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寻找古代商界名人的事迹与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6:0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9:21

  乔致庸(18l8—1907),字仲登、号晓池,是乔全美之子,乔贵发之孙,乔家*人。人称"亮财主",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卒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是乔门中最长寿的人。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淳厚好学,本欲以仕进光大门庭,刚考中秀才。兄长亦故。遂不得不放弃举子业而承袭祖遗商业资产,挑起理家、理财之重担。素性恬淡、酷嗜读书,经营财务非其甘愿亦非其所长,然知人善任。待下宽厚。豁达大度,慎始慎终,人都乐为其用。“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为其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的主导思想。十数年后,其祖业包头商号获利倍增,于“复盛公”之外,又增设“复盛全”、“复盛西”等多处,左右着包头整个市场,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商业外,兼营钱庄、当铺,相辅相成,资本愈见盈厚。但他并不沾沾自喜,反急流勇退,商务全权委任长子,自己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肆力史册。广购图书,效法燕山窦氏,严饬子孙无少懈”。同时,广行善举,光绪三年(1877)县遭饥馑,出巨资助贩。渠本翘创设中学堂,孟步云创设女子学校。均以重金襄助,其盛德广为人所传诵。因贩灾义举。受到清廷“举悌弟加五级”,并赏戴花翎的嘉奖。子景仪、孙映霞均沿袭祖业,使商业、金融又有开拓与发展,成为省内外商界闻人。他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诰赠夫人。据说他最后一个妻子可作他的孙子,两人的年龄相关三十几岁。这样看来,不知底细的人会认为这位老翁好色,老了还讨妙龄为妻。其实老翁娶妻竟是儿女们的主意。因为他家虽说僮仆很多,可贴身服侍实在不如自己的妻子方便,妻子比孝顺的独生女使用起来自然很多。娶了妻子,来省去子女们的麻烦,二来还可避免同仆妇女佣的风流不雅。
  致庸生有6子,11个孙子。在他执掌家务时,可称得上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了。在他手上,"在中堂"的事业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发展。如起先是"复字号"称雄于包头地面,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这时"在中堂"的财势已跻身于全省富户前列,家资千万,商业遍布全国。他为了光大门庭,又大兴土木,于同治初年开始,先在老院西侧隔小巷购买了不少房基地皮,又修了一座里五外三的楼院。而且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有阳台走廊。登上阳台,可观全院。阳台前沿,设有扶栏,扶栏上刻有砖雕,砖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明楼竣工后,又在两楼院隔街相望处,陆续兴建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为后来连成一体奠定了基础。在他手里建筑的房屋占到现在整个房院的三分之二。
  乔致庸人如其名。他待人随和,处世一般。由于他关于计谋,在他执掌农业时,资产越来越多,是"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
  乔致庸的一生颇有善行,经常救济贫民百姓。特别是在清光绪三年,天遭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民谣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的说法。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对此,光绪八年版《祁县志》有记述,并给予褒奖。
  在理家上,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事要以"信"为重,以信誉得人。其次是"义",不哄人,不骗人,该得一分得一分,不掐昧心钱。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摆在首位。又诫"骄、贪、懒"三个字。他治家有方,以《朱子治家格言》为准则,把它当作儿孙启蒙的必读课,同时写在屏门上,作为每日的行动规范。儿孙如若有过,则令跪地背诵,到有针对性处,令读多次。如犯抛米撒面之错,便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今物力维艰"反复诵读,直到认错为止。然后再作一番训教,最后犯者谢赦,慢慢退出。
  乔致庸还把他亲拟的对联着人写好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已。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儿孙,注重节俭,不要贪图安逸,坐享祖业。他对他的独生子进行了排队分析,认为长子不可委以重任,因为长子骄横跋扈;次子个性暴烈;三子过于老实,亦非经济之才;四子朴实迟钝,不关于说话;五子是个书呆子;六子体质瘦弱,难担大业,没有一个是他的理想继承人。只有长孙乔映霞性地忠诚厚道,聪明伶俐,故对映霞寄予厚望,教诲亦多。常对其教育说,唯无私才可讼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气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小,知欲圆,行欲方"。"为人作事怪人休深,望人休过,待人要丰,自奉要约。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紧后松。"这些教诲,对乔映霞的立身行事是有很大影响的。
  乔致庸老年时,对他的六子宠爱至极,偏袒极甚,因而在他的幼子去世后,恸哭不起,染病卧床,二年后离开人间。
  小说《乔家大院》
  作者:朱秀海 出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为2006年农历新年大戏,45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2月13日在*电视台一套黄金档开播。而在这部晋商题材的故事登上荧屏之时,拥有独家出版权的上海辞书出版社也推出了《乔家大院》同名长篇历史小说。
  在中国民族商业发展史上,“晋商”是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沉甸甸的名字,那些古老的当铺、钱庄、票号、商号,就是晋商留在历史上的符号和印记。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晋商这个中国历史上特殊群体的著述不断问世,但多是一副充满探究和考证的学术面孔。从学者余秋雨的《抱愧山西》开始,晋商文化终于得以通俗浅显地面对大众。此次,脱胎自同名电视剧的历史小说《乔家大院》一跃跻身畅销书之列,更是因为牢牢把握住了大众视角,在弘扬晋商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严肃主题下,讲的是一代晋商乔致庸作为商人、文人、侠客的不同风采。“随着这个人物在笔端日渐丰满,我对他的两种感情也在增长,一是对他英雄气概的敬佩,二是对他生不逢时的惋惜。”集小说作者与电视剧编剧于一身的朱秀海说,除了乔致庸用自己的机智一一化解商场中司空见惯的欺诈、蒙骗、设陷阱等精彩的商战故事外,《乔家大院》还用贯穿一生的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衬托出一种渺小的个人在强大人生宿命面前的无奈。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9:21

商人的祖师爷--陶朱公

活一生,或者为名或者为利,二者兼有则是名利双收。然纵观古今者,能够做到名利双收的人却为数不多也。
陶朱公范蠡便是为数不多的人杰之一。“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是一句经典。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范蠡和文种的帮助下,最终三千越甲破了吴。霸业已成,留着文种还有何用?说不定还会生出许多事端。于是乎,勾践寻了一机会,让他自决了事。已是上将军的范蠡,何等的睿智,在一个静悄悄的夜晚,骑着心爱的马,带着妻儿走了。
这一走就来到了齐国。之后,他给老友文种写了一封信,就是那句经典,蕴藏着急流勇退和明哲保身的人生哲理。文种懂了,但是,乱臣贼子懂得更深。最不愿意的让‘人’懂的‘人’也懂了。龙王欲斩有尾族,何患无辞?越王勾践终于做出了决定,文种还是死了好。范蠡到了齐国就改名换姓了,这一点大家应该知道。在齐国总该干点什么,于是范蠡就决定在海边种地做些买卖。谁知范蠡的买卖一做就不得了,不几年功夫,已是家财万贯。如此了不起的人,齐国人就联名推举他做了相国。范蠡呢?做了一段时间就觉得没有意思,大笔一挥,辞职不干了。万贯家财就此分给了穷人。又是静悄悄地走了,或许范蠡真的习惯了。
最后范蠡来到了一个叫做“陶”的地方住了下来,自称为“陶朱公”。在这里,范蠡又做起了买卖。可以想象,拥有上将头脑和精于外交的智慧陶朱公很快又富甲一方。在陶地,范蠡失去了自己的二儿子。可他却释然道:杀人偿命,我陶朱公的儿子也不能例外。况且这是事情的常理,没有什么好悲伤的。
名,范蠡用了半生。半生里,他陪着勾践在吴国服役,受尽了屈辱,饱经沧桑。三年后,助越王灭了吴国,后又率兵向北挺进,渡过了淮河,*迫齐晋臣服,使主子成为春秋末期最后一霸。万世奇功,范蠡已经有点功高盖主了。在齐国,他又做了一段时间的相国。名,可以名也。
利,陶朱公更是与利有缘。范蠡后半生三迁其地,都不几年,就富得流油,最后赢得了“陶朱公”这一象征富裕的名。
范蠡用自己的利取得了流传万世的名——陶朱公。华夏的土地上,大家可能早已忘了陶朱公驰骋沙场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的事却记住了陶朱公在天下人之间为穷人做出的贡献。
古语说得是,修身齐家平天下。赞誉陶朱公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尽力去做。有无为而治者,陶朱公却是有为而有以所为,为之,则尽力而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9:22

仅举一例,沈万三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由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徙至周东*(土宅),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9:22

明初《沈万三传奇》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9:23

弦高智退秦师。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