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的目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24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7 11:23

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是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重点是音乐的鉴赏,什么是音乐?音乐的基本要素?怎样鉴赏音乐?这类理论问题肯定要讲到,但本节课是以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这两首音乐作品作为教学主线的。通过对这两首音乐作品的鉴赏,采用启发、引导方法,学生对音乐有了具体真切的感受,从而领悟怎样去鉴赏音乐。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并不是要求学生直接答出答案,而是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去鉴赏音乐。而后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是问题的要点。
《少女的祈祷》这首乐曲为标题音乐,是波兰女音乐家苔克拉.芭达捷芙斯卡创作的,她生于华沙,未上过音乐学院,自学成才。她钢琴弹得好,兴趣爱好广泛。她的作品除1856年发表的《少女的祈祷》外,还有《小茅屋的回忆》《友谊的梦》等钢琴曲,其中以《少女的祈祷》最为著名,此曲除钢琴独奏的形式外,也有人将它改编为四手联弹或其他形式的器乐曲。由于演奏技巧不太高,所以常为初学钢琴的人或音乐爱好者所喜爱。作曲家:苔克拉.芭达捷芙斯卡年仅十八岁,与高中生年龄相近,使学生有同龄人的亲近感,为此激起学生鉴赏兴趣,这种兴趣源于内心的一种审美期望,迫切想知道她在祈祷什么?从而专注地去聆听和感受音乐。如书中开始提示:让我们先听赏从一位年轻女音乐家心中流淌出来的音乐。所以这首作品可作为精听曲目。
第二首乐曲为非标题音乐,中国当代作曲家瞿小松第一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作于1986年初,同年4月在北京他第一次个人交响作品音乐会上首演。除作品有一句题辞:“献给1986年我的朋友们”,未加任何说明,瞿小松的成长正值文化大*时期,初中毕业便逢上山下乡运动,历时五年在山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经受了艰苦的磨炼。而后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又为他提供了求学、成长和施展才干的条件,这首作品的题材与青年人的理想和追求有关,如书中所说:接下来听赏的是一首献给青年人的奋斗篇。这与高中生正规划自己美好人生的心理状态相贴近,这一乐章的音乐主题,以不规则的锯齿状呈现出来,前长后短的三连音节奏,迂回级进、夹以远距离跃动、不同声部的呼应、主题变形纵横交错、力度大幅度涨落,汇成此起彼伏的音响洪流,使音乐蕴含着“掘进拼搏”的力量,使学生内心产生共鸣的震撼。这首音乐作品可以引导学生以作品的题辞为线索,结合作曲家的经历和创作背景展开联想,从拼搏、奋进的音乐旋律中感受其精神内涵,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获得鉴赏音乐的经验。为此这首音乐作品可作为浏览性鉴赏。
本节课鉴赏两首不同形式的器乐作品,音乐主题充满了变化音不宜采用“跟唱和背唱音乐主题”的传统听赏模式,要抓住作品中突出的音乐要素,引领听觉感知。可设计一些可感而未知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如第一首钢琴曲,音乐优美而显高贵,起伏流动的琶音如涌动的波澜。这样的音乐,为何冠以《少女的祈祷》这一标题呢?这位少女是在祈祷?还是在倾诉?沉思?第二首乐曲连续用前长后短三连音的旋律组合,为什么说这样的音乐蕴含着无穷的掘进拼搏力量?乐曲题辞是献给1986年我的朋友们,这与作品的音乐内涵有何联系?这类无标题的音乐作品应怎样赏析理解?这些问题都可直接作为学生的探究课题。由此自然归结到: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音乐不能告诉我们什么?的主题上,从而感悟怎样去鉴赏音乐的理解之中。
通过探究,达到感性认识的升华。探究的课题,是在聆听与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有感而发。即音乐不可能明确告诉我们具体表现的是什么,正如书中三幅插图----是祈祷?沉思?倾诉?或是思念?回忆?憧憬?有可能是,有可能都不是。第二首作品音乐表现了劳动?学习?海涛?同样有可能是,也可能都不是。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得出许多不同答案,有些答案可能相反,因为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联想与想像存在差异,这也说明,音乐的不确定性和音乐理解的宽泛性是合理的。由此得出音乐艺术的重要特征:音乐的非语义性、非具象性。认识到这一步,是通过对问题探究交流和逐层剖析达到的。教师参与中可陈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但不要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所有的学生,应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潜心感悟和自我总结,促进学生感性审美认识得以升华。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7 11:23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科目 艺术欣赏 年级 高一 班级 时间 2007 年 9 月 日
课题 一、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第一, 能安静、用心的聆听音乐,体验欣赏音乐的乐趣
第二,在听赏音乐得过程中能说出《少女的祈祷》的基本结构;能够在互动交流中用简单的语言说出“音乐不能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

教材分析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你喜欢音乐吗?
什么是音乐?
二、
1、聆听三段音乐
提问:每段音乐带给了你怎样的情绪?(1-2个词语)
你联想到了什么?
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A《第一钢琴协奏曲》
B《江河水》
C《变幻之风》(呈现出清新的自然气息。在曲子中,你可以听到呼啸的风声和排笛交错出现,感觉非常缥缈浪漫)
2、活动:
5— 56| 5— 3| 4 ·5 43 |2 — —|
57 2 4|5·4 32|3 — —|3 — —‖
你觉得这段乐谱的情绪是怎样的?
(欢乐 悲伤 激昂 抒情)
小结:
A、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想象是各不相同的。
B、同样的作品由于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就能演绎出不同的情绪和韵味。
提问:音乐与绘画、语言文学三者的艺术特征相比较有何不同?
绘 画——具象性
语言文学——语义性
音 乐——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

三、欣赏《少女的祈祷》
下面我们来听赏从一位年轻女音乐家心中流淌出来的音乐。
1、作者介绍:
苔克拉.芭达捷夫斯卡,波兰女音乐家,1838——1861,短暂的一生。她未上过音乐学院,自学成材。她创作《少女的祈祷》时,年仅18岁。
2、全曲听赏
思考:你听到了什么?几个不同的部分?
3、主题聆听
4、分段赏析:引子+A+A1+A2+A3+A4
了解变奏曲式结构
5、复听全曲
思考:A、这首乐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优美、抒情、明朗、华丽、激动……)
B、优美的琴声、波涛般涌动的音调,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少女的祈祷、沉思?回忆、思念?幸福的憧憬?热切的倾诉?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四、交流讨论:
1、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2、如果音乐不能明确告诉我们,它究竟表现的是什么,那音乐的魅力又在哪里呢?
五、课堂小结:
1、音乐作品以五彩斑斓的音响,给我们带来某种情绪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能引发我们在听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联想和想象是丰富、多元的,并且因人而异。所以,乐曲本身不能明确告诉我们音乐具体表现的是什么。
2、正是基于音乐的这种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的特征,它能激发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也正是基于这些特征,它展现了音乐作为音响的艺术和时间的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3、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它必须通过演唱或演奏这个表演的中间环节,才能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产生艺术效果,达到审美的目的。所以,人们常常称音乐为表演的艺术。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7 11:24

上百度查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