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魏武卒在战国时期横扫天下,后来因何迅速衰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0:1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58

公元前406年,原晋国公卿家族韩、赵、魏瓜分了曾经强大的晋国,至此晋公室名存实亡。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由于赵国在攻灭智氏的战役之中出力最多,故而在后来瓜分晋国土地之时,其得到的地盘是最多的,而剩下的土地则为魏国和韩国所瓜分。

继承了晋国三分之一遗产的魏武侯深切知道魏国此时的险恶环境:北面是随时能够威胁魏国的赵国,西边和东边是春秋时期的老牌强国齐楚两国,南面是和晋打了几百年的楚国。


其实从“李悝变法”所带来的效果来看,其更多的还是侧重于对经济、税收、田制等方面的变法,而真正替魏国打造一支善战铁军还得归功于那个杀妻求将的吴起,其担任河西郡守期间替魏国打造了一支精锐铁军,这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魏武卒”。

《资治通鉴:秦纪》: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在秦国新军没有横空出世之前,那个时代是属于“魏武卒”的时代,在吴起的带领下魏武卒更是创造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辉煌战绩,“阴晋之战”更是把秦国五十万大军杀得片甲不留,让秦国一度处于亡国边缘。

魏武卒何以能够横扫天下

从各方面角度去分析战国初期的魏武卒之所以能够横行天下离不开以下几点:优秀的将领,单兵素质以及丰厚的奖励。正是这三者合为一能够让战国初期的魏武卒有了强悍的战斗力,而列国则无法与其争雄,下面我们则一一来分析:


优秀的将领

《亮剑》之中有一句话是非常经典的:“一支军队的气质是由其首任军事指挥官所决定的”无疑这句话很适合吴起和魏武卒,就连看不起吴起人品的李悝也承认:“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一句话便阐明了吴起在军事上的才华和高度,而深得《孙子兵法》精髓的吴起则是赋予魏武卒“军魂”的那个人。我们从史料来看吴起的治军方针为后世的岳飞以及戚继光所借鉴:

令行禁止:吴起的军法之中明确规定了士卒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之下擅自出击,那么就算是其立了功也将会被斩首。这一点上明确了吴起在军中的主脑地位,一支军队之中只允许有一个军事主官,而如果令出多门无疑也会干扰军队的实际执行层面。

赏罚分明:吴起是兵家的天才,他明确的知道士兵杀敌建功的背后也是为了得到丰厚的报酬,所以当每一次得到君侯的封赏之时他自身不会贪取一分一毫,全部封赏给手底下的士官们,而这无疑是刺激士兵奋勇拼杀的最好方式。

同甘共苦:在现代化军队的建设之中都有讲到“同甘共苦”,而两千年前的吴起有这种军事素养是很难得的。“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正是由于吴起的这种很简单的行为让士卒在感恩吴起的同时又最大限度的刺激了他们的战斗力。

所以综上所述,吴起那超前的治军理念让手底下的士兵有感于吴起之恩惠,因而在战场上各个以命相搏,可以说魏武卒的军魂正是由吴起本人赋予的。一支好的军队再配上一个好的将领,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将呈几何增长。


良好的单兵素质

魏武卒的选拔要求是极为高的,比如《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这篇明确记载了魏武卒的选拔条件,从这个上面就映证出了魏武卒的选拔条件是非常高超的:首先入选魏武卒则就需要拥有良好的体力,而这已经是十分之一了,而能够完成这些超负荷训练的则是百里挑一了,在战斗力层面上来看他们是当时魏国最精锐的;其次魏武卒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在战场上经过身经百战的,都是从当时魏国的各地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可以说每一个都是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无疑每一个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这两点结合来看就说明了魏武卒的士兵都具有良好的单兵作战能力,在体力和心理上都具有严格的把关,这样的军队结合在一起配合上军法就是一群狼,而单个就是一只猛虎。

丰厚的物质奖励

其实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很多人都会为了衣食住行而发愁,在现代至少还可以靠着努力而达成。然而在战国初期那个“世卿世禄制”的年代,《周礼》的思想无疑是禁锢住了普通百姓的升迁道路,在春秋时期普通百姓甚至都不能当兵。

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选拔上魏武卒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一个可以让普通人一步登天的机会:

首先入选魏武卒可以摆脱那个时候和贵族的依附关系,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其次入选魏武卒不但可以免除徭役更可以得到百亩良田,在那个时候手里有田等于是拥有了一座无形的财富;

第三入选魏武卒在立了功之后所得到的奖励也是不可忽视的,且这些封赏爵位更可以进一步遗泽后代。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此丰厚的条件无疑会让许多的人为之搏命,在魏国强大的经济支撑下魏武卒的军力一度达到十余万,外加上优秀的将领和良好的作战风格魏武卒的出现无疑是战国初期最耀眼的亮点。

我们根据以上再来结合“阴晋之战”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秦国会输的这么彻底:一支是拥有良好的军事素质的“现代化军队”,而另一支的战斗思维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军事配置各方面都跟不上,这就好比用二十一世纪的军队去和二十世纪的军队去较量,其结果也就一目了然。


魏武卒因何衰败?

公元前341年,马陵道大战爆发,齐魏两大强国在马陵道一决雌雄,最终魏国的惨败让其精锐的魏武卒彻底报销,而我们结合实际来分析魏武卒的战斗力下滑其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注定了,而庞涓只不过正好背了这个锅而已。那么我们结合实际来分析,曾经傲然于巅峰的魏武卒因何衰落?

吴起的离开让魏武卒丢了军魂

对于魏武卒的打造吴起绝对是功不可没的,其“大战七十二,全省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傲然战绩绝对可以让其栖身于战国顶尖名将之列,可以说正是有了吴起才有了魏武卒的“军魂”。


吴起的军事高度在当时属于他的那个时代堪称是无敌,然而其走之后当时的魏国公卿根本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且根本无法发扬吴起的风格做到赏罚分明、令行禁止,因而缺失了“军魂”的魏武卒战斗力迅速下滑。

魏武卒本身是由吴起打造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魏武卒的弱点没有人比吴起更清楚,在离开魏国之后吴起便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虽然史书之中对此一时期魏楚两国的交战情况很模糊,然而我们从这片面就能够看到曾经的魏武卒在楚国手上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因为作为曾经统帅的吴起清楚的知道魏武卒的弱点。

所以综合分析,吴起的离开是魏武卒的一个重大损失,当然这也是由于李悝变法的不彻底性以及魏武侯本身的心胸所决定的,对魏国来说其却是失去了争霸天下的顶尖良才。

魏武卒的奖惩机制有缺陷

魏国变法是战国变法的率先尝试,正是因为他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傲然于战国初期。然而他的变法虽给魏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然而我们从实际看到,李悝变法也还是不成熟的,这魏武卒的奖惩机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首先入选魏武卒本身可以得到很好的物质奖励并可以遗泽后代。然而当初入选魏武卒的魏国青年们本身就是为了良好的物质生活而参军,当其目标达成后便不在有了进取心所图并且变得贪生怕死。而那些初代魏武卒的后代们则可以靠着父辈所赚的那些功劳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这点无疑是让魏武卒战斗力下滑的重要因素。

每一个入选的魏武卒都可以得到百亩良田,这个良田一旦得到则就为其所有。可土地终究是有限的,为了保障新的魏武卒的各种福利,其只有选择不断地对外征战才能获得更多土地。然而魏国后期对外战争频频,实际可得到的土地越来越少,对外战争频频却是空耗国力,而失去了强大国力支撑的魏国根本无法保障魏武卒强有力的战斗力。

所以两方相比较虽然魏武卒的奖惩机制更诱人,但无疑会磨光人的进取心,商鞅的“军功爵制”虽没有魏武卒那般丰厚的奖励却可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拼搏心,这也是为何秦军能够一直越战越强,而魏武卒在吴起走后战斗力迅速下滑的两个原因。


马陵之战失败后,魏国彻底失去了其称雄天下的资本,赖以生存的强军没有了,而支撑魏武卒生存的河西之地不久后也为秦国所夺走,而列国也不可能再给他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故而曾经天下无敌的“魏武卒”终究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