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1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8:32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二、*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实施的;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8:32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两者虽然都是行为人基于主观上的目的,借助于一定的客观条件实施的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
1、二者性质不同。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的合法行为,这种合法行为的目的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而民事行为包括有效的民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和非法的民事行为。
2、法律后果不一样。行为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可以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受法律的保护。民事行为有合法与非法、有效与无效之分。对于非法的或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不受法律保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8:32
民事行为,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称为“民事法律行为”。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所必需的条件的民事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 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绝对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对无效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注意事项: 1.民事行为并非成立时即生效。、 2.民事行为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就发生法律效力,构成民事法律行为。 3.如果不具备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就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即不转化为民事法律行为。 记住这几种,以后就不会混了,只有这五种:合同行为,婚姻行为,遗嘱行为,收养行为,处分行为,赠与行为,奖励和获得报酬等。追问那我换个问法,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与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有什么不同?
追答你拿两个根本就不是平行的概念如何比较?
民事法律行为确实是有生效要件的,比如主体合法,意思表示真实,标的具有可能性。
其它的民事行为有些无所谓生效不生效,难道违法行为还有生效问题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8:33
根本区别是他们的效力不同
无效民事行为,从这个行为一开始就不具备效力,如果当事人误认为有效力而履行了相应的义务,那么在*宣告无效之后,要恢复原状,该返还的要返还
可撤销民事行为,这个行为在作出之后,直到撤销之前,都是有效力的;撤不撤销,是要看当事人的意思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他在作出之后,没有效力,但不是绝对没有,可以通过法定代理人、真正权利人、被代理人的追认发生效力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8:34
你现在的问题是先把概念闹懂再说,一看你提得问题就知道你没有看懂定义,你把你下面那位仁兄的回答好好看看就懂了。
所谓民事行为,就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称为“民事法律行为”。
那么合法的民事行为叫做民事法律行为,怎么能出现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呢?这不是你拉出屎又憋回去了吗?(例子有点过)
你记住 首先你要闹懂什么叫民事行为
那么民事行为分这么几种
1,合法的民事行为就是民事法律行为
2,不合法的民事行为分两种
(1)无效民事行为
(2)效力未定民事行为
你把大方向搞懂了再看细节,如果你又其他地方不懂,我可以和你交流,我是准备考公务员,正好看到这里了,咱两可以相互切磋一下,哈哈。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