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6: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2 21:48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消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该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也可能与其有关;
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抗风湿作用:该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消炎作用;
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血栓烷A2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此作用为不可逆性。
阿司匹林的不良作用:
胃肠道反应及黏膜损伤: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减少粘膜前列腺素的生成,刺激胃肠道粘膜,穿透胃粘膜上皮细胞膜,主要影响了黏膜的防御因子,影响黏膜细胞分泌粘蛋白和表面磷脂削弱了胃黏膜屏障,同时抑制胃、十二指肠上皮碳酸盐的分泌,减弱了上皮修复和更新。
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抑制了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加氧酶途径,PG合成受阻,造成脂氧酶代谢产物白三烯增多,导致支气管痉挛,引发“阿司匹林哮喘”。
过敏反应
瑞氏综合征
水杨酸反应
特殊不良反应:如大疙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血液系统疾病,中毒性低血糖,听力损害, 肝脏毒性,肾损害,心脏毒性,诱发癫痫,习惯性和成瘾性,眩晕,鼻炎,涎腺肿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