思与离愁霸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
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
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唐时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的风气,为文人*客所乐道。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 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此后,以“风雪”作为比喻,成为诗人们“咏柳”的一种常用手法的代名词。无怪李白写出这样伤感的诗句了。
也是古时是送别的驿站,到此处不再相送.灞桥是古人依依惜别,倾诉衷肠,摆宴送行,抒发情谊的地方,因此,有灞桥风雨的说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0:55
江枫渔火之灞桥折柳
公元750年,秋闱后的一天。
长安城外灞陵桥畔,十里长亭内,三五文人为一青衫书生送行。
那青衫书生二十出头,俊目修眉,但神情落寞,目光中更有说不出的凄凉。
酒过三巡,青衫书生离席而起,团团一揖道:“想我张继,十年寒窗苦读,本图一举成名天下皆知。却不料时运不济,竟至名落孙山,实在无颜见家乡父老。诸兄高情盛谊,定当铭记五内。今日就此别过了。”
一白衣少年上前持其手道:“继兄不必难过,以你的才华,何愁不能成就功名。今日一别,不知何年何月何时何地才能再秉烛夜游、把酒言欢了?”
张继黯然:“天涯浪迹,江湖飘零,恐怕后会无期了。”
白衣少年不觉面现戚容:“兄意欲何往?”
“吾久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故欲买舟东下,畅游江南。不知江南的秀丽山水,能否慰我心怀。”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白衣少年吟罢轻笑道,“江南风光秀美,佳丽如云。愿吾兄得偿所愿,以慰平生。”
灞桥边,一叶小舟随波上下,任意东西。船头站着一个老船翁,五十开外,白发银须,精神矍烁。
张继移步上船,回头拱手道:“此去身如此舟,今后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诸兄多多保重。”
众人依依不舍。
灞陵河畔,绿柳成荫。但时过境迁,已至深秋。枝枯叶黄,在袅袅秋风中无力地摇摆着,无限凄清。
白衣少年折下一段柳枝挂上船舷,垂涕曰:“灞桥争渡,莫忘桥上送别人。只恨韶光流失,白驹飞逝,兄又离意匆匆,未能畅叙幽情。今日虽别,但来日方长,定有再会之期。兄亦珍重。”
众人拱手别过。张继无言转身,惟恐涕泗滂沱。青衫在江风中猎猎作响。灞陵河汩汩咽咽,悠悠东去。
老船翁冷眼旁观,一边摇橹一边叹息。
岸上忽然响起了踏歌之声: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途,儿女共沾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0:55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就以折柳赠别来表达与亲朋好友的留恋不舍之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0:56
灞桥在西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0:57
上面的到底他们自己写的还是从哪抄来的啊!我乡下人看不懂,别见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