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03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基本信息、价值取向、服务周期、服务缺陷等问题重点调查研究来总结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一般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理念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倾向,志愿者工作本身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当代大学生较良好的精神风貌。本文还就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 自从1993年北京大学爱心社成立率先擎起了高校志愿服务大旗至今,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蓬勃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人数逐年递增。高校志愿服务作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6年来,在全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全社会青年志愿者工作火热开展的同时,青年志愿者是否已明确工作的性质、内容?是否已做好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准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此次关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普遍性调查,旨在通过调研深入了解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从而促进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和谐健康发展。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采用自制的《XX大学青年志愿者活动调查问卷》(附后),主要对志愿者基本信息、志愿者权责、志愿者培训、志愿者工作、志愿者工作认证、志愿服务价值取向、志愿服务周期、志愿服务受尊重程度、志愿服务缺陷、志愿服务收获等问题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50 份,实际回收问卷 235份,回收率为 94%,有效问卷为235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其中男生74 份,占32%,女生161 份,占68 %(见表一)。由于调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表一 调查对象分布表性别男女人数74161所占比例 32% 68 %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一)个人基本信息关于受访志愿者的基本信息,男生占调查人数的32%,女生占68%,参加过任何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占69.3%。可见,大多数志愿者拥有一定的志愿者服务经验。在受访志愿者中,性格外向者占26.9%,安静内向者占10.2%,性格亦动亦静者占59.1%,较孤僻、爱独处者占3.8%。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性格开朗、多面者目前普遍对志愿服务工作已有较高热情,希望在服务过程中得到内心的满足,充实课余生活,乐于人际交往,而性格内向、孤僻者则更倾向于将自己封闭在小范围中,对志愿服务工作有排斥情绪;二是志愿者服务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初步的宣传只吸引了乐于、善于人际交往者,而性格内向者则需要再争取。(二)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看法和态度1.关于对志愿者本身的认识65.5%的受访者认为志愿者本身是播种希望、奉献爱心的人,24.2%的人认为志愿者是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人,只有4.9%的人认为志愿者是傻瓜或是在多管闲事。(见表二)而在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原因这个问题上,45.7 %的人认为是在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31.9%的人是士为了结识朋友、增加社会见识,7.5%和14.9%的人出于消磨空闲时间和集体组织不得不参加。可见绝大多数人对于志愿者本身有客观准确的认识,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对青年志愿者本身认识错误还是大有人在。针对这一情况,应加大对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并关心、关注志愿服务。表二 对志愿者的印象对志愿者的印象2.98%5.10%65.50%24.20%1.92%傻瓜多管闲事播种希望,奉献爱心社会,关注民生没印象 2.关于青年志愿者权利关于志愿者应享有哪些权利,调查结果按百分比排序,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获得志愿服务相关教育和培训70.6%,要求志愿组织提供志愿服务经历证明53.2%,享受招工、招生部门的优先录取34.8%,遇到困难优先得到志愿服务帮助31.9%(见表三)。这表明,大多数志愿者有较高觉悟,认为志愿服务工作应是自愿、无偿的,而非有偿服务。同时,志愿者对服务前的相关教育与培训工作和服务后的认证工作则相当看重。表三 志愿者应该享有哪些权利(多项选择题)选项获得志愿服务相关教育和培训要求志愿组织提供志愿服务经历证明享受招工、招生部门的优先录取遇到困难优先得到志愿服务帮助要求志愿服务提供人身保险与志愿组织签定服务协议获得一定的补助不清楚人数166125827573503816百分比70.6%53.2%34.8%31.9%31.0%21.2%16.1%6.81%3.关于志愿者服务需要的个人条件79.6%的志愿者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最需要的条件是具备爱心和正确的态度,11.0%的志愿者认为时间和精力最重要,其余9.4%的志愿者认为学识和专业知识、技能和技巧、金钱等因素是最重要的条件(见表四)。可见,大部分人认为态度决定行为,青年志愿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爱心奉献是其成为一个真正的青年志愿者的必要条件。表四 参加志愿服务最需要的条件参加志愿服务最需要的条件6.51%2.%79.60%11.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学识/专业知识技能/技巧 爱心/正确态度时间/精力4.关于志愿服务时间调查表明,志愿者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时间一般属于集中一段时间参加的有38.7%,时间分散但较有连续性的参加39.8%,二者皆有21.5%。每次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持续在2小时及以下的占36.7%,2—4小时的占56.5%,4—8小时的占2.1%,8小时以上的占0.5%。一般利用一天中的课余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有11.0%,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包括寒暑假)的有 50.3 %,有空时任何时间的则是37.2%。可见,志愿者服务的时间仍存在不稳定性和间隔性,这反映出现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组织性较弱的问题。5.关于志愿者服务的收获关于志愿者服务的收获,39.1%的人在活动过程中感觉很快乐,27.2%感觉复杂、说不清,24.2%的志愿者感觉一般。37.8%的志愿者认为活动后收获很多,49.7%的志愿者收获一般,则还有7.23%的志愿者活动后基本没收获(见表五)。这表明,志愿服务工作仍然很不成熟,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一是活动内容不够丰富,活动领域狭窄,无法充分激发志愿者的活动热情;二是志愿者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志愿者积极性不高;三是缺乏资金等各方面的投入。总而言之,志愿者服务*不够健全是导致志愿者服务热情不高、收获不多的根本原因。表五 志愿者服务后的感受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志愿服务后的感受很快乐感觉一般不快乐感觉复杂,说不清没感觉(三)志愿者工作1.关于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受尊重程度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是否受到尊重这个问题上,53.2%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经常能受到尊重,28.9%的受访者只是偶尔能甚至17.9%的志愿者不能受到尊重。这说明,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没能受到应有的尊重。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对志愿者的普遍认知度、信任度、尊重度比较低,应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广泛认识志愿者,了解志愿者工作,给予志愿者应有的尊重和信任。2.关于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受访的志愿者中,认为志愿服务社会支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群众对志愿服务缺乏认识占57.9%,社会各界支持不足占46.0%,资金不足占28.5%(见表六)。认为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认为服务过于形式化占63.4%,服务成效不明显占34.4%,活动受到太多*占29.8%(见表七)。这就要求社会*对志愿服务工作广泛关注,新闻媒介应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争取社会各界对青年志愿服务的关注、认知和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唤起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志愿服务组织结构应灵活化,仅依靠老思路、老传统,很难唤起志愿者的积极性,活动收效甚微。要使志愿者组织管理社会化,把事务交给志愿者自己来管理,激发志愿者自主意识和参与热情,使高校青年自觉地参加志愿服务。高校青年之所以参加志愿者行动,一方面是因为好奇心和满腔热情,另一方面是想通过服务,认识自我,积累人生经验,增强自身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不仅考虑到受助对象接受服务和教育,同时考虑志愿者在参与活动中自身的锻炼和提高。表六 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重视社会各界支持不足媒体宣传不足资金不足群众对志愿服务缺乏认识表七 当前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双选)3.参加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方法和形式在如何获得志愿者信息的问题上,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66.0%)、同辈群体朋友、同学及其他志愿者(36.2%)、志愿服务机构(34.0%)。而自发的志愿者团体、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和网络分别只占了12.8%、6.4%和14.9%,这说明志愿者信息的获取方式比较单一,社会的认可度和宣传度远远不够。青年志愿服务和现代信息的联系不够紧密,仍有比较可观的发展潜力。 在参加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上,则以群体活动为主,占67.9%。相比之下,单独参加的比例是15.0%,两者皆有的比例是17.1%。这说明现阶段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仍旧是以集体组织为主。强调集体,注重配合是增强志愿者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4.青年志愿者的认证*在青年志愿者的认证*上,67.6%的人表示不了解相关事宜。在剩下了解相关事宜的人中,16.0%的人认为志愿者的认证只是形式而已,7. 7%的人认为没多大意义,但对将来找工作有好处,76.3%的人认为是对志愿者的鼓励和肯定。这表明在了解志愿者工时认证的人看来,认证*可以让大多数志愿者有一种归属感,从而增强他们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5.关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培训 调查结果表明,35.7%的志愿者在参加活动前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37%的志愿者接受过有关志愿服务基本理念的培训,31.0%的志愿者接受过志愿者权利与责任的培训。可见,志愿者活动前的培训工作是整个服务活动过程中相对比较薄弱的一环。部分志愿者认为志愿服务流于形式,对活动的意义认识不清,热情不高,致使志愿服务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62.6%的志愿者希望接受服务专业技能的培训,38.7%的志愿者希望接受管理艺术方面的培训。这充分表明志愿者在接受培训方面的迫切心情。而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多数的高校志愿者组织因为各种条件*未能满足志愿者的需要。三、几点思考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现在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理念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倾向,志愿服务本身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当代大学生较好的精神风貌。针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就今后一段时期如何推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1. 规范管理制度 要保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健康发展,首先应建立健全符合各高校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修订相关章程,明确青年志愿者的定义、基本条件、权利、义务、注册程序、管理和培训、激励表彰等制度, 实现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工作,使高校的青年志愿服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可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根据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对志愿者进行考核和评优,激励志愿服务行为并保障志愿者权利,更好地发挥注册认证制度的积极作用。 2. 建立长效机制 志愿服务并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概念,服务奉献是贯穿与高校生活的时时处处的。解决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突击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工作机制,引导和帮助青年志愿者把志愿服务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同时可以结合高校优势,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结构相对比较先进的群体,为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可以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来进行青年志愿者的招募、登记、宣传、投诉、咨询、表彰等一系列的活动,来优化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将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形势与*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实践中锻炼提高,完善自我。3. 丰富活动形式 目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普遍呈现单一化的特征。随着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更喜欢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形成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