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4:19
共3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05 14:52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 元宵节古诗解析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宝马雕车香满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元宵节古诗解析
元宵节作为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也成为诗人作家创作的题材,墨客骚人,吟诗作赋,创作了许多关于元宵节的诗句,为这个节日增添了不文化意蕴。
隋炀帝杨广(560一618)在《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一诗中写道: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干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这首诗相当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元宵节的盛况,同时也暴露出这个封建皇帝的穷奢极欲和愚昧无知。
卢照邻(约636---695),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作有《十五夜观灯》一诗,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新正元旦之后,人们忙着拜节、贺年,虽然新衣美食,娱乐游赏的活动却比较少;元宵节则将这种沉闷的气氛打破,把新正的欢庆活动推向了高潮。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吴昊天穹连成一片,远处的(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似明月高悬。为这节日增光添彩的,当然还少不了美丽姑娘的欢声笑语。
宋代以后,元宵节的热闹繁华更是盛况空前,人们不但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而且尽情歌舞游戏。更为浪漫的是,青年男女往往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较为自由达爱慕之意。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诗人、作家,他的《生查子·元夕》是这方面的名作之一。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相思词以少女口吻写成。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而饶有韵味。上片主人公回忆去年的欢悦,那时是灯好,月明,热恋中约会也因元夜的欢乐而增添光彩。“月上柳梢头”两句言尽而意无穷,柔情蜜意溢于言表。下片写今年景物依旧,却已物是人非,与上片形成鲜明对照。触目伤情、悲从中来,泪湿春衫。这一切都反映出这位少女的纯真恬美与一往情深。词中的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情。这首词语言通俗明快,对比强烈,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他的另一首词《御带花》也描绘了京城元夕的热闹: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红,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画,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北宋汴京元夕的喧闹在宋人的诗文、笔记里载,欧阳修是较早用词的形式来表现这·幅幅繁华场面的。大街上“缯彩”铺设,金碧辉煌;花灯银钍,五彩缤纷;“雕轮绣毂”,往来络绎;美女“神姬”,目不暇接,一派熙熙攘攘的升平欢快景象。逢此盛会,“狂心未已”的“年少”自当尽欢而归。歌咏升平,以后成为宋词的一项重大题材,欧阳修词肇其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2 06:27
1、《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苏轼(宋)
原文: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译文:
元宵看来还是寻欢游乐好,何况诉讼少,公事清闲,万家百姓登上春日观赏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内成了繁华美丽的海上仙岛,使神仙也为之迷惑。
平原君敬待宾客,不像高阳酒徒无礼傲慢,坐在客人一起,宽和从容地陪伴客人谈笑。 客人中有个最富于感情,为了珍惜主人待客的殷勤拚着醉倒在地而尽兴喝酒。
赏析:
上片极写元宵节的游赏欢乐,及公庭讼少的愉悦心情。“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似是”,正说明词人原本并没有主动出游元宵佳节的打算,只是由于他的公务闲暇,“公庭民讼少”了,内心愉悦才使他引起了赏游元宵夜景的乐趣。如今“公庭民讼少”,词人从心底发出惬意的快感,所以,当他看到“万家游赏上春台”时,他自己和所有游人,都像活神仙一样迷路在三神山海岛之中了。
下片极写“与民同乐”的欢快宴席。“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词人在人群中间,谦逊质朴,礼敬宾客,平等如兄弟,有如赵国平原君的贤明待宾,而毫无“高阳酒徒”的傲慢。他总是从容温和地靠近群众,和人们满面陪笑的对语谈心,尽情享受着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乐趣。“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在欢快的宴席中,顿时出现了一个“最多情”的民客形象,而把欢情霎时推到*。可谓笔端生花。而“拚”字尤为传神。这正是词人与群众亲密“鱼水情”关系的典型反映。
全词感情真挚,清新自然,即兴抒怀,酣畅淋漓。而且格调健朗,构思精巧,一气呵成,余音袅袅。
2、《鹧鸪天·元宵后独酌》——杨慎(明代)
原文: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赏析:
此词写元宵节后的独酌思乡。“迟迟月”与“翦翦风”,点缀出早春夜晚的清寒,也烘托出怀乡的愁绪。末两句以歌酒故作宽解,更见乡愁的深挚婉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2 07:45
以下是元宵节的古诗词以及鉴赏:
1、《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宋代:贺铸
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
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鉴赏:这是一首记梦词,写梦中京城元宵节的欢乐情景,以及梦醒后的凄清之境和失落之感,含蓄地表达了一种抚今追昔、怀才不遇的情绪。
上片写梦境。在梦中,词人仿佛又置身于*闹繁盛的元宵之夜。古代都市实行宵禁,闹市绝行人。唐以后,逢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首句用词华丽欢快,使整个梦境处于欢乐美妙的氛围之中。
下片写梦醒之后的情和景,与上片形成鲜明对比。一觉醒来,笙歌、灯火、佳人全都子虚乌有。眼前是炉香袅袅,处境孤凄,脑海中梦境历历,回味无穷。现实与梦境,如今与往昔,孤凄与欢乐,对照分明。
全词构思完整,一气呵成。上下片的环境、氛围、情绪截然不同。一梦一真,一虚一实,一乐一哀,对照鲜明,又侧重后者,强调词人今日的失意。做梦是生活中平常现象,词人却能因之为词,创作出成功的佳构,抒发自己的哀乐,实非易事。
2、《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2 09:20
《生查子·元夕》宋朝·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此词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人以少女口吻写成。上片回忆去年的欢悦,那时灯好、月明,热恋中的约会也因元夜的欢乐而增添光彩。“去年元夜时”点明时间,引出下文的叙述,接下三句为当时的情景;
“花市灯如昼”极言元宵夜的灯火辉煌,展示了欢聚的时空背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去年元夜幽会的情景,为全词的词眼,其意境优美且情致浪漫,是欧词中传诵千古的名句。
《上元侍宴》宋朝·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