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0: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6:20
跟孩子好好聊的4个技巧
1、问“小”不问“大”
每天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家人都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样?”“今天在幼儿园做了什么?”孩子会想:我该怎么说呢,今天在幼儿园做的事儿挺多的,有我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家人到底想听我说哪样?全都想知道?可我还小,很难把所有的事情都详细说清楚哦!算了,我就告诉家人“没做什么”就好了……
孩子的智力发展还很有限,对于一些很难理解的抽象问题,或是范围很大的问题,很难用语言详细说出来。所以,家人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概括,或是孩子的心情,要尽量避开“抽象”“大范围”的问题。不妨从细节着“口”去问,问题越简单越好,孩子一定会表达得更清楚。例如:今天老师教宝宝唱什么歌了?幼儿园今天的午餐吃米饭还是面条?宝宝最喜欢跟哪个小朋友玩?从“小”问起,家人更容易得到更具体的回答,也更容易把话题延伸下去,达到更深入交流的目的。
2、与孩子感同身受
还是说回孩子不爱上幼儿园这件事吧。孩子对家人说,幼儿园不好玩、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但家人却只会说,“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跟孩子玩,可有趣了”。孩子会想:我觉得家人一点都不懂我,其实,孩子喜欢随心所欲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但在幼儿园就要受到老师的束缚;幼儿园不能像在家里,所有玩具都是我自己的,而要跟很多小朋友分享。可家人却一点都不知道孩子的小心思。
其实,孩子跟家人抱怨,或者分享他的心情,他更重要的是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能够了解他的需求,进而帮助他解决问题。然而,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很多家人偏偏只会否定孩子,并且试图用大人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只会让孩子认为家人不理解他,从而感到委屈,话题就会就此终止。事实上,家长不需要否定孩子的想法,相反,应该与孩子感同身受,认同孩子的看法,并且顺势诱导孩子说出他此种感受的来由。这时孩子一定能够十分积极地对家人说更多。
3、对事不对人
有一次,孩子跟小朋友抢玩具,没抢到,情急之下,孩子就往小朋友身上吐了一点口水。家人看到了,非常生气,大声地冲孩子说:“你这是干嘛,太没礼貌了!”其实,孩子看见小朋友的衣服被我弄脏了,马上就知道自己做错了,可家人却因此就认为孩子是个没礼貌的孩子,孩子会很伤心。
孩子总是会犯错的,家人可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的犯错,就给孩子贴标签,说孩子“没礼貌”“懒惰”等等。批评孩子的时候,家人应该做到对事不对人。一定要把孩子不好的行为和他这个人分开,这会使孩子懂得,不好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做这件事的人就是“坏人”。家人不妨轻声但严肃地跟孩子说:“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的这种行为”。这样,孩子既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错了,要改正,同时也能体会到,家人并不会因为自己犯错而不爱我。
4、利用好肢体语言
过去,家人都说孩子是个小话唠,一天到晚说话说不停。但是,某一天会突然发现孩子不爱跟家人说话了,因为孩子跟家人说话的时候,他们总是一边看手机一边敷衍地“嗯”“啊”“哦”,他们都没有专心听孩子说话。孩子会感到很不开心,再也不愿意跟他们聊天了。
跟孩子说话,其实与跟大人说话是一样的,肢体语言同样能够体现你对对方的态度。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家人如果能够以平行的目光注视着他,他会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你是真心诚意倾听他说话的。反之,如果你对与孩子聊天表现得满不在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你不在乎他,也不喜欢跟他说话,从而失去与你交流的*。所以,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好肢体语言,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这样一定能够对你们的聊天产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家长想要跟孩子“无缝对接”、畅通交流,必须多付出点耐心。切记,经常对孩子大声叫嚷,靠斥责、羞辱、贬低孩子来使孩子“听话”,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结果只会是适得其反。靠唠唠叨叨、同一个问题重复多次,这样的教育其实是无效的。真正适合与孩子交流的说话方式,应该是像朋友般倾听,像朋友般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