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华表的作用和象征意义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57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9 07:03

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桥梁、陵墓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设在陵墓前的又称墓表。一般为石质制,柱身通常雕有蟠龙等纹饰,上为方板和蹲兽。华表竖立于皇宫和帝王陵园之前,成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

相传华表源于尧舜时出现的“诽谤木”;汉代发展演变为通衢大道的标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宫殿、桥头、墓地的装饰建筑。

天安门的石雕华表,是与天安门同时建造的,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天安门城楼前后,有两对汉白玉石制华表,石柱上雕有盘绕的神龙,顶端有承露盘,上蹲一石兽,叫做“犼”,据说它是龙生九子之一,有守望的习性,人们通常叫它“石狮”。城楼前的华表上的两只面南而坐的石犼叫做“望君归”,面北而坐的石犼叫做“望君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4:11

天安门前华表上的“犼”兽头向宫外,其意是期望帝王不要沉恋山水和不理朝政,似乎在对外出游览的皇帝说:快回来治理朝政吧!因此该兽又名“望帝归”。
天安门后面也有一对华表,顶上的“犼”头向着宫内,其意是希望帝王不要贪恋宫廷纸醉金迷、美女成群的生活,似乎在告戒皇帝应常出宫体察你的民情!,所以该兽名曰“望帝出”。
其实,华表上的犼,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石头,惟一的功能是“望”。奉天承运的皇帝们根本不理会它的职能,从朱棣到浦仪再到袁士凯称帝,没一个人听它的。
华表功能的演化
我国历代辞书在源流上对于“表”解释相对混乱,词源关系界定不明确,解释缺乏准确性和连贯性。
“表”最早当为“示”,至少“表”和“示”是连用或混用的。
《辞海》对于华表的诞生、演进及变迁作了简约而明确的记载。由这个记载可以看出,今日之华表正是昔日之诽谤木。尧为何设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畅所欲言,特意树起了那么一根木柱,以示百姓所言无罪。《淮南子·主术训》云:“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后汉书·杨震传》亦云:“臣闻尧舜之时,谏鼓谤木,立之于朝。”《大戴礼》云:“诽谤木,立木为表,使民之愆失以自儆者,唐尧时有之”。
《辞海》的注解是:华表亦称“恒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晋代崔豹在《古今注·问答释义》中说:“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衡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工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肠路也。
到了汉代,“华表木”就发展演变为通衢大道的标志,因这种标志远看像花朵,所以称为“华表”,汉代还在邮亭的地方竖立华表,让送信的人不致迷失方向。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是以道谀偷合苟安。”其中的“退诽谤之人”,即是指斥退提意见的人,所以今之“诽谤”二字的字义,与尧舜时期和秦代已不相同了。
从此华表有了许多名称,亦称“恒表”、“桓表”、“华表木”、“诽谤木”、“桓木”、“交午木”等。
后来,华表被广泛应用,逐渐发展成为桥头和墓地等设置的小型装饰建筑品。卢沟桥头有华表四座,高4.65米,石柱上端横贯着云板,柱顶有莲座圆盘,圆盘上雕有石狮子,庄严秀美,气势非凡。
但是,设立在墓前的虽然形状相似,但只能称之为“墓表”。唐高祖李渊献陵和唐高宗李治乾陵前装饰的石柱墓表,雕刻工艺精巧,造型美观。
现存的天安门前的华表与崔豹所言华表木的形状大致相同。只是华表的“谤木”作用早已消失,上面不再刻以谏言,而为象征皇权的云龙纹所代替,成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
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和天安门前的石狮以及两侧的金水桥一起烘托着这座皇城的威严气势。古朴精美的华表,与巍巍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浑然一体,使人既感到一种艺术上的和谐,又感到历史的庄重和威严。华表实际上已经与中华民族,和中国古老的文化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标志。
如今立于天安门前之“华表”,已失去“指路标”和“意见箱”的作用了,更像一个城市雕塑。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