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5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07:27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赞美老师无私奉献为了教育事业牺牲了自己的一生的高尚品质。
2、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现代陶行知《教育》
人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做一件事,付出自己全部的真心,不要任何回报。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这是教育名言,尤指老师把爱撒向学生,而不带有任何功利的意思。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译文: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表现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罗隐《蜂》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表现了老师背后的默默无闻,为学生操劳。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宋韩愈《师说》
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注释:好雨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赞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体贴入微,但是却是潜移默化的,让你默默地受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07:27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6、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7、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8、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听颖师弹琴》
老师 - 培养学生的专业工作者
老师尊称为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教学生知识的人,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
我们平时虽然称呼学校里某教师为“某老师”,但这里的“老师”其实是教师这种职业,“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功能。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直至19世纪末,辛亥*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便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国民*时代开始,并一直沿用至今。
事实上,现在“老师”的外延比“教师”的外延要大,除可以称“教师”为“老师”外,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某老师”表示对别人的尊称,类似“老师傅”的简称。
英文:【Teacher】
“德高为范,技高为师”,从这个标准衡量,老师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于人,“老师“两字可分解来看,中国历来推崇老子的思想和哲学,而老子尤其注重德行的修养,而这个“老”就代表了“德”,师者就不必细言了。
老师职责首先是育人。先*,后成才。教知识,只记得一时,而育人,却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为人师表,答疑解惑。
古代含义
1.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
“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吊。”
——唐·韩愈《施先生墓铭》
“自秦之焚书,六经尽矣,至汉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说,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
——宋·欧阳修《问进士策》
“名孚实副,许为老师。”
——王闿运《今皇上七年以疆域为纪》
2.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
“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
3.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为老师
“至分宜当国,而谀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
“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
——清·黄宗羲《广师说》
“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4.对僧侣的尊称
“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
——唐·王建《寻李山人不遇》诗
“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
——唐·姚合《赠卢沙弥小师》诗
“那普静老师跏趺在禅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
——《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
5.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
“老师费财,亦无益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方今关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
——《晋书·江统传》
“语及额勒登保、德楞泰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南山、纵贼陇西之失。”——清·魏源《圣武纪》卷九
折叠老师地位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 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我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 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原来,仿佛老师只是教授知识,解答问题的人,不苟言笑。其实,自古而今,存在着良多的亦师亦友的典范。老子与孔子便是如此。在我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不举他例,我们就看看我们的鲁迅先生吧!先生的家世在其早年时期还属于富豪。那么,请看看先生对他的老师的敬畏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