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4:1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3:45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我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一个、强盛的工业国,党和国家采取了“工业优先、城市偏向”的发展方针。国家依靠行政力量汲取农业剩余投入到工业和城市中去。尽管农民、农业和农村为国家的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城乡分割,城乡差距越来越大,2004 年以来城乡发展居民收入补贴等因素,加上农民的收入很大一部分用于再生产等因素,实际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
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农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国家用于“三农”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水、电、路、通讯、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水平。同时,由于受城乡二元*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重点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因果关系综合起来统筹解决,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第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宏伟目标,农村小康是关键。目前,农村还有将近一亿多的贫困、半贫困人口,还有一大批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其温饱的标准还很低,一些地方还存在返贫的危险.农村人多地少,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农民的农业收入增加缓慢。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外出打工阻碍因素增多,这些都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三农”问题,要按照“两个趋向”的要求,把推进工业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把推进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使更多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中去,从事非农产业,形成一个城乡统筹的格局。
为此,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城乡统一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一义务教育体系,逐步推进税收城乡一体化。改革城乡分割、区域封闭的二元户籍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必须实行按居住地登记的新型户籍制度。积极构建城乡整合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建立新型行政管理制度,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3:46
“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城乡同一化”或者“农村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不是农村人都成为城市人,农村都变成城市,农民都成为农业工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应该是指经济社会的城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农村城市化”。具体而言,是否实现“城乡一体化”应当由三个标准来衡量,即: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相结合;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社会文化建设与农村生产生活相适应;国家福利实现城乡居民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