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36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6-06 15:25
格物致知是谁提出的?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最早出自于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大学》,东汉郑玄最早为“格物致知”作出注解,而自从宋儒将《大学》由《礼记》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格物致知的意义也就逐渐成为后世儒者争论不休的热点议题,以至于今。
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精神指的是一种实践精神,意思和西方人所强调的“科学精神”类似该成语说明的是:无论做学问还是搞科研,只有深入实践、认真研究客观事物,才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这告诉我们干事创业,首先要把面对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了然于心,研究其中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加以解决,这就是格物致知之举。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6 12:33
展开3全部
格物致知是朱熹提出的。
东汉郑玄最早为“格物致知”作出注解,而自从宋儒将《大学》由《礼记》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以至于今。朱熹对格物致知问题有相当深的研究,对于这个问题,朱熹专门写了一篇《补〈大学〉格物致知传》,提出了一个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的认识论纲要。
相关信息
格物致知是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一个古老的思想。它来自与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大学》中提出了人生的三大原则和八大晋身修德的八个方面,这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修身做人之道。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致的意思是说,大人之学的法门,在于彰显光明正大的品性,在于不断向新向好,在于以美善目标为终身追求。这是儒家要求做人的三大秘诀。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的追求。从儒家孟子的思想来说,这个心就是人的良知良能和良心,是先天地存在于我们的灵魂深处的。知道了自己的内心,还要用行动去实践去实现自己的内心。王阳明是非常崇拜这种学说的,这也是王阳明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的理论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