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常见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4:11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12 10:35

1、紫茎泽兰(学名: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 R. M. King):呈半灌木,高0.8~2.5米。茎紫色,叶对生、卵状三角形、棱形,边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总苞片三四层,小花白色。有性或无性繁殖。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瘦果五棱形。具冠毛,藉冠毛随风传播。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原产地中美洲,1935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可能经缅甸传入。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垂直分布上限为2500米。

2、薇甘菊(学名:Mikaina micrantha Kunth):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茎细长,匍匐或攀缘,多分枝,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基部心形,先端渐尖,边缘锯齿,头状花序多数,在枝端常排成复伞房花序状,含小花4朵,全为结实的两性花,总苞片4枚,狭长椭圆形总苞基部有一线状椭圆形的小苞叶,花有香气;花冠白色,脊状,檐部钟状,5齿裂,瘦果黑色。原产地中美洲,1884年首次在登陆,1984年在深圳发现。 分布于、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

3、空心莲子草(学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多年生草本。根茎繁殖。3~4月根茎萌芽出土;匍匐茎发达,节处生根,茎的节段亦可萌生成株。叶对生,有短柄,叶片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由10~20多朵无柄的白色小花集生组成,有总花梗;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质,宿存;花被5片,披针形,背部两侧压扁,膜质,白色有光泽;花期5~10月份。原产地南美洲,12年在上海附近岛屿出现,1950年代作猪饲料推广栽培,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天津。

4、豚草(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一年生草木,高20~250厘米。茎直立,具棱,多分枝,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叶片三角形,1~3回羽状深裂。头状花序单性,雌雄同株;约50~60个在枝端排列成总状,花冠淡黄色,总苞倒卵形倒圆锥形,囊状,无花冠与冠毛,花柱2,丝状,伸出总苞外。瘦果倒卵形,包被在坚硬的总苞内。分布于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杭州,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直辖市。恶性杂草,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5、毒麦(学名:Lolium temulentum L.)一年生草本。秆成疏丛,高20-120厘米,具3-5节,无毛。叶片扁平,质地较薄,边缘微粗糙。穗形总状花序,小穗含4-10小花,小穗轴节间长1-1.5毫米,平滑无毛;颖较宽大,与其小穗近等长,外稃椭圆形至卵形,成熟时肿胀,基盘微小芒近外稃顶端伸出,长1-2厘米,粗糙;内稃约等长于外稃,颖果为其宽的2-3倍。花果期6-7月。原产欧洲地中海地区,1954年在从保加利亚进口的小麦中发现,除外,中国各省都有发现。

6、互花米草(学名: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 )属禾本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秆高1-1.7m,直立,不分枝。叶长达60cm,基部宽0.5-1.5cm,至少干时内卷,先端渐狭成丝状;叶舌毛环状,长1-1.8cm。圆锥花序由3-13个长(3-)5-15cm,多少直立的穗状花序组成;小穗长10-18mm,覆瓦状排列。颖先端多少急尖,具1脉。第一颖短于第二颖,无毛或沿脊疏生短柔毛;花药长5-7mm。原产美国东南部海岸,1979年作为经济作物引入上海(崇明岛)、浙江、福建、广东、。威胁本土海岸生态系统,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

7、飞机草(学名:Eupatorium odoratum L.)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壮,横走。茎直立,高1-3米,苍白色,有细条纹;分枝粗壮,常对生,叶对生,卵形、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花序下部的叶小,常全缘。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茎顶或枝端排成伞房状或复伞房状花序,总苞圆柱形,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外层苞片卵形,麦杆黄色。花白色或粉红色。瘦果黑褐色,5棱,花果期4-12月。原产中美洲,1920年代作为一种香料植物引种到泰国栽培,1934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分布于、广东、、澳门、海南、广西、云南、贵州。

8、凤眼莲(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是浮水草本或根生于泥土中,高30~50厘米。茎极短,节上生根,具长匍匐枝,与母株分离后,长成新植株。叶基生,莲座状,叶片卵形,倒卵形至肾圆形,光滑:叶柄基部略带紫红色,膨大呈葫芦状的气囊。花葶单生,中部有鞘状苞片,穗状花序有花6~12朵,花被紫蓝色,6裂,在蓝色的有鲜黄色斑点,子房卵圆形。蒴果卵形。原产巴西东北部,1901年从日本引入作花卉,19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在辽宁南部、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栽培,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逸生为杂草。大量逸生,堵塞河道,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 。

9、石茅(学名:Sorghum halepense (L.) Pers.)也称假高梁,多年生禾草,有根状茎。秆直立,高100-150cm。叶宽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无毛,边缘粗糙。圆锥花序,分枝近轮生,无柄小穗椭圆形,成熟时为淡黄色或带淡紫色,主脉由齿间伸出成芒,也可全缘而无芒。雄蕊3枚;花柱2枚,仅基部联合,柱头帚状。有柄小穗雄性,较无柄小穗狭窄,颜色较深,质地亦较薄。种子千粒重3.5克。原产地中海地区,20世纪初从日本引到南部栽培,同一时期在和广东北部发现,种子常混在进口作物种子中引进和扩散,分布于中国多地, 是高粱、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甘蔗、黄麻、洋麻、苜蓿等30多种作物地里的杂草,还可与同属其他种杂交。

10、蔗扁蛾(学名:Opogona sacchari)成虫体色黄褐,体长8-10mm,展翅22-26mm,前翅深棕色,后翅黄褐色,后足长,超出翅端部,后足胫节具长毛。腹部腹面有两面三刀排灰色点列。停息时,触角前伸;爬行时,速度快,形似蜚蠊,并可做短距离跳跃。成虫多在傍晚到午夜活动,有取食补充营养和趋糖的习性,趋光性不强。原产地非洲热带、亚热带地区,1987年随进口巴西木进入广州,1990年代传播到了北京。分布在10余个省、直辖市。威胁香蕉、甘蔗、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及温室栽培植物。

11、湿地松粉蚧(学名:Oracella acuta)雌成虫梨形,腹部向后尖削,触角7节。若虫椭圆形至不对称椭圆形,长1.02-1.52mm,3 对足。末龄后期,虫体分泌蜡质物形成白色蜡包,覆盖虫体,雄成虫分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初孵若虫孵化后聚集在雌成虫的蜡包内,天气适宜时爬出,在松树枝、梢、叶处不停活动,并随气流被动扩散,扩散距离一般为17km,最远可达22km。部分初孵若虫在较隐蔽的嫩梢、针叶束或球果上聚集生活。原产地美国,1988年随湿地松进入中国广东省台山,到1994年,已扩散蔓延至广东省多个县市。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引入的湿地松、火炬松和加勒比松加速了扩散,对本地的马尾松、南亚松等构成严重威胁。

12、强大小蠹(学名:Dendroctonus valens)成虫圆柱形,长5.7-10.0mm,淡色至暗红色。雄虫长是宽的2.1倍,成虫体有红褐色,额不规则凸起,前胸背板宽,具粗的刻点,向头部两侧渐窄,不收缩;虫体稀被排列不整齐的长毛。雌虫与雄虫相似,但眼线上部中额隆起明显,前胸刻点较大,鞘翅端部粗糙,颗粒稍大。原产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美洲地区。1998年在中国山西省阳城、沁水首次发现,可能与引进木材有关。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不仅攻击树势衰弱的树木,也对健康树进行攻击(尤其是油松),导致发生区内寄主的大量死亡。

13、美国白蛾(学名:Hyphantria cunea)雌雄异型,成虫白色。雄蛾触角双栉状,前翅上有几个褐色斑点。雌蛾触角锯齿状,前翅纯白色。美国白蛾以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尽后,幼虫移至枝杈和嫩枝的另一部分织一新网。原产北美洲,1979年传入中国辽宁丹东一带,1981年由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入山东荣成县并蔓延,1995年在天津发现,主要为害落叶阔叶树种,包括许多经济林,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重要的如白蜡槭,糖槭,桑,苹果,梨,山楂,李属,蔷薇属,绣球花属,桦属,桤木,栎,胡桃属,柿,杨属,柳属,榆属和悬铃木等。也取食寄主树木附近的玉米、大豆、棉花、烟草、甘薯等作物以及一些花卉和杂草。

14、非洲大蜗牛(学名:Achating fulica)是中大型的陆栖蜗牛。成体壳长一般为7~8厘米,最大则可长到超过20厘米。夜行性,杂食性,大多是在潮湿环境中活动,喜欢在下雨及夜间出没。原产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奔巴岛,马达加斯加岛一带。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在福建厦门发现,可能是由一新加坡华人所带的植物而引入。后被作为美味食物,引入多个南方省份。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全球性入侵物种。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种作物。

15、福寿螺(学名:Pomacea canaliculata)个体大,每只100~150克,最大个体可达250克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称。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卵于夜间产在水面以上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多的可达千粒以上。原产亚马逊河流域,作为高蛋白食物最先被引入;1981年引入广东,1984年前后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由于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并很快从农田扩散到天然湿地。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对水稻生产造成损失。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16、牛蛙(学名:Rana catesbeiana)体长约20厘米,后肢长达25厘米。成体大者体重超过0.5千克。头部宽扁。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眼球外突,分上下两部分,下眼皮上有一个可折绉的瞬膜,可将眼闭合。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常生活於静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产于水中。蝌蚪呈绿褐色带有深色斑点。蝌蚪阶段持续1~3年,原产北美洲落基山脉以东,北到加拿大,南到佛罗里达州北部。1959年作为食物引入,遍布北京以南地区除、海南外的中国地区。对本地两栖类造成威胁,甚至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如滇池的本地鱼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3 23:31

目前中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昆虫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和微生物(细菌、病毒)中都能够找到例证。在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近10年来,中国相继发现了西花蓟马、Q型烟粉虱、三叶草斑潜蝇等危险性与爆发性物种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此外,中国潜在入侵物种截获频次也急剧增加。
福寿螺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70~80年代引入、广东等地,最初价值很高,颇受欢迎,但其肉质松软,缺乏本地田螺的香脆,致使销路大减,人们*弃养,福寿螺因此成为河道、水沟、池塘的野生生物。由于福寿螺食性杂、繁殖力强、发育速度快,很快便成为福建、广东、广西、浙江、上海等地的有害动物,福寿螺经常啃食水生植物叶片和茎杆,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在广西鹿寨县,福寿螺在稻田的发生密度高达16.95个/m2,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7%~15%,最高达%;福寿螺危害莲藕,幼螺从叶底啃食浮贴水面的莲叶,致使叶片成穿孔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难以抽离水面;福寿螺还危害水仙花等其它水生植物。另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目前福寿螺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人工防治,尚未开展生物防治。
巴西龟
巴西龟也叫红耳龟、红耳彩龟。巴西龟的原产地并非位于巴西,而是生存于北美密西西比河及格兰德河流域。它被不少家庭当作宠物来养殖或观赏用宠物,但仍有餐厅拿来做为食用动物料理。然而,如今它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成为全球“通缉犯”。巴西龟繁殖力强,存活率高。它和本土龟的“联姻”,导致了本土淡水龟类的基因污染,严重影响了本土龟的生存环境。不仅如此,它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这些病菌已被证明可以传播给包括人在内的恒温动物并在其中流传。近些年来,由于宠物弃养、宗教放生以及养殖逃逸等因素,导致巴西龟在中国野外普遍存在,并呈迅速蔓延之势。在湖南的湘江、广东的珠江、上海的苏州河、浙江西湖、钱塘江和长江江苏段等地,均有生活在野外的种群。目前中国法律已经禁止进口巴西龟,但尴尬的是目前国内并没有法律、法规*巴西龟的销售,因此,真正要从市场上让巴西龟消失很难。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3 23:32

1、紫茎泽兰

紫茎泽兰,呈半灌木,高0.8~2.5米。茎紫色,叶对生、卵状三角形、棱形,边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总苞片三四层,小花白色。有性或无性繁殖。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瘦果五棱形。具冠毛,藉冠毛随风传播。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

原产地中美洲,1935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可能经缅甸传入。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垂直分布上限为2500米。全球性入侵物种。



2、薇甘菊

薇甘菊,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茎细长,匍匐或攀缘,多分枝,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基部心形,先端渐尖,边缘锯齿,头状花序多数,在枝端常排成复伞房花序状,含小花4朵,全为结实的两性花,总苞片4枚,狭长椭圆形总苞基部有一线状椭圆形的小苞叶,花有香气。

花冠白色,脊状,檐部钟状,5齿裂,瘦果黑色。原产地中美洲,1884年首次在登陆,1984年在深圳发现。分布于、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全球性入侵物种。



3、空心莲子草

空心莲子草,多年生草本。根茎繁殖。3~4月根茎萌芽出土;匍匐茎发达,节处生根,茎的节段亦可萌生成株。叶对生,有短柄,叶片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由10~20多朵无柄的白色小花集生组成,有总花梗;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质,宿存。

花被5片,披针形,背部两侧压扁,膜质,白色有光泽;花期5~10月份。原产地南美洲,12年在上海附近岛屿出现,1950年代作猪饲料推广栽培,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天津。全球性入侵物种。



4、豚草

豚草,一年生草木,高20~250厘米。茎直立,具棱,多分枝,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叶片三角形,1~3回羽状深裂。头状花序单性,雌雄同株;约50~60个在枝端排列成总状,花冠淡*,总苞倒卵形倒圆锥形,囊状,无花冠与冠毛,花柱2,丝状,伸出总苞外。

瘦果倒卵形,包被在坚硬的总苞内。分布于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杭州,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直辖市。恶性杂草,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5、毒麦

毒麦,一年生草本。秆成疏丛,高20-120厘米,具3-5节,*。叶片扁平,质地较薄,边缘微粗糙。穗形总状花序,小穗含4-10小花。

小穗轴节间长1-1.5毫米,平滑*;颖较宽大,与其小穗近等长,外稃椭圆形至卵形,成熟时肿胀,基盘微小芒近外稃顶端伸出,长1-2厘米,粗糙;内稃约等长于外稃,颖果为其宽的2-3倍。

花果期6-7月。原产欧洲地中海地区,1954年在从保加利亚进口的小麦中发现,除*外,中国*各省都有发现,全球性入侵物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3 23:32

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 通过自然入侵,人为引种等方式, 在入侵地定居后,这些外来物种便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从而使经济遭受重创。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