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1: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6:46
004年12月,浙江省工商局宣布262家企业“信用破产”,并依法吊销了其营业执照。几天后,杭州市也在公布了8000余家“信用破产”企业名单后,将他们从合法经营者名单上剔除。被宣布“信用破产”的企业有欠钱不还者、制假贩假者。
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是行政部门惩治市场失信行为所采取的有效行为,此种手段简单易行,而且立竿见影,收效甚快,它能使失信者马上就有经济利益上的损失或关门走人。其中吊销营业执照在现有的行政处罚的手段中是最严厉的,正是由于其严厉性,在适用上有很大的*,行政部门在对待失信行为上更多的是通过罚款来解决。北京市工商局张先生说:“一些企业之所以敢于制假售假,从事商业欺诈等失信行为,除了为赚取巨大的商业利润,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失信成本太低。大量地通过罚款来了事,对一些经营者来说,罚点钱算不了什么!”
一些企业之所以敢不讲诚信,是因为诚信是需要投入时间和成本的,是需要放弃很多短期利益的。当前,虽然买方在与卖方的市场博弈中处于有利地位,但是讲诚信的企业在与不讲诚信的企业博弈时处于相对的劣势地位。原因何在?我国的企业外部诚信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对于企业不守诚信的惩罚还不够得力。企业在违反诚信法则的时候,仍能获得经济利益,甚至短期内所得大于所失。对于违反诚信的企业的纵容就是对遵守诚信的企业的不公。放弃诚信,避免高昂成本,选择不诚信,选择一种违*道德但是却有利可图的生存方式,这就是一些企业不讲诚信的原因所在。
两年前,浙江省开始全面推行企业信用监管,所有企业的信用记录都被实时监控。各级工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各类企业的信用监管评价,给每一家企业贴上信用标签。按规定划分为AAA、AA、A、B、C、D6个等级,分别表示信用优良、良好、稳定、波动、低下、破产。要想了解浙江企业的信用情况,直接登录浙江省工商局的门户网站或者浙江企业信用网一看便知。据了解,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共有7个省、4个直辖市全系统实施了分类监管,已对510万家企业实行了企业信用等级分类,分类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6.5%。全系统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联网单位已达半数,共拥有639万户企业的基本信息。
以市场运作为基础,由*部门对企业进行资信评级,同时予以公示,确是*部门对市场“失信者”进行惩戒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建立信用公示制度,将企业的信用记录公开,在完善的信用公示制度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诚实守信。因为人们会担心稍不小心被记录到了“黑名单”上,随之而来的将可能是多米诺骨牌效应。
据了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称之为“金信工程”。工商总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已经把这一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正在统一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便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落实。”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在按照企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和实施分类管理的要求,统一指标体系,统一技术标准,加紧开发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监管软件。今后将在这一软件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信用监管平台,通过联网实现资源共享。2007年底将实现全国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