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从独居到群居,从温顺到凶猛,是什么让蝗虫“黑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53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0:42

2020年可能是非常糟糕一年,除了常见的火灾、洪水和地震外,我们正在经历损失惨重的全球性新冠肺炎。

与此同时,还有一件增加世界末日气氛的突发事件,那就是成群结队的蝗虫席卷了多个国家。

2020年2月,蝗虫大军浩浩荡荡,宽约50公里,从东非出发,向周边国家蔓延,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据国际组织预测,将有1900万人面临粮食问题。

蝗灾的历史由来已久,我们国家在秦汉时期每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在国外也是一样,面对灾难,人们除了祈求,似乎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一方面蝗虫数量庞大,成群结队,很难用常规手段治理;另一方面,蝗虫一旦加入群体后,会性情大变,所到之处寸草不生,非常凶猛。

独居绅士到群居恶魔的转变

如果小时候经历过农村生活,那么对于蚂蚱这种小虫子绝对不会陌生。

蚂蚱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蝗虫,全球有超过10000种,我们小时候常看到的蚂蚱通体绿色,叫中华剑角蝗,一般来说这些小虫子都是独居的,几乎不会成批出现。

那为什么蝗灾会聚集这么多虫子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饥饿。

饥饿把它们引向最后一片绿植区域,于是独居的蝗虫开始聚集起来,此时的它们将经历一次翻天覆地的改变。

首先,外形天差地别,独居的蝗虫,外形成棕绿色,行动缓慢,而群居的蝗虫身体颜色变成了黑色和*,身体也变得更加强壮;

其次,性格大变,逐渐黑化,一开始性格温顺,动作悠闲,群居后,异常凶猛具有攻击性,一群蝗虫动作一致,步调一致,到一地吃光一地,一旦有的蝗虫落后,也会被其他蝗虫吃掉。

科学家认为,蝗虫之所以会如此转变,和身体散发的信息素有关,蝗虫越多,信息素越浓,最终导致蝗虫数量越来越庞大。

信息素成为快速治理蝗灾的办法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寻找这种信息素,想知道到底是什么物质让独居的蝗虫聚集起来,找到这种物种,或许就找到了快速有效治理蝗虫的办法。

经研究发现,有一种名叫4-乙烯基苯甲醚(4VA)的信息素,会让一种特定的蝗虫做出反应。

4VA信息素,对人类来说,闻起来是甜的,对于蝗虫来说,就是黑化转变的开始。

在验证环节,研究人员将涂满4VA信息素的粘板放在外面,然后释放蝗虫。

结果发现,涂有这种化学物质的粘板平均捕捉了26只蝗虫,而那些没有化学物质的平均捕捉了3个。显然,在一个充满其他香味的相对正常的环境中,4VA信息素对蝗虫有特殊的吸引力。

这项研究为治理蝗灾提供了很多方法。

基因工程

科学家认为可以删除了编码4VA的基因,从而阻止了这种化学物质的产生,让蝗虫无法聚集在一起。

将基因处理后的蝗虫再释放进入蝗虫群体,就有可能改变蝗虫的成群行为。

制作陷阱

可以利用4VA信息素吸引蝗虫聚集,引导到适合用杀虫剂处理的地方,毕竟杀虫剂才是杀死虫子最有效的办法。

干扰

科学家认为,我们可以设计出一种类似信息素的化学物质,来干扰4VA激活受体的能力,从而影响蝗虫的成群行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0:43

因为物种都是不断寻求能够生活下去的方式,从独居到群居意味着力量的增强,而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靠凶猛的习性才能存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0:43

是生存环境越变越恶劣让蝗虫“黑化”的,这也是生物进化的一部分,是正常的环境影响导致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0:44

是因为饥饿,饥饿会把蝗虫们引导到绿植区域,在哪里独居到蝗虫就开始大批量的聚集,独居的蝗虫外形呈棕绿色,行动也比较缓慢,而群居之后,他们就会变成黑色和*,会变得异常凶猛,具有攻击性,然后他们就会开始吃光一个地方,再换下一个地方。一旦有蝗虫落伍,就会被同伴吃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