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2 01:00
40亿净利,500亿资产,1300亿估值!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型独角兽宁德时代即将登陆A股。
宁德时代此次IPO,发行规模不超过2.17亿股,募资规模约53.52亿元。创下创业板设立以来的新纪录。据外界推测,上市后,宁德时代的市值有望达到1300亿元以上。
仅用不到七年时间,就从无名小卒蹿升至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公司,宁德时代为何能迅速抢跑,成为新能源细分领域的独角兽?
创始人差点儿错过宁德时代
时光倒回7年前,很难有人相信,在宁德,这个福建不起眼的小镇上,一个千亿级别的独角兽即将诞生。
宁德时代的诞生,源于宁德人:曾毓群,返乡创业。
出身宁德农村的曾毓群是个不太安分的人。21岁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曾毓群被分配至福建一家国企,三个月后辞职,南下东莞,进入了新科,一家为电脑硬盘生产磁头、年营收达10亿美金的港资企业。在这里一待就是十年,31岁时,曾毓群成为新科的研发总监。
在新科,曾毓群接触到美籍华人高管陈棠华、梁少康,这两位伯乐。1999年,新科的执行总裁梁少康找到曾毓群,准备拉他一起做电池。
曾毓群并未答应,当时他正在与猎头接洽,考虑前往深圳一家公司做总经理。
梁少康十万火急,拉拢曾毓群的顶头上司陈棠华做说客,才最终说服曾毓群。
1999年,三人一起在注册成立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ATL),进军消费电池行业,缔造了这只新能源独角兽故事的开端。
ATL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做聚合物软包电池,明确方向后,曾毓群飞往美国,购买了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授权。
然而,当曾毓群开始试制电池时,发现产品存在一个致命问题,使用一段时间就会因为内部材料分解释放气体而膨胀,导致电池存在爆炸风险。
团队经历2周连续加班,尝试了数十种电解液配方之后,ATL团队通过试验调整改进电解液配方,最终做出了不鼓气的电池。
可谓生逢其时,ATL恰巧赶上了2000年中国手机行业爆发的风口。
2001年,ATL在东莞白马的厂区落成,当年出货量达到100万枚电芯,主要为蓝牙耳机等产品供货,而后成功切入苹果公司产业链。
2008年,曾毓群将新工厂开到了老家宁德,投资15亿美元,打造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因遵循动力电池不能全外资生产的国家*,2011年ATL将动力电池事业部脱胎出去,在宁德另成立了一家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刚刚成立的宁德时代股权结构里,中资占85%,外资15%。经过反复的股权整合,目前宁德时代已成为纯中资的中国企业。
宁德时代的股东名单中,可看到大部分都是曾经的ATL高管:曾毓群、黄世霖……直至2017年3月,曾毓群一直兼任ATL总裁兼CEO、董事;宁德时代总经理、董事。
创业初期遇宝马“神助攻”
以宁德时代成立的2011年为节点,国产新能源汽车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不断释放出对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消息,驱使诸多合资企业加快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布局。
身披苹果电池供应商的光环,华晨宝马主动向宁德时代抛出了橄榄枝,为自家的纯电动汽车“之诺1E”寻找电池制造商。
然而这个“橄榄枝”也并不是谁都能接得住。华晨宝马向宁德时代提交了七百多页的动力电池系统需求规格书,详细到不同工况下能量及功率要求,上百道质量管理要求。
为了顺利完成合作,双方成立了100+人的电池联合开发团队,涵盖电芯、系统架构、机械设计、测试验证、质量管理等所有电池包的关键技术领域,最终成功开发了华晨宝马首款电动车电池“之诺E1”。
与华晨宝马合作之后,宁德时代走完了动力电池研发、设计、开发、认证、测试的全流程,也为它后续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品牌背书。这是当时唯一一家走入*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供应链的中国企业。
有了宝马的“助攻”,宁德时代顺利拿下宇通、北京普莱德的订单,这两家公司也是真正将宁德时代推向整车产业配套的功臣。为其后期野蛮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到后期,汽车主机厂的半壁江山都与宁德时代有合作。
成长奇迹:7年时间从0到1300亿
除了把握住了风口、汽车巨头的助攻,宁德时代的成长奇迹更多源于自身。
宁德时代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属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
早在2008年,宁德时代的创始人之一黄世霖就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在众多动力电池企业还沉迷于磷酸铁锂电池领域之际,宁德时代早就瞄准了三元锂电池。
2016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材料为磷酸铁锂,装机量占比超过70%;而到2017年,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材料迅速崛起,装机量占全年总市场装机量的44%。三元材料电池也有望在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装机比例中超过50%。
从产能分布上看,2017年,宁德时代总产能14亿,其中,三元材料产能8亿,高于磷酸铁锂产能6亿。
事实上,直到2015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销售还仅为2.19GWh,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四。
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翻了近6倍,近12GWh的动力电池系统销量让宁德时代一举成为国内第一的动力电池生产商,且超越了松下(特斯拉供货商)成为世界第一。
在拥有140多家动力电池企业的国内市场中,仅宁德时代一家就独占27%的市场份额,超出沃特玛15个百分点(国内行业老二比亚迪因其电池业务目前全部内部消化,与动力电池领域其他公司暂无可比性)。
至2017年底,宁德时代的总产能为17.09GWh。为满足市场需求,宁德时代IPO所募集的53.52亿元资金,主要将投向湖西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和动力及储能电池研发项目。
据介绍,湖西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预计在2020年左右可以完成建设,届时宁德时代将新增产能24GWh。
风口渐退,宁德时代深度绑定下游厂商
经过前两三年高速发展后,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毛利水平下滑现象,尤其是受原材料涨价、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等影响,动力电池的价格、成本持续承受来自上下游的压力,作为行业龙头的宁德时代也难避免毛利回落。
财报显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的销售均价均趋于下降,已由2015年的2.28元/Wh降至2017年的1.41元/Wh,累计降幅为38.26%;不过,动力电池系统单位成本也在持续下降,由2015年的1.33元/Wh 降至2017年的0.91元/Wh,累计降幅为31.78%。
综合价格和成本的变化,同期其毛利率分别为38.%、43.70%和36.29%。这是宁德时代的毛利首次出现下滑,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个百分比左右,在行业毛利整体下降的时候,其降幅小于平均水平,显示出较高的成本控制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动力电池行业内优胜劣汰,具有规模效应和技术实力的龙头企业将更有优势,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对于行业的头部企业而言,上下游的控制力成了关键。
2017年,宁德时代最重要的布局是与下游整车厂商联姻,成立合资公司,实现深度绑定。
尽管早在2009年,宁德时代已与北汽集团合资建立普莱德。2017年5月,宁德时代与上汽集团联合新设两家合营企业——时代上汽与上汽时代,前者,上汽持股49%(宁德时代51%),负责电芯生产;后者,上汽持股51%(宁德时代49%),负责Pack生产。
在合资建厂的基础上,宁德时代还引入了东风集团、长安汽车整车厂商参股。
这种下游深度绑定客户的逻辑是动力电池的下游应用场景主要为乘用车市场,先绑定有实力的整车厂商,未来整车厂商的表现,将直接决定电池厂商的竞争地位。在2017年以前,特斯拉、丰田普锐斯的供应商松下长期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反观其竞争对手沃特玛和国轩高科,两者既没有合资建厂,客户知名度也不如上汽等。
从反映对下游的话语权的另一个指标:应收账款来看。
2015年-2017年,宁德时代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23.98亿元、73.23亿元和69.38亿元,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的占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周转率同样呈下降趋势,其95%的账龄保持在1年以内,在应收账款质量等方面均明显强于沃特玛和国轩高科。
截至2017年底,宁德时代的存货周转率达4.92,也远超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露出霸主意图,争夺行业话语权
摆脱上游约束,拿到行业的话语权,确保高毛利率,宁德时代渐显霸主意图,顺理成章地做出了选择:杀入上游资源厂商。
动力电池上游的两大核心资源:锂、钴。
早在2015年,宁德时代便完成了对国内领先的三元前驱体生产厂商——广东邦普的收购,成功将锂电池梯次利用产业链形成循环闭环。
宁德时代通过广东邦普,将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镍钴锰锂等有价金属通过加工、提纯、合成等工艺,生产出锂离子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使资源在电池产业中实现循环利用。
2016年,宁德时代运用锂电池回收技术生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的毛利率达26.8%,高于行业均值的22.67%。
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价格波动率相对于2016年已经下降了11个百分点。
动力锂电的技术瓶颈,主要在正极材料/隔膜、负极材料、电解液,而宁德时代的核心供应链中,以国内原材料、设备供应商为主,已形成完善的国产供应链体系。
同时,下游深度绑定客户,宁德时代与上汽成立合资公司,与蔚来深度合作,进入宝马、大众、北汽、吉利、长安等车企的供应体系,占领先发优势。
从而,成功超越国内巨头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甚至全球巨头松下,晋升世界第一。
此外,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产销量的规模效益以及持续的研发投入带来技术进步和工艺流程改进,使得生产效率与能量密度不断提升。
2015年-2017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分别为2.81亿元、10.80亿元和16.0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6%、7.39%和8.37%,研发占比稳步提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可达240Wh/Kg。在快充技术上,宁德时代也已经实现充电30分钟续航500公里。
如今,宁德时代已飞出巢穴,这只“独角兽”能否在海外市场迅速立足也将成为真正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