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新课程改革的三维教学目标有关的学习理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6:0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34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29新课程改革的三维教学目标有关的学习理论一)理论层面的“三维目标”:认同度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改革理论专家钟启泉也曾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指出,“任何学科的构成总是包含了知识、方法、价值这三个层面的要素:其一,构成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体系;其二,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体系背后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其三,该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背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换言之,它囊括了理论概念的建构,涉及知、情、意的操作方式和真、善、美之类的价值,以及探索未来和未知世界的方略”。可以说,每一门学科课程的学习都内在地、不可分割地包含着三个维度的目标,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只有全面兼顾三个维度才能有效达成课程目标。由《纲要》可知,“三维目标”指的是课程目标,然而在新课程的理论宣传过程中,这一提法被广泛运用于言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目标,于是“三维目标的统一”逐渐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确定和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原则和追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已被广大数学教师熟悉和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 (二)实践层面的“三维目标”:满意率低 “现实之中,教师的选择、建构能力远远超出专家的理论想象。他们会听从内心的召唤,对各种新理念、新思想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最终积淀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强大的惯性之外,最不可小觑的一种自我建设、自我修正的力量”,一线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受传统视野与惯性思维的影响,在践行新课程理念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偏离了“三维目标”的设计初衷,引发一些争议,出现个别极端现象,教师不求甚解,流于形式地追求“三维目标的理解”,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对“三维目标”选择执行。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视知识技能为硬目标,忠实执行,其余为软目标,一般不予执行;有的时候,追求课堂目标的立竿见影,忽视课程目标整体实现的日积月累;有的时候,没有依据课堂教学实际,表面上虽然用分解的方式罗列出三维目标,以追求课堂目标的清晰和完整,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然是维度缺失;有的时候,教师会不自觉地选择自己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主体,对新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些新目标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关注度,落实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