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5:5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23:35

1
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那是小时候的自己。
有时候,那是个阴影小孩,孤独、无助、害怕、愤怒、悲伤……

有时候,那是个阳光小孩,积极、正向、幸福、充满爱……

当我们成为“大人”以后,如果能清楚地看到、感觉到小时候自己,能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自己出现的种种情绪和心理问题,知道自己所处的状态。恭喜你——你可以算是心智成熟、长大了。

即便有时会回到阴影小孩的状态,你也能马上内省和察觉得到——你已经可以拥抱、安抚内心的小孩,给内心的小孩找到自己的家了。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是“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第五本。出自德国著名心理医生、畅销书作家斯蒂芬妮•斯蒂尔之手。“它找到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治愈之路,一把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2

作者说:“一个人找不到内心的家,一辈子都不得安宁。”

曾参加过一个课程培训。课上有个环节是“抱抱小时候的自己”。场内灯光暗下来,背景音乐响起,学员们闭起眼睛,双手环抱于胸前,坐在地毯上,导师用深情而温暖声音引导学员:回想婴幼儿时、小时候的自己,是否因为父母的一句话伤害过自己,是否发生过某一件事,让你觉得自己很受伤……

在那种氛围里,很容易被“催眠”或者说“进入状态”。不一会儿,周围就传来抽泣的声音。然后导师引导学员把想到的事、想跟父母讲的话说出来。于是,场内就响起一片高高低低明明暗暗嘈嘈切切般的声音。

《给内心的小孩找一个家》一书有很多练习和方法。那个培训课程中,“拥抱小时候的自己”,也是一种练习,有“疗愈”的作用。

我在那个培训中回想起的场景是大概五六岁的自己。寒冷的冬天的早上醒来,发现我妈不在家,知道她是去挑水了。我便很担心她会掉到井里,那份担心会一直持续到她挑水回来。我不知道那份担心来自哪里,那份不安全感来自哪里,大概意识到妈妈一个人在家又要种地又要带我们三个小孩很辛苦……

还想起大概十一、二岁时,正是爱美的年纪,很想买一条纱巾。清楚地记得当年流行的那种纱巾一块钱一条(当年我妈月薪只有三十元),我妈不给买,她说:“你哪嗨称(方言,读chen)条丝巾啊?”整句话意思是“你哪个地方配得上一条纱巾啊?”

这话想来是很伤人的。在那个课上回想起来,想来在潜意识中是“伤害”过自己的。这句话可能影响到了我对自己的评价:你长得不够好,你连条纱巾都不值得拥有;甚至可能影响到自信心,影响到对自己的评价,在乎别人的评价……

也意识到,当自己有经济能力之后,不太喜欢买新衣服或化妆品,却很喜欢买丝巾围巾的原因。大概也许是在跟小时候的自己较劲吧?潜意识里我在对自己内心的“阴影小孩”说:你值得拥有!你配得上!你有资格拥有!甚至,每当有人批评自己,感觉受到了指责,内心就特别地抗拒。

当然不会恨我妈。在那个年代,父母微薄的薪水只够养家糊口,没有更多的钱供我们打扮,每个父母都是在慢慢学着做父母。

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学着自己长大,每个人都要接受自己的父母,跟小时候的自己“和解”。

3
每个人都有四种基本心理需求:
关系需求;
和控制需求;
快乐需求;
自我价值及认知度需求。
如果一个人童年时没有得到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缺乏的爱、受过伤害、没有安全感、不快乐、得不到认可、没有自信……每一种都有可能造成一个人性格的暴怒、温顺,或者行为上的追求完美、喜欢攻击、控制和逃避、追求完美、追求权力、自恋、逃避,以及过分讨好别人,也可能会造成抑郁、压力、恐惧、焦虑、愤怒……等心理问题。了解这些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不是为了“声讨”和“归罪”于谁,而是为了更好地接受、面对和放下。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的作者是从事心理治疗多年的心理医生、作家,她说自己从医多年,“遇到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自身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的。”

漫画家朱德庸4岁拿起画笔开始画画,25岁红遍宝岛,用四格漫画表现人间百态。但他说小时候的自己“一直很不快乐,非常非常不快乐。小时候我觉得世界不是我的,但我又跑不掉。不管是我有没有能力跑、懂不懂得跑,我都会卡在里面。”

他去舅妈家,拿一个玻璃杯倒水喝,正要喝,舅妈把杯子拿走:“这杯子很薄,很贵!”另换一个很粗、很厚的杯子给他。他感觉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一个人欢迎他,大人对他没有信心。

他怕跟别人沟通、打交道。他觉得自己跟外面的世界没办法、没能力,自卑。他有学习障碍,沦落到最差的学校,没考上大学,只考上一个三专。他保护自己的方式就在自己的世界里“画画”。

直到29岁结婚以后,他才知道自己有识字障碍,就是学不会;直到53岁,他终于知道自己有“亚斯伯格症”,是一种自闭症。从知道的那一刻起,他说他“原谅了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父亲跟他是“同病”,父亲是透过“亚斯伯格症”爱自己,母亲是“用一种使小孩内疚的方式”教育他。

没有一个人的父母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的童年是完美的。任何父母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之外,也会给他们留下负面的记忆。

但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跟小时候的自己和解,都会接受自己的父母。《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这本书,会帮助所有人与内心的小孩建立起友谊,获悉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和所受的伤害,帮助你摆脱不幸(如果感到不够幸福或不够快乐的话),避免陷入死胡同。从而“建立起全新的人生观和行为方式,你的人生和人际关系将会因此而变得不同”。

4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不开心不快乐又找不到原因,如果你很容易对别人愤怒、生气甚至不知怎么跟别人相处,如果你不知如何改善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如果你不自信常常自卑觉得自己很糟糕毫无价值,如果你经常觉得“很受伤”……如果有任何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回到小时候,看看小时候的自己、抱抱小时候的自己。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是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锁匙。心理大师荣格也说过一句非常经典而且有名的话: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我们是个大人了,内心的大人必须知道了解阴影小孩,接受阳光小孩,提升自我价值感。《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是一本心理学治愈系工具书,大量的练习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分析自己,解决各种冲突矛盾,比如治疗拖延症、管理自己的情绪、释放压力、找到自己的价值……可以帮助自己认识自己,找到几乎所有心理问题的答案,也可以洞悉别人所处的状态。

想要解决自己的任何的心理问题,或者要更好地自我发展,必须自己承担责任且“主动研究自己”,发现并认同内心的“阴影小孩”。把“阴影小孩”和*自己分开,让阴影小孩和阳光小孩融合。

不管生活中出现什么样的风雨,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成为你自己。成为自己,是回家的路,也是获得心灵的和自由、让自己的人生获得更多的成功、满足、幸福和快乐的不二法门。、
目光炯炯内心温暖 微信公众号【丁是丁】ID:dsd555555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