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3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6:36
来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又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扩展资料:
相关事件
2016年9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的食堂推出一道2元/份的中秋特餐:西红柿炒月饼。几分钟内被学生抢购一空。
2017年6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为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提供了规范、准确、权威的参照,适用于全国范围。月饼的英文正式翻译为:Moon Cake。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月饼标准英文名为Moon Cake。
【我的中秋我的节·月饼简史】月饼两字源于杨贵妃?
月饼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总能在民间找到大量传说。
有说法认为中秋月饼源于“嫦娥奔月”,并在远古时代就有;也有传说称“月饼”二字拜杨贵妃所赐;还有一说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与反抗元代统治者*联系在一起;更有说法将月饼的产生时间延后至清代乾隆帝下江南之时。
事实上,稍作考据便可看出,这些说法虽然生动有趣,却无法找到史料佐证,很难说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从可见的史籍看,较早有关“月饼”一词的记载,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而将月饼和中秋节联系起来,到明代才有明确记载。
“大号月饼”自古有之
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指出,月饼为中秋节“祭月”所用,“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月)饼有径二尺者”。
可见明代的月饼已与我们今天所见的月饼大略相同,而且还出现了“径二尺”的大号月饼。明代一尺大约有三十多厘米,当时已经做出了直径超过六十厘米的月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7:54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 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 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是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9:28
来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又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扩展资料:
相关事件
2016年9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的食堂推出一道2元/份的中秋特餐:西红柿炒月饼。几分钟内被学生抢购一空。
2017年6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为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提供了规范、准确、权威的参照,适用于全国范围。月饼的英文正式翻译为:Moon Cake。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月饼标准英文名为Moon Cake。
【我的中秋我的节·月饼简史】月饼两字源于杨贵妃?
月饼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总能在民间找到大量传说。
有说法认为中秋月饼源于“嫦娥奔月”,并在远古时代就有;也有传说称“月饼”二字拜杨贵妃所赐;还有一说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与反抗元代统治者*联系在一起;更有说法将月饼的产生时间延后至清代乾隆帝下江南之时。
事实上,稍作考据便可看出,这些说法虽然生动有趣,却无法找到史料佐证,很难说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从可见的史籍看,较早有关“月饼”一词的记载,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而将月饼和中秋节联系起来,到明代才有明确记载。
“大号月饼”自古有之
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指出,月饼为中秋节“祭月”所用,“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月)饼有径二尺者”。
可见明代的月饼已与我们今天所见的月饼大略相同,而且还出现了“径二尺”的大号月饼。明代一尺大约有三十多厘米,当时已经做出了直径超过六十厘米的月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1:20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3:28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