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1:02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22 22:37
1、爱惜自己的羽毛是什么意思:意思是珍惜自己的名声,谨慎。
2、爱惜羽毛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ài xī yǔ máo,指鸟类要爱护自己的羽毛,比喻为人要珍惜自己的名声,谨慎。出自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3、爱惜羽毛,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珍惜自己的名声,常和“严于律己”等词连用。
4、成语造句:灰鹤与他都是高傲的,爱惜羽毛的,而他与它们的高傲只是一种姿态而已,没有用,没有任何的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08:15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08:17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08:13
有一种职业,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法官,却手握收藏界的“生杀大权”———这便是趾高气昂的鉴宝专家。时下,作为一种昂贵消费——— 古玩收藏热遍神州,因而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鉴宝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有些古玩专家的表现特别扎眼,令人不敢恭维。他们要么是“飞行专家”———从东飞到西,走马灯似地现身淘宝节目;要么是些“一眼专家”———一眼定乾坤,他说真就是真,他说假就是假;还有个别专家丧失做人道德,热衷当“托儿”,经常认真为假或认假为真。以上作为,目的明确:意在高额出场费,或惦记私下分成。
为了迎合观众,不少电视台推出的鉴宝类节目很是吸引眼球。业内人士透露,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中,把赝品当成真品的情况非常多。某电视台去年一期节目中,专家为一套齐白石通景屏估价上百万元,但其实这套通景屏是赝品,笔法、款识都与齐白石真迹相差甚远,仅比地摊货略强。在某该鉴宝节目中,还曾出现过一幅吴作人的《牧牛图》,在节目中被专家现场鉴定为真迹。后来,吴作人家人和弟子均认定该画是伪作,此事在收藏界引起不小反响。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画鉴定家透露,去年某电视台一期节目中曾聘请一批南京书画专家担当评委。节目中一幅署名郑板桥的竹子画,专家团估价500万元。实际上此画为赝品,是担当现场评委的某位南京书画专家以极低的价钱买来的,而且买时就知道是赝品。不知他通过什么手段,把自己的东西“搬”到节目上,而且当着亿万电视观众把赝品鉴定为真迹。公然设局撒谎,却不受任何惩罚———难道鉴宝专家享受“外交豁免权”不成?
一位资深鉴定师坦言,商业鉴宝活动难以避开“潜规则”,这是收藏圈公认的事实。他认为,同一件藏品,不同专家来看,能看出几种不同的结果,所谓“十家九不同”。然而,这些现象背后,除了眼力外,大部分都是利益驱动这个“潜规则”在作怪。一些国内知名专家“走穴”鉴宝现场,出场费一般都在数万元。为了收足鉴定费,承办单位对鉴定数量有一定要求。一些专家为了逃避责任,匆匆看两眼就推说是仿品,然后赶快接着鉴定下一拨,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另外,还有些商业鉴宝活动猛抬藏品价格,以便多收鉴定费用。应该说,有了一些专家的推波助澜,收藏界似乎已经变得和赌场、股市一样热闹,这很不正常。坚守原则的文物专家指出,当前的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严重扰乱了收藏市场,应加以整顿。有必要提醒:老百姓大可不必对专家奉若神明,因为专家也是人,也有走眼的时候,就像再高明的大夫有时会误诊。早几年,北京古玩界一位权威,花了80多万元从一个小混混儿手里购得一批“珍品”。若非堪称外行的及时抓住那小子,老人家很可能至今还捧着垃圾当宝贝呢。日前,艺术家薛翔到台北圆山饭店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在下榻饭店的厕间“发现”了一幅明代书画家王宠的真迹,他愿意以1万美金买下,但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示这幅画只是复制品,仅值100元,真品收藏在台北故宫。
收藏热带动鉴宝热,引无数藏友竞折腰。不过,且慢折腰。有识之士指出,扰乱收藏市场的,有造假分子的“贡献”,有缺乏管理机制的原因,还有一批不负责任的“专家”在里面搅局。众所周知,鉴定是收藏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鉴定专家担负着去伪存真的职责。如果这个环节出错,整个收藏市场的信心难以建立。换句话说,鉴定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失守”,收藏领域必将污水横流,难见清明。因此,亲爱的鉴宝专家:请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惜您们自己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