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4:2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8:16
戴高帽也叫扣高帽,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抬高别人,不管是故意的还是实在的。
?《北史·熊安生传》谓:“宗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清代乾隆年间学者翟灏撰《通俗篇》卷25“服饰”类“好戴高帽”条,引述此条史料后,加按语曰:“今谓虚自张大,冀人誉己者,曰好戴高帽子,盖因乎此。”按翟灏的说法,好戴高帽的陋习,典出北魏时。因为宗道晖是北魏时的一个自我感觉极好,行为方式有些怪异的儒士,他戴的高翅帽,特别是他穿的一双很大的鞋子,使他在北方声名远播。此说能否成立?有待进一步考证。值得注意的是,从翟灏的按语来看,乾隆年间就有“好戴高帽子”的说法,喜欢别人吹捧自己。当然,这并非说,好戴高帽子这种陋习,从乾隆时才开始。管窥所及,有文献可查的,至迟在明中叶,这种陋习已在社会上普遍漫延开来。好戴高帽子陋习产生的前提,是以高帽为尊荣社会心理的普遍化。明朝初年,*“乌纱矮冠”,并不以高帽为荣。但到明中叶,则风气大变。如正德时兵部尚书王敞,“纱帽作高顶,靴作高底,舆用高杠,人呼为‘三高先生’”。(《客座赘语》卷一)。可见乌纱帽由矮变高了,高帽子吃香。封建社会是官本位社会。既然手中大权在握的官老爷以戴高帽为尊荣,社会风气必然随之一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8:16
戴高帽
比喻对人说恭维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8:17
原文 俗以喜人面谀者日“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日:“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日:“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所龃龉。”师怒日:“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日:“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日:“诚哉,斯言!”其人出,语人日:"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编辑本段译文 通常把当面奉承让人高兴的话叫做“戴高帽”。有个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职,离京前去和他的老师告别。他的老师说:“外面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些。”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顶,应当不至于有意见不合的人。”老师生气地说:“我们以正直的原则侍奉上级,为什么需要这样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呢?”老师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个人出来后对别人说:“我原来有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编辑本段寓意 这个故事说明当局者迷。后用以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
编辑本段注释 ①谀:奉承,恭维。
②适:遇到,逢到。
③龃龉: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④直道事人:以忠直的方式对待别人。
⑤见:见识
⑥语;对...说
⑦其:他的。
⑧为:做。
⑨如此:这样。
⑩止:通“只”,只有。
编辑本段启示 人们大多数喜欢听顺耳的话,不喜欢听逆耳的话,所以能闻过则喜的人是罕见而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