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52
2020年一季度,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新能源车市的节奏,不过对于造车新势力的主要玩家,受到的波及似乎并不大,甚至有的玩家做到了逆势向上。
总的来看,造车新势力们的上险量虽然与2019年同期没有太大差别,但在新能源汽车总上险量的占比却从2019年Q1的约5%上升到14.6%,如果加上国产特斯拉,这一数值直接拉升到了30%。可以说,在大盘因需求急速萎缩而快速下滑之时,造车新势力们稳住了自己的基本盘,从而在渗透率上实现了逆势增长。
下面就让我们以上险量数据为基础,看看头部新势力们2020年Q1的表现究竟如何吧。
哪吒一季度疑似集中上险
哪吒N01在今年Q1上险1739辆,同比增长48.6%,所有上险车型均为非运营使用,其中个人用户上险952辆。
不过从用户分布地区来看,哪吒N01的用户显得过于集中,787个单位上险中,天津市和无锡市分别有488辆和297辆上险。而个人用户中,河南省郑州市和安阳市共计上线了926辆,占个人用户总数的97.3%。相比去年同期较为平均的多城市分布,哪吒N01今年Q1的上险分布透出一些集中上险的“嫌疑”。
合众的第二款车型——哪吒U在今年一季度也开始上险,但只有9辆录入,还未形成规模交付。
对“共”OR对“私”,威马、小鹏的不同选择
去年一季度,威马EX5曾以3535辆个人上险在一众新势力中取得对私交付第一名,个人上险占其总上险的91.8%。随后,威马用户的构成逐渐转变成以对公市场为主,单位上险逐步攀升。
2020年一季度威马EX5和EX6分别上险2092辆和145辆,个人用户占比分别为56.8%和59.3%。从两款两款车型个人用户的地区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温州等城市贡献了主要上险,占个人用户上险量的27.6%、11.6%和6.9%。
小鹏G3在今年一季度同样实现了逆势增长,上险量同比增长了.8%,同时在所有权上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
2019年一季度小鹏G3个人用户上险387辆,占比31.5%,而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值已提升至86.9%。可以说,小鹏和威马交换了彼此的发展路线,前者由“公”到“私”,后者则是从“私”到“公”。
小鹏的个人交付用户以广州、北京、深圳、上海和杭州五个城市为主,共计贡献了56.8%的个人用户上险量。
黑马理想ONE杀入前三甲
理想ONE可以说是2020年一季度造车新势力甚至是插混市场的黑马,整个Q1共计上险29辆,其2、3月还是插混市场上险排名第一的车型。
在4月30日的媒体沟通会上,理想汽车CEO 李想透露,截至4月29日,理想ONE已累计向用户交付6500辆,其中,4月的销量已经超过2600辆,创造了理想交付以来的销量新高。
在今年30万以上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能做到平均月销量在1000辆左右的车型,除了理想ONE,只有蔚来ES6和国产特斯拉Model 3,能在疫情影响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不易。
从理想ONE的用户结构来看,全部为非运营使用,其中个人用户占比为88.6%。深圳和北京是个人用户的主要上险城市,上险量分别为354辆和329辆。
值得注意是,归属于插混车型门类的理想ONE在北京需要使用燃油车车牌进行上险,对于北京消费者,中签率已经低于千分之二的北京燃油车车牌绝对是最珍贵的“存在”。
愿意使用自己的燃油车车牌购买一台插混车型,看来北京消费者对于理想ONE的认可度还是十分高。要知道,2020年一季度北京共上牌了530辆插混车型,理想ONE就分走了66.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帕萨特 PHEV上险量仅有41辆,可以说,优势十分明显。
蔚来领跑造车新势力
蔚来方面,ES6和ES8分别上险3611辆和208辆,蔚来也以3819辆总上险量领先其他新势力。
其中,蔚来ES6个人上险3082辆,占比85.4%;蔚来ES8个人上险141辆,占比67.8%。从个人用户的上险地区来看,主要以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以及杭州、成都等准一线城市为主。
4月19日,2020款蔚来ES8开启交付,这款产品的竞争力还有待市场的验证。另外,蔚来第三款新车型EC6已经开始量产,这款轿跑SUV虽未上市,但已经备受期待。下半年上市后,将与特斯拉Model Y展开厮杀。
“鲶鱼”持续发力
最后我们来看看特斯拉Model 3。
可以说,整个一季度,无论从产量、销量还是上险量上,国产特斯拉Model 3都呈现出碾压态势,尤其是3月,产销及上险量都突破了一万辆,绝对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成绩。
从使用权上看,特斯拉Model 3均为非运营使用,其中,一季度个人用户占比为.7%,上险14372辆。
在个人用户的分布上,毫无疑问,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拥有最多的特斯拉拥趸,排名前五的城市对个人上险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0.6%、14.3%、10.7%、7.8%和6.9%。
小结: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0.2万辆(不含特斯拉数据),同比下滑56.4%。
虽然大盘“腰斩”,但造车新势力们却表现出了足够的韧性,不仅在量上维持住了去年同期水平,还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不少新的惊喜。
但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特斯拉这条大“鲶鱼”,一直被贴着“抗特先锋”标签的新势力们仍有差距。随着造车新势力这一方更多高端、高科技车型的推出,更残酷的竞争正缓缓拉开帷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