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初3语文文言文的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6:00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6:42

1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63-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把>---怎么办)
65-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你,你的,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6-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5先主曰"善" (好,对)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66-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6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67-涉
1楚人有涉江者(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68-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69-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70-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71-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72-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5适为虞人逐(刚才)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73-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5拜送书于庭(国书)
74-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
75-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76-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5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6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计算)

77-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78-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79-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80-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白色的,没有文采的)
81-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82-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83-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84-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通"无"没有)
85-王
1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国王)
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王师:朝庭的军队)
86-望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看,观察)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
5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87-恶
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
2廉君宣恶言(丑,劣,不好的)
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
88-微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不暴露,深奥)
3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小,微小)
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
-悉
1赵王悉召群臣议(都,全)
2古之
90-相
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
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
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一起)
治天下,至孅(xiān .细,小)至悉也(周全,详尽)

91-谢
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7及花之既谢(凋落)
8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请问)
92-信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
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信任)
3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
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
5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
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10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
93-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起,发生)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发动,调发)
3大楚兴,陈胜王 (兴盛,复兴)
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 (兴致)
5夙兴夜寐 (起、起来)
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兴办、举办)
94-行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行走)
2赵王畏秦,欲毋行 (去,离开;前往)
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实行;做)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品行)
5白居易的《琵琶行》 古诗的一种体裁
95-幸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侥幸)
2大王亦幸赦臣 (幸而,幸亏)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宠爱)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皇帝到来)
5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希望)
96-修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修理,整治)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修造)
3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高)
4掌修国史 (撰写)
5恐修名之不立 (美好)
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修养)
97-徐
1不徐不疾 (迟缓)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慢慢地、缓缓地)
98-许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答应,允许)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期望)
3高可二黍许 (表示大约和数量)
4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
99-阳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阳光,太阳)
3周秦古玺,多作阳文 (出的,外露的)
100-要
1筑石寨土堡于要隘 (险要)
2张良出,要项伯 (同"邀",邀请)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相约,誓约)
4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希望)
5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总之)
101-宜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适宜,合适)
2诚宜开张圣听 (应当,应该)
102-遗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遗失,丢失)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3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送给,给予)
4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遗踪:遗迹,旧址)
103-贻
1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赠送)
104-易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 (换,换取)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改变,更改)
105-阴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阴冷,寒)
3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阴影,树荫)
4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暗中,暗地里)
5惟汉印多用阴文 (凹入的)
6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 (阴险)
106-右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右边,与"左"相对)
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3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
107-再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二次或两次)
108-造
1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到---去)
2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制作,建造)
3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制定)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大自然)
109-知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知道,懂得)
2君何以知燕王 (了解)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感觉,感到)
5孰为汝多知乎 (知识)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主持,管理)
110-致
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表达,表示)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取得)
4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招纳,招引)
5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意态、情趣)
114-贼
1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祸害,危害)
2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 (刺客)
3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强盗)
5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过千其门,几落贼手死 (敌人)
115-族
1士大夫之族 (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116-卒
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步兵,士兵)
2初,鲁肃闻刘表卒 (死)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终于,最终)
4五万兵难卒合 (通"猝",突然,仓猝)
117-走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古代指疾行,即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逃跑)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使之逃跑)
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向)
118-左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左边)
2诸士在已之左,愈贫贱,尤益敬 古代以右为尊,左为较低的地位。 (较低的地位)
3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古代车上以左为尊。(车上的尊位)
119-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 (坐着,坐下)
2因击沛公于坐 (通"座",座位)
3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由于)
4指位置所在。坐北朝南 (坐落)
5坐法去官 (触犯)
120-归
1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归附)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回,返回)
一.通假字
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适戍渔阳 (“适”通“谪”,征发,调发)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
4.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目的,用意)
5.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通“欤”,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放置)
9.岂直五百里哉 (“直”通“只”,仅仅,才)
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苍鹰,猛禽)
11.寡人谕矣 (“谕”通“喻”,明白)
1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13.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缺点)
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二.双音节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到处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会商议 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虽然这样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德行高尚的人 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
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可以把 表示许可
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到达 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
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失败 凶狠而放肆
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从此 连词,表承接关系
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用来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商店等开始营业
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和遗憾 深切地憎恨
12.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13.臣不胜受恩感激 感动激奋 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三.词类活用
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2.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4.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6.陈胜王 (王,名词动词,称王)
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8.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9.请广于君 (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
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
12.保其岩阻 (岩阻,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
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东、向西)
14.身率益州之众 (身,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
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装,用壶盛)
16.与亮情好日密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17.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臧、否,形容词作动词,奖励善良、惩罚*)
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形容词作名词,*的事情)
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
23.亲贤臣,远小人 (亲,名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
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
25.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26.临表涕零 (涕,名词作动词,流泪)
四.一词多义
1.兵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 (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
2.长
(1)身长八尺(身高)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长时间)
(3)以君为长者(辈分大的) (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领导者)
3.称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称作、叫作) (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
4.出
(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发)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产生)
5.次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停留)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编排)
6.存
(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存在、生存) (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抚慰、慰问)
7.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伐无道,诛暴秦(道德)
(3)以咨诹善道(道理、方法)
8.发
(1)可怜白发生(头发)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出)
(3)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
9.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分开、*)
10.好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喜欢) (2)外结好孙权(友好)
11.计
(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讨)
12.将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 (2)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
13.尽
(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通达、到) (2)进尽忠言(全部用出)
14.举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15.立
(1)陈胜自立为将军(封) (2)复立楚国之社稷(成立、建立)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
16.临
(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面对)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17.论
(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讨论)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
18.明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 (2)以伤先帝之明(英明)
19.命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命令) (2)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命)
(3)奉命于危难之间(使命)
20.谋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计谋、手段) (2)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
21.起
(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起兵) (2)挺剑而起(跳起、站起)
22.塞
(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边塞)
23.善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好) (2)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友好)
24.上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上等的)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皇帝)
25.胜
(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胜利) (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
26.食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食物) (2)卒买鱼烹食(吃)
27.使
(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使得) (2)唐雎不辱使命(出使)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
28.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 (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
29.数
(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 (2)广故数言欲亡(屡次)
(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动词,数数)
30.王
(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国王)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31.亡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2)且秦灭韩亡魏(灭亡)
(3)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32.为
(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变成) (2)陈胜自立为将军(做、当)
(3)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是)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
(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建造)
33.谓
(1)秦王谓唐雎曰(说、告诉)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认为)
34.效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 (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奏效)
35.信
(1)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确实) (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3)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诚信)
36.兴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盛) (2)若无兴德之言(发扬光大)
(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复兴)
37.行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
38.许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赞成) (2)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
39.言
(1)愿诸君勿复言(说) (2)若无兴德之言(言论)
40.遗
(1)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送给)
41.应
(1)佣者笑而应曰(回答) (2)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42.遇
(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遇到) (2)盖追先帝之殊遇(待遇)
43.远
(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与“近”相对) (2)亲贤臣,远小人(疏远)
44.忠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效忠)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6:43

教材内容: 《醉翁亭记》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 语文 下册第六单元 第28课

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四学段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本课,学生要借助提示、注解和工具书读动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改革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职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如诗如画。

学情分析:

这篇文言文篇幅较长,但字面不太难且文字优美,琅琅上口,悦耳怡人,易于朗读。八年级的学生又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相信学生自己能疏通大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笔下的滁州琅琊山间醉翁亭周围早晚、四时的景色美;感受到作者在*上遭遇坎坷而情怀旷达,保持善良美好的*理想的胸襟。能欣赏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从而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理想。理解文章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

2.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3.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4.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

教学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阅读文言文也应采取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学习,与文本互动,在探讨中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享受阅读的快乐,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 读、背诵全文

2. 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 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 “而”等虚词的用法。

4.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理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导入课文。一提起《醉翁亭记》我们首先会想起里面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这里面的"醉翁"就是著名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欧阳修。欧阳修写此只有39岁,一个不到40的人,怎么就以老翁自许了呢?对于这一点作者有两句自白可释我们疑团:他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也就是说他年届四十,身强体壮并未衰老的感觉,不过是起个绰号开个玩笑罢了,是否是真的开个玩笑呢?读文知意。

二.走近作者

1. 简介欧阳修的生平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办事。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之中。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一州之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的。

三.诵读课文

1. 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 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请学生读准字下列字词音。

环滁(chú) 琅玡(láng yá) 林壑(hè)
辄醉(zhé) 林霏(fēi) 阴翳(yì)
伛偻(yǔ lǚ) 酒冽(liè) 山肴(yáo)
野蔌(sù) 觥筹(gōng)

3.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4. 请一位学生读书,集体纠正读音。 (或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

5.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6.齐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

A.提示: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本文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

B.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7.学生再读课文及全部注释。

8.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

9.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10.补充释词

山行:沿着山走。

晦明:有时暗有时亮。

名:命名,名词作动词用。“名之者谁?”

已而:不久,副词。

乐:以……为乐。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乐其乐。”

四.悟读课文:

(一)学习欣赏第一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重点难句:

1环滁皆山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1滁州的地理特点? “环滁皆山也。”

2西南诸峰的特点? “林壑尤美”

3琅琊山的特点? “蔚然而深秀”

④亭的位置? “临于泉上”

⑤“来饮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⑥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探讨思考以下问题:

1划分层次?

第一层:亭的自然环境。(……醉翁亭也。)

视觉角度:俯——仰

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

第二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寓之酒也。)

2第一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

讨论归纳: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情怡山水的太守定的。

3齐读之后指导学生们思考:此段是概括写了亭子的环境和亭子命名的由来,写亭子的环境,作者是从哪里落笔,如何观察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亭子的命名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结合抒情的?

讨论归纳:是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完景过后层层设问,通过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5.小结第一段: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 琅琊秀色图 → 酿泉流水图 → 溪亭展翅图。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二)学习欣赏第二、三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重点难句:

① 若天日出……山间之朝暮也。

② 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③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④ 至于负者……往来而不绝者。

⑤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用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 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② 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③“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小结: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4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5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6小结: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第3段可分三小层次: a人游山之乐 (……游也。)b众宾宴饮之乐 (……欢也。) c守宴醉之乐 (……醉也。)

4.探讨思考以下问题:

1第二段包含几层意思?

讨论归纳:①“若夫日出……四时也。”写山间朝暮、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景色。②“朝而往……无穷也。”写太守来此,无论春夏秋冬,都能赏获“山水之乐”,其乐趣无穷无尽。

2 本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
讨论归纳: 本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3小结第二段:作者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4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5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讨论归纳: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6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

讨论归纳: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板书。(以醉 写乐) 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 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明确: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7为什么写太守宴图之前先写滁人游?

讨论归纳:这就应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岳阳楼记》中的后天下之乐而乐,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悦动情,驼背弯腰的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切都那么有生气有色泽。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 这样是为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7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

五小结:

在作者的眼中,醉翁亭山间朝暮四时无一不美,清晨,日驱之雾,怡红快绿顿现眼前,傍晚谷归山各,让人遐想神弛。春天,野花香气无处不散,夏季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里的嶙嶙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诗情画意,真是美不胜收,难怪作者抒发到"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作者的眼里,他周围的景物无一不美,这也说明了他的心情是十分快乐的,他的心情为什么这么好呢?我们看第三自然段共有四句话(一个也字一句),若每一句话为一幅图时,我们可命名为: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太守醉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6:43

同求。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