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铁砂是撞击什么引发火药的,求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0:2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7:37

燧发*在十七世纪由是法国人发明。
它的基本结构如同打火*,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燧发*的平均口径大约为13.7毫米,由于还没有发明后装弹式火*,所以这对当时的弹装填技术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装填方法,装填弹丸时,需将弹丸放到膛口,用木榔头打送弹棍,推*弹进膛,这是非常费时间的,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浪费生命。后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周的*械师创造了一种加快装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亚麻布或鹿皮片包着弹丸,装入膛口,减少了摩擦.这种方法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提高了。

这种*是靠燧石撞击钢片发出火花而点着火池中的火的。燧石夹在弹簧击锤上,扣动扳机时,弹簧突然松开击锤,撞击火池上的金属盖片,撞击的同时打开火池上的盖片,并产生火花,点燃火池中的引火,从而将弹丸射出。显然,燧发*的机械原理比火绳*要可靠得多,最初,燧发*的点火有效率为2/3,而火绳*的有效率仅为50%。后来,随着技术进一步改进,滑膛*的点火有效率提高到了85%。

一种内装火和弹丸的长椭圆形纸壳弹筒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隧发*的射击速度。对于旧式的火绳*来说,*手首先要用一个牛角制成的筒,将火池装满引火;然后,将一个小木管内的火装入*管;再从随身携带的弹袋里取出一粒弹丸,从帽子里取出一片布包上弹丸,一同装入*管内;用送弹棍将弹丸和布条捅紧;最后,取出燃着的火绳,拴在*机上,以备最后点火射击。而对于燧发*来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首先,*手用牙咬掉纸壳弹筒的尾盖,用嘴含住弹丸;然后,将弹筒内的火倒人火池中一部分,剩下的火则装入*管内;将用嘴含着的弹丸和弹筒的纸壳一起,装入*管内;用送弹棍将弹丸和纸壳往下捅到火处,这就可以准备射击了。火绳*每分钟只能射击一次,而使用纸壳弹筒的燧发*每分钟可以射击2-3次,甚至更多。

滑膛*的另一个改进,是*管采用硬度更强的金属,以使其能承受更大的火装填量,从而大大提高弹丸的初速。改装后的滑膛*可以使1盎司重的弹丸在*口的初速达到每秒1000英尺。装备的滑膛*,尽管*管既短又轻,口径也不超过0.75英寸[=19.05mm],但是,这些滑膛*在射程和杀伤力方面,却一点也不比*管下侧装有一叉状的笨重支架的老式西班牙滑膛*逊色。新滑膛*的弹丸初速是老式滑膛*的3倍,*机的击发成功率也大有提高。

燧发*的装弹程序简单了,同时,在装填过程中,*手不需要专门注意防备点着的火绳所造成的意外事故,因此,燧发*带来了步兵战斗队形的重大变化。火绳*步兵,人与人之间的间隔至少要1码[=36英寸=0.9144m],以便装填弹,隧发*步兵却可以肩并肩挨着一起进行装填,每个人只要有22英寸[=0.5588m]的空间就足够了。这就是说,在每一列队形中,装备燧发*步兵的人数要比装备火绳*步兵的人数多一倍多。这种更密集的步兵战斗队形,不但大大增加了每米正面的火器密度,而且也使抵抗骑兵攻击的刺刀屏障更密集。由于隧发*装弹速度快,步兵的战斗队形纵深可从以前的6列横队变为3列横队,同时还能保持1/3的人装填好弹准备射击,因此,指挥官就可以在正面宽度不变的情况下,将步兵组成一个更加密集的战斗队形。

尽管燧发*的出现,要求战术队形做出相应的变革,但在实际过程中,这一变革过程却是很缓慢的。直到18世纪中期,许多国家的在作战时还没有采用适应隧发*射击特点的3列横队队形,而仍然采用4列横队队形。18世纪中期以后,各国才逐渐接受了这种可以同时射击的3列横队队形。射击时,第一列跪着,第二列弯腰半蹲着,第三列则完全站着。还有一种同时的射击的方法是,第一列仍跪着,第二列完全站立,第三列移动一下,从第二列士兵的间隙进行射击。然而,采用第一种同时射击的方法,第二列士兵的锁骨很容易被击伤,而采用第二种方法,第三列士兵射击时又很容易伤着第二列士兵的手和胳膊,因此,三列士兵同时射击很难完全令人满意。最终,各国放弃了这种3列横队同时射击的做法,当然,直到19世纪,这种做法才正式被取消。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