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比拟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53

我来回答

8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5 09:29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这种修辞手法能达到特有的修辞效果,一是增添特有的情味,二是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三是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中经常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懂视网 时间:2022-12-17 09:24

1、比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ǐ nǐ,意思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2、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懂视网 时间:2023-03-01 14:23

1、比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ǐ nǐ,意思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2、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11:31

比拟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包括拟人、拟物。也指对比,比较。

比拟,读音:[ bǐ nǐ ] 

引证解释

1、比配;与之相类。

冰心 《往事(二)》:“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

2、比方,譬喻。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绿》:“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3、比较,对照。

* 《论持久战》:“ 中国 近代无数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

4、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

把物拟作人,叫“拟人”;把人拟作物,叫“拟物”。亦泛称比喻手法。

扩展资料

近义词:对比、 比较

1、 对比[ ì bǐ ] 

解释: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况互相比较。

秦牧 《艺海拾贝·跋》:“任何譬喻都仅仅是对比其中的一点罢了,两种事物决不可能完全相提并论。”

2、比较[ bǐ jiào ] 

解释: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鲁迅 《准风月谈·喝茶》:“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12:49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2.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1.增添特有的情味。

2.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3.能启发读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14:24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用另一个事物去描述,说明。

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1.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例如:蟋蟀在高声歌唱

2.拟物:人当做物来写。例如:人像鸟一样展翅飞翔。或者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哦,祝您生活愉快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16:15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
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比拟具有很强的感*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一种辞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18:23

■ 完美——全部都是美的
无瑕——没有瑕疵、缺点和毛病
■完美无瑕,就是完完全全的美,一点没有毛病和缺陷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20:48

比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23:29

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这曾经激发起我们多少美妙的幻想。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比拟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拟人。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

作者另话:

恰当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