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5:5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0:40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民风质朴、敦厚。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 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在树的空隙处有用竹篱笆围成的小地方,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小表示情意的厚薄。
〔黎族〕
【 起源 】
传说上古时代炎帝时代,其诸侯部落之一的"蚩尤"(chi you)部落是东部、南部各族部落的统称,各族部落众多,以后又称"南蛮"、"百越"、"九黎"、"三苗",是黎族、苗族、壮族等现今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蚩尤"部落因为经常叛乱,被黄帝、尧、舜、禹以及以后朝代兼并、驱敢,逐渐向南躲避于山岭,以至其中一支古骆越人(后称"俚人"),人口大量减少,部分人从*两广和越南北部一带乘独木舟、竹筏登上海南岛,成为海南最早的居民,这就是黎族的祖先。到了南北朝时,*两广一带的"俚人"跟随首领冼夫人,大规模迁移海南岛,并归附冼夫人统治。海南岛的"俚人"在宋朝以后始称"黎"至今。
【 范围 】
黎族是唯海南独有的民族,人口约114万人,是3000多年前就开始由*来到海南岛的原始居民,历代受后期登岛的汉族居民*迫,从沿海平原退居到岛中南部山区。
【 住宅 】
内为竹架或木架、外铺茅草的架空高脚船形屋(可能是源自于黎族祖先乘船从*而来)。
【 放寮 】
因黎族生活在山区,男女接触机会较少,加上自然条件恶劣导致人口繁殖率低,儿女到了十五岁时,父母会为他(她)搭建一个茅草房(寮房),为其提供机会自由选择异性;在平时劳动结束后或每年三月三节日时,男女青年会结队在山坡上对歌以寻觅心上人,而后成双成对地离开去谈情说爱。
【 节日 】
"三月三"节,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传说,上古洪水时期,兄妹两人躲在南瓜中幸存下来。为了成家立业他们决定分头寻找其他人,并约好来年农历三月三会合。结果几年过去了,两人都是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至今在东方市东方镇中方乡,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参见"人类历史"中"黎族起源传说"解说和"木棉树"解说)
【 黎族歌舞 】
取材于劳动和生活,有竹竿舞、舂(chong)米舞、钱铃双刀舞、踩波舞、草笠舞等;另有别具一格的鼻萧、树叶吹奏、竹木打击乐等。
【 黎锦 】
古称"吉贝"布、"崖州被"、"棉布",是黎族的一种特色花布,远在春秋时期就盛行,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族人民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毛、苎(zhu)麻纤维,及分别来自于美洲和印度的海岛棉、巴西木棉、*棉和树棉等灌木类棉花,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用天然植物色素作颜料,纺织成一种特色花棉布(以麻、棉分别做经线和纬线)。因木棉又名吉贝,故黎锦也叫吉贝。黎锦精细、轻软、洁白、耐用,古语称"黎锦光辉若云"。宋朝以前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中原汉族,后来灌木类棉花逐渐由海南岛传入中国南方,元朝时黄道婆又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地,迅速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掀起了被海内外学者称誉的持续数百年的"棉花*",使棉织品取代麻织品成为生活必需品,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参见"南山文化旅游区自助导游"和"木棉树"解说)
【 服饰 】
对襟上衣和筒裙,加各种饰物。
【 竹筒饭 】
用山兰米(一种旱稻)配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竹筒中,以炭火烤焦绿竹即熟,是黎家人出远门、上山、待客之食用佳品。
【 甜糟、山兰玉液 】
用黎族特产山兰糯米发酵,半个月便可制成甜糟;如果将甜糟装在坛里深埋在芭蕉树下,一年后酒呈黄褐色,二三年则显红色甚至黑色,其时甜糟已经全部化为浆液而变成山兰玉液(山兰酒),黎家人称之"biang",被誉之为黎族"茅台"。山兰酒汇集黎山大自然之精华,消食去滞、愈伤生肌、滋补养身、去湿防病、驻颜长寿,每逢宾客莅临、重大节日或妇女坐月子,便以此为礼,用细竹竿插入坛中吸食。
〔苗族〕
【 历史 】
苗族同黎族拥有共同的祖先--东部、南部的蚩尤各氏族部落,被黄帝、尧、舜、禹以及以后朝代兼并、驱赶,逐渐向南、向西南躲避于山岭;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从广西调防来海南岛戊边的苗族士兵撤防后留了下来,后代变成了现在的苗族,上岛历史已有400 多年,人口约6万人。
【 范围 】
与黎族同居岛的中南部山区,因为入居海南岛时间较晚,加之人少势弱,往往在黎族的居住区里见缝插针,或生活在深山密林之中。
【 住宅 】
茅草盖顶的金字型房屋。
【 节日 】海南苗族与黎族同有农历三月三节。
【 蜡染 】
是苗族古老的印染工艺,用蜡刀蘸蜡液于白布上绘图,再浸入蓝靛缸染色,然后水煮脱蜡,即显出蓝底白花纹布。
【 服饰 】
头用红绸带,或蜡染,或刺绣花角巾束髻;上身为无领、开右襟的青色上衣,束红绸腰带;下身是短裙,扎有绑腿。
【 五色饭 】
在三月三节庆时家家制作。有红、黄、蓝、白、黑五色,皆用桑叶等植物汁液作天然色素拌于糯米中,然后放进特制的木蒸笼里蒸成。五色饭色彩鲜艳,清香可口,是开胃去火的清凉美食。
回族
【 回族起源 】
回族古称回回人,皆为穆斯林,信仰*教,其祖先是阿拉伯人与汉族等民族通婚的后裔。
【 海南回族 】
西汉(公元1世纪)以后,沿"海上丝路"乘船来华贸易的外籍伊朗(古称波斯)、阿拉伯(大食国)穆斯林在海南休整、补给物品和淡水,或遇台风避难滞留,或遭海盗掠劫上岸,形成海南的回族雏形;宋末元初,忽必烈元军南征越南中部古国占城("海上丝路"另一个中转站),占城大批回族*移居海南岛;还有一小部分回族由中国*迁居而来。现居广东、福建、江苏等沿海城市的回族均是当时由"海上丝路"通商口岸登岸的穆斯林的后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1:58
海南省的少数民族,分属、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
黎族和苗族是主要原住民, 黎族就在西部( 昌江黎族自治县)。 苗族主要在琼中和五指山一带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3:32
黎族,苗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5:24
海南少数民族介绍
有黎族、苗族、回族等4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8.11%(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例在全国排在前十位);世居的有黎族、苗族、回族。其中黎族149.08万人,苗族7.87万人,回族1.28万人。全省有保亭、琼中2个黎族苗族自治县,昌江、白沙、乐东、陵水4个黎族自治县,三亚市、东方市、五指山市等3个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市。民族地区陆地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7.5%。
一、黎族
据海南省志记载,以百越文化为主体的黎族先民,早在3000年前的殷商之际就从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地区泛舟渡海先后到达海南岛的,这批黎族先民的入岛,成为最早大规模开发海南岛的人类群体。到了南北朝时,*两广一带的“俚人”跟随首领冼夫人,大规模迁移海南岛,并归附冼夫人统治。海南岛的“俚人”在宋朝以后始称“黎”至今,黎族是唯海南独有的民族。
黎族歌舞:取材于劳动和生活,有竹竿舞、舂(chong)米舞、钱铃双刀舞、踩波舞、草笠舞等;另有别具一格的鼻萧、树叶吹奏、竹木打击乐等。
黎锦:古称“吉贝”布、“崖州被”、“棉布”,是黎族的一种特色花布,远在春秋时期就盛行,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族人民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毛、苎(zhu)麻纤维,及分别来自于美洲和印度的海岛棉、巴西木棉、*棉和树棉等灌木类棉花,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用天然植物色素作颜料,纺织成一种特色花棉布(以麻、棉分别做经线和纬线)。因木棉又名吉贝,故黎锦也叫吉贝。黎锦精细、轻软、洁白、耐用,古语称“黎锦光辉若云”。宋朝以前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中原汉族,后来灌木类棉花逐渐由海南岛传入中国南方,元朝时黄道婆又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地,迅速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掀起了被海内外学者称誉的持续数百年的“棉花*”,使棉织品取代麻织品成为生活必需品,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
二、苗族
苗族同黎族拥有共同的祖先——东部、南部的蚩尤各氏族部落,被黄帝、尧、舜、禹以及以后朝代兼并、驱赶,逐渐向南、向西南躲避于山岭;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从广西调防来海南岛戊边的苗族士兵撤防后留了下来,后代变成了现在的苗族,上岛历史已有400多年,人口约7.87万人。与黎族同居岛的中南部山区。海南苗族与黎族同有农历三月三节。蜡染是苗族古老的印染工艺,用蜡刀蘸蜡液于白布上绘图,再浸入蓝靛缸染色,然后水煮脱蜡,即显出蓝底白花纹布。
三、回族
西汉(公元1世纪)以后,沿“海上丝路”乘船来华贸易的外籍伊朗(古称波斯)、阿拉伯(大食国)穆斯林在海南休整、补给物品和淡水,或遇台风避难滞留,或遭海盗掠劫上岸,形成海南的回族雏形;宋末元初,交趾与越南中部古国占城(“海上丝路”另一个中转站)交恶,发生战争,于是,占城大批穆斯林*移居海南岛;还有一小部分回族由*迁居而来。他们大部分定居三亚市天涯区的回辉、回新两个自然村,保留着自己的传统宗教(*教)和文化,因此,成为海南回族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