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常用的效应和定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51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3:12

一、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

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 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二、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

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 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三、门槛效应

得寸进尺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 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 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四、羊群效应

从众效应。

一群羊中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在企业的市场行为中是 一种常见的现象,是一种从众行为。

五、破窗效应

不良现象被效仿。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 纵火。

六、鲇鱼效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成活率会大大提高,原因在于放入鲶鱼之后沙丁鱼紧张而加速游动,缓解了缺氧的问题,提高 了存活率。

七、刺猬法则

心理距离效应。

寒冷冬季,两只刺猬互相取暖,紧挨就痛,离开又冷,最终找到合适的距离, 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4:30

(一)心理学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理由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告诉我们: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虚假同感偏差

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例如自己疑心重重,也认为他人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

3.习得性无助

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 。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且不可控制的电击,他们会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

(二)管理学

1.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这就是破窗效应;心理学家研究的发现,窗户破了一面玻璃,人们会觉得本身就是破窗,再破一点无所谓,所以就会彻底抛弃它,让它破到底。启示: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被阻止,形成风气,就很难改掉了。

2.帕金森定律

一个不称职的*,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3.反木桶定律

木桶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制高点;对组织而言,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就能跳出大集团的游戏规则,独树一帜建立自己的王国。在这个注意力的时代,特色就是旗帜,突显才能发展。

(三)经济学

1.搭便车效应

在某个利益群体内,某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做的努力,集团内所有人都可能得益,但成本则由这个人来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

2.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也就是所谓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400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充斥市场。该法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4.杰文斯悖论

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提出,自然资源的消耗,会随利用该资源之技术的改进而加快,因为技术改进会使下游产品价格降低,进一步刺激人们对该产品的需求。此悖论揭示,本想借科技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结果却加剧了资源的耗竭。如小排量汽车省油,但省油使开车人更多,石油消耗总量更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