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1:13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6 16:12

一、货币发展与演变货币的形成是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商品交换的最初形式是物物交换,物物交换的最高形式是固定某种商品作为交换的中间物,人们只能换取中间物,才能以中间物来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这中间物便具有一定的货币特性: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货币形式与中间物的区别,仅仅在于金或银这种金属稳定地取代了中间物的地位。不管是作为交换的中间物,还是作为货币的黄金,都有这样一个重要特性:本身都有价值。由具有稀缺性的自然资源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其产量的增长必将远远落后于全世界物品产量的增长。因此,由贵金属作为货币较适合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社会。但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物品产量的增长,而黄金的增量少,则价格水平会普遍下降,造成通货紧缩,制约经济的发展。不是黄金满足社会的发展,而是经济*去适应黄金的增量。按照凯恩斯货币理论,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两种职能。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价值贮藏。而弗里德曼把货币定义为“购买力的暂时栖息所。”从中看出,货币本身代表一定的价值,但这个价值却是会变动的。如果相同量的货币表示的价值增大,则货币升值,我们可以称之为货币贮藏价值增大。在中国古代,人们根据经验,知道黄金作为货币其价值会增大,便不仅将它当成价值尺度,而且将它视为具有增值潜力的投资产品(或财富)。因而,许多商人或富人把拥有的贵金属如黄金埋在地窖里,而暂时离开了流通领域。如果相同量的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减少,则货币贬值,我们可以称之为货币贮藏价值减少。如在当代社会中许多国家的严重通货膨胀,使得纸币作为货币大幅贬值。人们不仅不愿贮存货币,反而将过去贮存的货币用之于流通。因此,黄金作为货币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价格水平普遍会下降,货币升值,使货币的贮藏价值增大,导致人们减少消费,贮存更多的货币,贮存货币的增大,使流通货币进一步减少,则价格进一步下降,货币的贮藏价值更大……如此反复的循环,使货币的最本质的功能,即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职能受到严重削弱,而价值贮藏职能又被极大的强化。由于货币的升值,实际利率必然上涨(实际利率=货币的升值率+名义利率),导致投资的下降,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在19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期,由于黄金产量增长远远落后于全世界物品的增长,造成全世界价格水平普遍下降,经济长期萧条。由于黄金作为货币的局限性,出现了银行券,首先是与贵金属等值的银行券,后来银行券的发行量超过贵金属的存量。由于银行券只是黄金的代表,且与黄金*在一起,随时可以兑换其代表的黄金量,因此,是黄金垂帘听政,银行券只是傀儡。从本质上讲,黄金是真正的货币,因而,我们称之为金本位制。最初美元只是一种银行券,代表固定黄金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元代表的黄金量逐渐减少,无力维持美元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直到最后,美元与黄金完全脱钩。这时,黄金只是一种商品,而非货币;美元成为真正的货币,由央行控制其发行量,人为地决定其稀缺性并规定为货币。这时的美元就是纸币,是一种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然而,在历史上却出现过一幕闹剧:为了对付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1942年7月,西方国家通过了“怀特方案”,即所谓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协议”。而怀特计划则力图恢复黄金的作用,以确定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权。这是经济上的复僻行为,逆经济规律而动。根据协议,美元平价规定为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的单价盯住美元,各国货币当局有责任通过*干预维持这一平价。可以看出,虽然以纸币作为货币,但作为纸币的美元却与黄金*在一起,按固定比例自由兑换,货币没能摆脱价值的束缚,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在1960年10月,发生了一次美元危机,金价一度涨至一盎司41.5美元;1967年11月至1968年3月又爆发了一次美元危机,金价一度涨至45美元。美元的连续贬值,其实是货币摆脱价值束缚的过程。直至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不得不宣布:美国不再用黄金购回外国*银行持有的美元。至此,宣布了布雷顿森林货币*的终结。纵观货币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货币不断挣脱其本身价值的过程。由于有价值的货币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历次经济周期中,危机爆发通常首先表现在货币金融领域里:银行挤兑,黄金枯竭,银根奇紧,股价猛跌,许多银行和工商企业只是由于周转不灵纷纷倒闭。这一时期,基本上以黄金作为货币或以按固定比例兑换的银行券作为货币的金本位制。所以经济危机首先表现在货币金融领域里,反映出有价值的货币严重阻碍甚至破坏经济的发展。货币发展历程表现为:①货币不断挣脱其本身价值的过程:从本身有价值的货币至本身价值逐渐削弱至本身没有价值的过程。②从贮藏价值增大到贮藏价值减弱的过程:货币从有很强的保值和升值能力转化为很弱的保值能力,而至于贬值的过程。③从束缚经济的发展逐步转化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过程。从货币的发展可以看出,货币从本身有价值的货币发展到本身无价值的货币,这便是货币演变的规律。货币演变的规律是指货币的变化使交易成本递减,表现为更大限度满足人们的需要:节约人们的体力、脑力,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更多方便,增进人们的福利等。货币的变化满足这一要求:①有价值的货币如金银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去开采加工。而得到的物质主要用之于流通的货币,而不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物品。这实质上是劳动价值的浪费。因为换用没有价值的纸币同样可达到商品交换的目的。因此,采用有价值的货币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②有价值的货币如金银由于属于稀缺的自然资源,其供应很难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往往造成通货紧缩,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纸币由*垄断发行,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增减其供给量,以适应经济的发展。③由于商品的交换是按比例进行的,这种比例可以表达成数字。因此,换用纸币及纸币上的数字能更方便地表达这种比例。④相对金银而言,纸币的携带和流通更加方便、准确。二、比较纸币和黄金作为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由纸币取代黄金作为货币是货币演变的必然规律。那么作为纸币虽然克服了黄金作为货币所引起的通货紧缩,而制约经济的发展,但是纸币并非尽善尽美。纸币的发行是由*控制的,其供应量最终是由人来决定的。因而,存在着极大的主观性。虽然,很容易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却极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自从纸币摆脱价值束缚作为货币以来,通货膨胀便成为市场经济的洪水猛兽,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货膨胀引起的经济混乱和财富的无序再分配等制约经济的发展。各国*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主要的职能之一。纸币容易引起通货膨胀有其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主观因素:纸币供应量是由人为控制的。而人为控制的货币供应量却没有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客观标准。主观、客观之间存在着一个混乱的接口,这便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黄金作为货币与纸币作为货币正处于两个极端,一端是通货紧缩,一端是通货膨胀:黄金的升值能力越强人们更趋向于贮存更多的黄金,而贮存的黄金越多,交易用的黄金越少,则黄金的价值更大,黄金的升值能力更强,…。如此反复的循环,似乎有使黄金价值无限增大的趋势。其实不然:如果黄金不制约经济的发展,黄金的价值确有无限增大之势。正是由于黄金作为货币对经济有制约作用,即当经济发展时,黄金价值增大,黄金作为货币的实际利息率(实际利息率=货币的升值率+名义利率)自然提高,必然导致投资的减少,使经济萧条,黄金增大的价值便又回落,使经济处于原有状态或低速增长状态。纸币的供应量是人为控制的,当纸币的供应过多时,引起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纸币的贬值较大,人们便不相信纸币的贮藏价值职能,把曾经用于贮存的纸币也用之于交易,重新回到流通领域,这样流通领域的纸币增多了,纸币贬值更严重,通货膨胀更大,人们便更不相信纸币的贮藏价值的职能…如此反复循环,纸币有贬为零的趋势。其实不然:如果*不断增加货币发行,有可能纸币分文不值。通常情况是,当*发现通货膨胀过大时,会*纸币发行,那么纸币的总量会受到控制,物价受到了*。如果通货膨胀太严重,纸币将失去作为货币的功能,人们将采用物物交换的形式(或者以他国货币作为流通手段)。通货膨胀过大,不仅引经济的混乱,而且人们不相信货币的基本职能,宁愿回到物物交换的状态,失去货币的交换媒介作用。那么,投资就很难组织起来,投资会大幅减少,经济处于萧条状态。可见,以有价值的黄金作为货币会引起通货紧缩→货币价值增大→贮藏价值增大。当货币的贮藏价值过大时,人们就会回到物物交换的商品经济形式;而以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会引起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贮藏价值减少。当货币的贮藏价值过小时,人们同样会回到物物交换的商品经济形式。因此这两种形式于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三、对经济学观点的评析①对古典“两分法”的说明货币能制约经济的发展。当黄金作为货币其供应量的增量按比例远低于商品增量时,经济发展受阻;当纸币作为货币其供应量的增量按比例远大于商品的增量时,经济发展亦受阻。所以,作为古典主义的“两分法”,即货币与商品互不影响的观点是错误的。②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胀率便较低;而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胀率便会下降。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在1958年根据英国近一百年的长时期内的经验数据得出来的。从时间上来看,大约是1858-1958年之间。而这一历史时期是以黄金作为货币的金本位制,由于货币本身有价值,造成通货紧缩,阻碍经济的发展。如果由于黄金开采技术的提高或偶然发现新的金矿,或采用复本位制等因素,那么就会出现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一方面,会使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会使投资增加,就业增加,则失业率降低。因此,菲利斯曲线是在货币本身有价值的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但绝不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规律。比如70年代以来,这时作为货币的纸币已摆脱了价值的束缚,也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困扰,然而,通货膨胀成为各国*最棘手的经济难题。通货膨胀不仅没有带来就业,反而出现了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大的现象,即所谓的“滞胀”。可见经济的发展会带来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却不一定促进经济的发展。③ 关于MV=PY在MV=PY式中,V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在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本人倾向于货币流通速度V虽非固定不变,但短期内变化不大。正如弗里得曼的观点:在MV=PY数量方程中,M的变化主要作用于PY,又由于M的变化不会引起V的较大波动,我们能够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预测名义国民收入会发生的变化。假如V不变,M的变化引起PY的变化,我们以有价值的黄金作为货币和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分析这种变化:1.当以黄金作为货币而引起通货紧缩时,如果M增大,必将促进经济的发展,那么Y必然增大,成为主要方面,而P变化小,为次要方面。(M↑)V=P(Y↑),即货币会引起国民财富增加。2.当以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引起小幅通货膨胀时,如果M增加,则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那么P必然增大,成为主要方面,而Y变化很小,为次要方面。(M↑) V=(P↑) Y,只是引起更大的通货膨胀。因此,是否增加M决定于经济是否处于通货紧缩阶段。 四、*评价可见,黄金作为货币引起的通货紧缩和纸币作为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纸币取代黄金作为货币虽然解决了通货紧缩问题,却带来了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是纸币本身有的问题吗?是否会有另外一种形式的货币,既没有黄金作为货币的升值特性,又没有纸币的易贬值特性呢?回答这样的问题只能从纸币的特性上找答案:纸币的供给是人为因素决定的,具有极强的主观性。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讲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并非纸币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到目前为止,人们尚未找到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与纸币的人为供给之间的一种正确的自动调节的关系,即随经济的发展,GDP增大,纸币自然增多;随经济的萧条,GDP减少,纸币随之减少。相反,在摆脱了黄金作为货币对经济的制约作用后,很多经济学家及*却企图利用货币(纸币)来调节经济、发展经济,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一另一个极端。从过去的经验上看,凯恩斯的财政赤字*除了导致通货膨胀外对宏观经济是无效的,虽然,在短时期内似乎取得过成效,但这种成效的取得可视为短期的偶然,在长期不仅无效,而且有害,甚至可以说贻害无穷。因为产生的高通货膨胀会使经济混乱且长期萧条。而弗里德曼倡导的货币主义,即“唯有货币起作用”的观点是很难令人信服的。从理论上讲,当以有价值的黄金作为货币引起通货紧缩时,增加流通的货币量,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以本身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时会引起通货膨胀,而这时再增加货币量,必然会造成更大的通货膨胀,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会引起经济的混乱,阻碍经济的发展。货币主义从历史中得出结论,而这一结论确实比较适合历史,即以黄金作为货币的时代;而现实中,以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而产生的经济现象与他的结论背道而驰,因而导致了货币主义在*主张上的逻辑混乱或矛盾:一方面,“唯有货币起作用”,即增加货币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现实中增加货币则通胀率增大,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货币主义提出一个折衷的*主张:“单一规划”。既强调要增加货币供应,又担心货币供应过多,即根据一国潜在生产能力会有的增长率(美国为3.5%左右),由货币当局公开宣布,在比如五年左右时期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固定不变地保持在适应潜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所必需的水平。但很明显,货币主义在货币的供应量上存在很强的主观因素,它可能会导致货币紧缩,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但可以肯定,不会出现大的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对控制通货膨胀却是有利的。五、结论:货币最本质的作用是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企图用货币来调节经济,发展经济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基于对货币的认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最好的货币或货币*是能最大限度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6 16:13

希望对你有帮助 市场经济离不开货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货币不仅充当着商品流通的媒介,其本身也在作为财产的代表成为信用活动的工具.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与货币收支有关的交易和借贷等经济活动,就是金融活动.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以物换物.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往往颇费周折,如果甲需要乙的商品,乙却不需要甲的商品,两人就不能成交.其缺点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而日益明显.
1.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
在交换的实践中,人们逐渐习惯与用某种比较容易为大家接受的商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人",先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设法换成这种商品,然后再用它去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从而导致了货币的产生.
2.货币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
货币执行计价单位功能,就是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市场上的商品有千万种,个人对同一种商品效用的评价又千差万别,因此人们往往难以弄清各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交易自然也就难以做到公平.由于某个商品出卖后可以得到的货币就是该商品的价格,一旦该商品在市场交易中形成了被广泛接受的价格,人们再也不必一一记住各种商品相互之间的交换比例,只要一看价格就一目了然.

货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过程.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票据形式的记帐货币和近年出现的各种电子货币取代了部分纸币进行流通.

货币可以随时方便地换成各种各样的商品和财务.因此,货币除了在商品交换中执行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功能,货币本身也成为了财产的代表.货币作为财产的代表,不仅可以储存起来作为未来的购买力,而且可以通过出让给别人收取利息实现增值.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就是货币的借贷活动.
在让渡货币使用权的借贷活动中,当事人双方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暂时出让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货币的使用人(债务人)有义务在一定期限之后归还,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6 16:13

概括起来:“经济”是物质(物品)的量化,货币是经济量化的“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6 16:14

我给你介绍几本书给你。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