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1000至300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0: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0:05
理想高于现实,又源于现实.理想是经历众多的现实事情之后得出的结论.而人又要在现实中付之于行动.才能实现理想.这是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现实是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东西,环境、人际关系、物质条件,面对的困难、阻力等都是
现实有困难也有快乐,你帮助你的条件、人际关系,也有阻碍的条件、人际关系
要面对现实,工作不顺利、婚姻不顺利、生活不当了,都要现实地面对,不要多想.怎么办?要行动,好好把握正在进行的生活、工作.多数人是活着,做有兴趣的事,体现过程.精英分子才是追求成功
成年人,总有妥协有一面.不是放弃理想承认现实,大多人是这样,就是继续追求理想,不考虑现实,也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要看个人的情况. 理想的实现要看现实、自己的能力,现实差,能力强,可以继续企求理想;否则要面对现实,做好眼前的事、简单的事,在从目前普通、心中不愿意的事情做起,或者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下去,从中获得乐趣,体验了过程;或者可能以后有机会、自己加强能力培养,可以以后有成功实现理想的机会
每个人面对现实是有分阶段的不同感悟的,可能在孩童时候现实于自己就是知道了身边的亲人和对周围景物有了肤浅的第一感觉,但注意,这时候认知现实的过程并不主动也不占主导地位。应该说现实的认知是在完善了大脑所有功能后对是非、美丑、善恶等有了一定概念后的事情。
现实与理想其实并不是完全冲突的也许在某种契机下也可达到质量和数量上的统一。当然能做到的毕竟是少数。
记得有次收听北京电台的一个访谈栏目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访谈对象是被尊为中国现代音乐作曲大师的卞留宗。卞大师的口才及应对智力的确不同反响,在面对直播间主持人长达半小时的疯狂发难下丝毫没有忧郁或停顿,充分展示了在音乐之外对人生及个体价值的独特感悟,其言谈矫健,语锋犀利,直指精髓。
卞大师认为,现实中的他是成功的。他坦言,天份占到他成功要因的百分之六十,机会给了他百分之三十,剩下的百分之十才让给了努力、环境、外界的启蒙和教育等等。或许有人会觉得他太过狂妄,自栩天才的人并不多见甚至要被说成是目中无人不知天高地厚,如此等等,但他却分析得很有道理。
他说,他的父母都是从事艺术的,家人从小就给予他艺术的熏陶。他曾经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持着叛逆态度但家人并不斥责更多的是宽容。他选择了音乐这条道路并不偶然他也很庆幸自己能够在这方面学习、工作、研究、成材,他说他很有幸地把这三位一体了,他的理想和现实都很好的交汇了。
没错,现实和理想能够交汇应该说是人生一大幸事,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我们在这里探讨“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更多的是给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和思考。
现实是客观构成要素的总称是因人而异的集合。从批判的角度来说现实却是不现实的。
现实存在着取舍,必须要有所决断,而在很多时候我们竟会两难。现实有时候很残酷,甚至让人没有退路。我们很多时候逃避现实甚而摈弃生活也有人最后不得不低了头。凡此种种说明了什么?
说明理想的远不可及?说明现实应该唾骂?说明已经没有了善恶、美丑的区分?说明人性已经走到了尽头?
其实很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都会时常静下心来想想,到底我们生活着需要什么。
生活不能脱离物质,这是现实;生活不能没有追求,这是现实;生活不能缺少娱乐,这是现实;生活不能摆脱情感,这是现实;生活不能没有劳动和回报,这是现实。这些都是我们每个成年人每天所要去面对的林林总总。那还有呢?
这就是理想。
理想有多大,有没有尺度可以丈量,我不知道。我知道所谓的理想或者说自己给它的定义是极其模糊的,然而对于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却是极其重要的。
一直以来很小心地在现实的城池内打转,而思想却是跳跃在另一片天空,这片天空就是理想,虽然距离遥远甚至只能远观永远也靠近不了。
生活着需要理想是因为在现实中经历的积累已经让我们感觉到不堪重负,我们也还有很多未曾实现的愿望。
理想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可确定性让我们更疯狂地涉足谈论它,兴致颇高地追寻它。而它也许只能给予我们微笑,它会伸出手来招我们疯狂奔跑。
尊重现实不能丢了理想,即使我们正处于水深火热生活的煎熬。相信“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话不再是真理,理想应该与我们结伴同行有所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