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08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6 11:51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作者简介: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著名画家。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中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扩展资料:

宋徽宗与《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稀世珍品,后世临摹极多,但对于其作者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北宋人;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南宋人;还有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金代人。

认为张择端为南宋人的专家,主要是根据明晚期书画家董其昌在《容台集》中对《清明上河图》的推测:“南宋时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清代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记载:“《清明上河图》乃南宋人追忆故京繁盛也。”

认为张择端是金代人观点的专家,是根据《清明上河图》最早的题跋出自金代人之手,并且两宋画院均不见张择端著录。

然而,更多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考证,认为张择端是北宋人。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后面最早的金代张著题跋中注明了张择端的身份为“翰林”,并且进一步指出,张择端游学于京师,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

张著的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惟一的记载。他所提到的向氏究竟是何人,已经无法考证,向氏所著《评论图画记》一书也不曾见于著录,这给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考证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根据最早的金代张著题跋,张择端是北宋人的观点最具说服力。

至今,开封民间还流传着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开封的相国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天保六年,到北宋太宗时期,相国寺发展到鼎盛时期,占地540亩,僧院座,殿阁雄伟、花木葱茏,因此被誉为“金碧辉映、云霞失容”。偌大的相国寺雕梁画栋需要大量的画师为之服务。

传说当年在北宋东京今开封市的相国寺里,住着一些靠给寺院绘画谋生的民间画师,其中有一个青年画师,他说可以把首都东京城的繁华盛景搬到画上来,这个青年就是来自山东诸城的张择端。

张择端住在相国寺的香积厨里,潜心作画。一天,宋徽宗赵佶在皇家卫队的护卫下,声势浩荡地驾临相国寺降香。赵佶听说相国寺里住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画师,便命宰相蔡京去了解情况。宋徽宗赵佶和宰相蔡京不但喜欢绘画,并且都是绘画的高手。宋徽宗赵佶命宰相蔡京将张择端召进翰林图画院,亲自命题让张择端绘画北宋东京的繁华盛景。

张择端被召进了宫中翰林图画院,但是他提出,不能关在皇宫里面作画,要求在安静的农舍中作画,宋徽宗赵佶同意了张择端的请求,命宰相蔡京为张择端在北宋东京都城的郊外,找了一处安静的农舍。从此,张择端披星戴月潜心作画。谁能想到,这样一幅北宋东京的繁华盛景,竟是在东京都城郊外的偏僻农舍里创作完成的。

当宰相蔡京将张择端绘画的长卷呈给宋徽宗赵佶看时,宋徽宗赵佶见了张择端的绘画大喜过望。从此,《清明上河图》被宋徽宗赵佶收入皇宫内府。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赵佶和儿子宋钦宗赵桓被金人俘虏到北方,藏于北宋内府的《清明上河图》及6000件艺术品也被金兵掠获。宋徽宗赵佶的第十一个儿子宋高宗赵构杭州称帝。

张择端为了让宋高宗赵构不忘国仇家恨,坚决抗金,闭门谢客,呕心沥血,又绘制出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献给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与父亲宋徽宗赵佶不同,对画根本不感兴趣,并将画退了回来。张择端展开长卷,心绪难平,一气之下,将自己呕心沥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付之一炬,幸好被家人及时抢出一半。在沉痛的打击下,张择端不久忧郁而死。

张择端两次献《清明上河图》的故事是否真实无法考证,但是传说中,张择端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画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图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宋徽宗与《清明上河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6 11:51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作者简介: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著名画家。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中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扩展资料:
宋徽宗与《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稀世珍品,后世临摹极多,但对于其作者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北宋人;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南宋人;还有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金代人。
认为张择端为南宋人的专家,主要是根据明晚期书画家董其昌在《容台集》中对《清明上河图》的推测:“南宋时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清代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记载:“《清明上河图》乃南宋人追忆故京繁盛也。”
认为张择端是金代人观点的专家,是根据《清明上河图》最早的题跋出自金代人之手,并且两宋画院均不见张择端著录。
然而,更多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考证,认为张择端是北宋人。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后面最早的金代张著题跋中注明了张择端的身份为“翰林”,并且进一步指出,张择端游学于京师,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
张著的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惟一的记载。他所提到的向氏究竟是何人,已经无法考证,向氏所著《评论图画记》一书也不曾见于著录,这给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考证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根据最早的金代张著题跋,张择端是北宋人的观点最具说服力。
至今,开封民间还流传着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开封的相国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天保六年,到北宋太宗时期,相国寺发展到鼎盛时期,占地540亩,僧院座,殿阁雄伟、花木葱茏,因此被誉为“金碧辉映、云霞失容”。偌大的相国寺雕梁画栋需要大量的画师为之服务。
传说当年在北宋东京今开封市的相国寺里,住着一些靠给寺院绘画谋生的民间画师,其中有一个青年画师,他说可以把首都东京城的繁华盛景搬到画上来,这个青年就是来自山东诸城的张择端。
张择端住在相国寺的香积厨里,潜心作画。一天,宋徽宗赵佶在皇家卫队的护卫下,声势浩荡地驾临相国寺降香。赵佶听说相国寺里住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画师,便命宰相蔡京去了解情况。宋徽宗赵佶和宰相蔡京不但喜欢绘画,并且都是绘画的高手。宋徽宗赵佶命宰相蔡京将张择端召进翰林图画院,亲自命题让张择端绘画北宋东京的繁华盛景。
张择端被召进了宫中翰林图画院,但是他提出,不能关在皇宫里面作画,要求在安静的农舍中作画,宋徽宗赵佶同意了张择端的请求,命宰相蔡京为张择端在北宋东京都城的郊外,找了一处安静的农舍。从此,张择端披星戴月潜心作画。谁能想到,这样一幅北宋东京的繁华盛景,竟是在东京都城郊外的偏僻农舍里创作完成的。
当宰相蔡京将张择端绘画的长卷呈给宋徽宗赵佶看时,宋徽宗赵佶见了张择端的绘画大喜过望。从此,《清明上河图》被宋徽宗赵佶收入皇宫内府。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赵佶和儿子宋钦宗赵桓被金人俘虏到北方,藏于北宋内府的《清明上河图》及6000件艺术品也被金兵掠获。宋徽宗赵佶的第十一个儿子宋高宗赵构杭州称帝。
张择端为了让宋高宗赵构不忘国仇家恨,坚决抗金,闭门谢客,呕心沥血,又绘制出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献给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与父亲宋徽宗赵佶不同,对画根本不感兴趣,并将画退了回来。张择端展开长卷,心绪难平,一气之下,将自己呕心沥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付之一炬,幸好被家人及时抢出一半。在沉痛的打击下,张择端不久忧郁而死。
张择端两次献《清明上河图》的故事是否真实无法考证,但是传说中,张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6 11:52

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上实行了*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从商业、交通、澶运建筑等几个具典型意义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状况。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及民俗。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的综合性形象史料。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桥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热烈场面。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桥下水流湍急。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景式构图的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大作,从远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鸟瞰繁华的街市,还可极目郊野;楼宇舟桥树木横列于近处,河道原野延伸至天边。景物的大、小、远、近、疏、密、动、静、简、繁,通过画家传神之笔,都得到准确、慎密、生动、妥贴的有机表现。使画卷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鲜明的艺术节奏感。充满“方寸之内,体百里之回“的宏伟气慨。表现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选取题材方面的高度艺术才华。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视点的*,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巧。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1,作品体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古代画家“目识心记”深厚的默写功能。
2,线描技法已臻和谐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划、景物描绘达到形神毕肖、生动准确的神品之作。
4,是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画、山水、人物融为一体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的典范。
6,是显示画家高度的组织技巧和概括现实生活能力的范例。
7,是研究宋代社会的综合形象史料。

《清明上河图》是闻名世界的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是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杰作(早欧洲七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6 11:53

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上实行了*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从商业、交通、澶运建筑等几个具典型意义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状况。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及民俗。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的综合性形象史料。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桥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热烈场面。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桥下水流湍急。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景式构图的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大作,从远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鸟瞰繁华的街市,还可极目郊野;楼宇舟桥树木横列于近处,河道原野延伸至天边。景物的大、小、远、近、疏、密、动、静、简、繁,通过画家传神之笔,都得到准确、慎密、生动、妥贴的有机表现。使画卷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鲜明的艺术节奏感。充满“方寸之内,体百里之回“的宏伟气慨。表现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选取题材方面的高度艺术才华。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视点的*,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巧。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1,作品体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古代画家“目识心记”深厚的默写功能。
2,线描技法已臻和谐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划、景物描绘达到形神毕肖、生动准确的神品之作。
4,是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画、山水、人物融为一体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的典范。
6,是显示画家高度的组织技巧和概括现实生活能力的范例。
7,是研究宋代社会的综合形象史料。

《清明上河图》是闻名世界的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是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杰作(早欧洲七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6 11:53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详情
【秒懂百科】一分钟了解张择端
12.8万 1'
《清明上河图》里未解的千年悬案!
130.9万 10'48"

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尚存争议)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中文名
张择端
外文名
zhangzean
别名
张正道
国籍
宋朝
民族
汉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