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1:32
灌汤包的做法
材料:猪皮一块,葱姜,料酒,胡椒粉
先把肉皮放到凉水至烧开,两分钟,然后捞出,去毛,切去下面的肥肉 再把处理好的肉皮,葱姜,料酒,胡椒一起煮至烂,大约需要2个小时 然后把肉皮拿出来,搅碎。放回汤里,煮约半小时,过滤到大碗里
放在冰箱冷冻,放一个晚上,拿出来就是做好的皮冻,这个是小笼包出汤的关键。 然后把皮冻切碎,备用。
然后用葱姜花椒水开始打肉馅,这个葱姜水是前一天晚上做的,然后泡了一晚上,就是把以上3种材料,姜拍碎,放到热水里,然后用手挤,为了进味,放了一个晚上,小家庭可以用搅拌机打肉馅,第一次发现做灌汤包和做戚风蛋糕的工具如此相似,要一边加汤水一边打,加入香菇,盐,味精,酱油,蚝油,生抽,一个鸡蛋,香油,开始打肉馅,然后把切碎的肉皮和肉馅1:1混在一起,大功告成,一般把它放到冰箱里,用多少拿多少,这样冻一下好包,和面,在网上查,有人说烫面,有人说发面,我两个都做了,但是发面的比较好吃,擀面皮要成这样子,中间厚,两边薄,开始包了,包的不好看可以多学学,熟能生巧,蒸的时候可以用烫的白菜叶,也可以用布,蒸熟后你就可以享用了。我国的饮食结构是以面食为主,仅包子的品种就有几百种之多,而其中的灌汤包子也有数10种花样。包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隋唐时代已有包子了,不过那时不叫包子,而称为“馒头”或“蒸饼”之类。灌汤包子在清代时已十分流行,很多史料都有记载。
一、用料:
主料:猪肉(或牛肉、羊肉)
配料:食盐、味精、白糖、料酒、小磨香油、姜末、鸡汤(或骨头汤、水也行)
二、肉馅的制作:
制馅的的关键是拌馅,也就是其中的“汤”,这正是灌汤包子与普通包子的区别。
汉族和回族的用料不同。汉餐的灌汤包子多用皮冻馅,皮冻加热后即形成汤。而清真灌汤包子是用鲜骨髓汤打馅。家庭制作中也有用鸡汤打馅的,甚至有人直接用水打馅的,冬季用温水,夏季用凉水,分5~6次加入馅内,搅成不稀不稠的馅,最后放入小磨香油搅匀。
用骨头汤拌馅的好处有:
第一,汤汁多。骨头汤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胶原蛋白质有较大的溶水性能。因而用骨头汤拌肉馅,其吃水量比水要多;所以加热后有较多的汤汁从肉馅中溢出,就形成汤包中的“汤”。由于肉的鲜味和调味品的味道溶于汤里,故觉汤汁鲜美。
第二,馅心松软。牛羊肉中也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其中的肌球蛋白质和胶元蛋白质一样,都是溶水性的,在有盐的条件下,吸水性增强。为了使馅心松软,鲜嫩有汤,拌馅时要有意保持馅中的水份。当包子入笼,蛋白质受热变性,失去持水性能,产生脱水现象,馅心里自然就充盈着汤汁。
1/4
三、包子皮的制作:
灌汤包子与发面包子相比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定面(相对于发酵面);二是薄皮;三是馅中含汤。灌汤包子的和面方法,用行业术语说,属冷水面团。冷水面团的特点是:色泽洁白,质地细密,筋力大,韧性强,制成成品后,口感爽滑有咬劲。调制面团时,受季节影响,水量和水温都应做适当的调整。一般来说,天气凉、温度低时,加水量要比天气热、温度高时稍多加些水。用水量的基准是500克面粉加约225克水。水温不能超过30℃,否则容易引起面团性质的变化,使面团“掉劲”。冬季用低温水,夏季用纯凉水。有时夏季气温高,即使用冷水也出现“掉劲”问题。老练的行家这时会在和面时加一点盐,以增强面团的筋度,促使面团组织结合紧密。行话说:“碱是骨头盐是筋”,指的就是盐能增强面团筋力而言。另外调制面团时,必须分次加水,如一次加足水,不易对面粉吸水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查。面团揉到光润时,盖上湿布,饧约半小时,揉匀搓条,下剂子,擀成圆薄皮,包入馅子。皮儿要薄,且均匀,对灌汤包子皮的要求是“薄如纸”,可见其筋力。
四、蒸制:
将包子生坯放入直径32~35厘米的小笼里,用旺火蒸制,13--15分钟,包子就熟了。蒸的时间不宜过长,长了包子易掉底、跑汤,要随吃随蒸,就笼上桌。热气散了以后,包子皮就会变硬,口感会差一些。
记得曾有人这样形容灌汤包子:提起来像灯笼,放下去像菊花。
五、吃法:
灌汤包子的吃法很有讲究,包子上桌后,用筷子夹住包子上口,轻轻摇晃,然后夹起,放进调羹,再咬一个小口,往里轻轻吹风,待汤馅不太烫嘴时,将包子蘸上调料汁再吃。灌汤包子要汤和包子一起吃,但也有的人喜欢把汤汁倒在调羹里,先吃包子,再喝上一口鲜香四溢的汤汁,颊齿留香,陶醉不已。 正是:“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外强不必中干鄙,执热须防手探汤。”
开封小笼灌汤包已有百年历史,创始人是黄继善。现有国营第一楼包子铺经营,是著名风味面点。原料配方:精粉5公斤猪后腿肉5公斤小磨油1250克酱油400克料酒150克姜末150克味精55克盐100克白糖35克 制作方法: 1.将猪后腿肉绞成馅,放入盆内,加上酱油、料酒、姜末、味精、盐、白糖。冬季用温水4升,夏季改用凉水3.5升,分5~6次加入馅内追答感觉很复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1:32
灌汤包的做法
材料:猪皮一块,葱姜,料酒,胡椒粉
先把肉皮放到凉水至烧开,两分钟,然后捞出,去毛,切去下面的肥肉 再把处理好的肉皮,葱姜,料酒,胡椒一起煮至烂,大约需要2个小时 然后把肉皮拿出来,搅碎。放回汤里,煮约半小时,过滤到大碗里
放在冰箱冷冻,放一个晚上,拿出来就是做好的皮冻,这个是小笼包出汤的关键。 然后把皮冻切碎,备用。
然后用葱姜花椒水开始打肉馅,这个葱姜水是前一天晚上做的,然后泡了一晚上,就是把以上3种材料,姜拍碎,放到热水里,然后用手挤,为了进味,放了一个晚上,小家庭可以用搅拌机打肉馅,第一次发现做灌汤包和做戚风蛋糕的工具如此相似,要一边加汤水一边打,加入香菇,盐,味精,酱油,蚝油,生抽,一个鸡蛋,香油,开始打肉馅,然后把切碎的肉皮和肉馅1:1混在一起,大功告成,一般把它放到冰箱里,用多少拿多少,这样冻一下好包,和面,在网上查,有人说烫面,有人说发面,我两个都做了,但是发面的比较好吃,擀面皮要成这样子,中间厚,两边薄,开始包了,包的不好看可以多学学,熟能生巧,蒸的时候可以用烫的白菜叶,也可以用布,蒸熟后你就可以享用了。我国的饮食结构是以面食为主,仅包子的品种就有几百种之多,而其中的灌汤包子也有数10种花样。包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隋唐时代已有包子了,不过那时不叫包子,而称为“馒头”或“蒸饼”之类。灌汤包子在清代时已十分流行,很多史料都有记载。
一、用料:
主料:猪肉(或牛肉、羊肉)
配料:食盐、味精、白糖、料酒、小磨香油、姜末、鸡汤(或骨头汤、水也行)
二、肉馅的制作:
制馅的的关键是拌馅,也就是其中的“汤”,这正是灌汤包子与普通包子的区别。
汉族和回族的用料不同。汉餐的灌汤包子多用皮冻馅,皮冻加热后即形成汤。而清真灌汤包子是用鲜骨髓汤打馅。家庭制作中也有用鸡汤打馅的,甚至有人直接用水打馅的,冬季用温水,夏季用凉水,分5~6次加入馅内,搅成不稀不稠的馅,最后放入小磨香油搅匀。
用骨头汤拌馅的好处有:
第一,汤汁多。骨头汤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胶原蛋白质有较大的溶水性能。因而用骨头汤拌肉馅,其吃水量比水要多;所以加热后有较多的汤汁从肉馅中溢出,就形成汤包中的“汤”。由于肉的鲜味和调味品的味道溶于汤里,故觉汤汁鲜美。
第二,馅心松软。牛羊肉中也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其中的肌球蛋白质和胶元蛋白质一样,都是溶水性的,在有盐的条件下,吸水性增强。为了使馅心松软,鲜嫩有汤,拌馅时要有意保持馅中的水份。当包子入笼,蛋白质受热变性,失去持水性能,产生脱水现象,馅心里自然就充盈着汤汁。
1/4
三、包子皮的制作:
灌汤包子与发面包子相比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定面(相对于发酵面);二是薄皮;三是馅中含汤。灌汤包子的和面方法,用行业术语说,属冷水面团。冷水面团的特点是:色泽洁白,质地细密,筋力大,韧性强,制成成品后,口感爽滑有咬劲。调制面团时,受季节影响,水量和水温都应做适当的调整。一般来说,天气凉、温度低时,加水量要比天气热、温度高时稍多加些水。用水量的基准是500克面粉加约225克水。水温不能超过30℃,否则容易引起面团性质的变化,使面团“掉劲”。冬季用低温水,夏季用纯凉水。有时夏季气温高,即使用冷水也出现“掉劲”问题。老练的行家这时会在和面时加一点盐,以增强面团的筋度,促使面团组织结合紧密。行话说:“碱是骨头盐是筋”,指的就是盐能增强面团筋力而言。另外调制面团时,必须分次加水,如一次加足水,不易对面粉吸水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查。面团揉到光润时,盖上湿布,饧约半小时,揉匀搓条,下剂子,擀成圆薄皮,包入馅子。皮儿要薄,且均匀,对灌汤包子皮的要求是“薄如纸”,可见其筋力。
四、蒸制:
将包子生坯放入直径32~35厘米的小笼里,用旺火蒸制,13--15分钟,包子就熟了。蒸的时间不宜过长,长了包子易掉底、跑汤,要随吃随蒸,就笼上桌。热气散了以后,包子皮就会变硬,口感会差一些。
记得曾有人这样形容灌汤包子:提起来像灯笼,放下去像菊花。
五、吃法:
灌汤包子的吃法很有讲究,包子上桌后,用筷子夹住包子上口,轻轻摇晃,然后夹起,放进调羹,再咬一个小口,往里轻轻吹风,待汤馅不太烫嘴时,将包子蘸上调料汁再吃。灌汤包子要汤和包子一起吃,但也有的人喜欢把汤汁倒在调羹里,先吃包子,再喝上一口鲜香四溢的汤汁,颊齿留香,陶醉不已。 正是:“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外强不必中干鄙,执热须防手探汤。”
开封小笼灌汤包已有百年历史,创始人是黄继善。现有国营第一楼包子铺经营,是著名风味面点。原料配方:精粉5公斤猪后腿肉5公斤小磨油1250克酱油400克料酒150克姜末150克味精55克盐100克白糖35克 制作方法: 1.将猪后腿肉绞成馅,放入盆内,加上酱油、料酒、姜末、味精、盐、白糖。冬季用温水4升,夏季改用凉水3.5升,分5~6次加入馅内追答感觉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