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5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08:49
三元
三元,在道教教义中原指宇宙生成的本原和道教经典产生的源流,隋唐以后又衍化
为道教神仙和道教主要节日的名称,延续至今。
道家著作原无“三元”之说,但是古历法家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之始,称
三元日,因为此日为“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此“元”当系开始之意。古术数
家以六十年为一甲子,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一百八十
年为“天地一变”之周始,合称“三元”,此“元”又是单元之意。早期道教太平道
有“三统”神学思想,称:“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
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
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欲太平也,此三者常当腹心,不失铢分,使同一忧,合成一家,立致太平,延年不
疑矣。”其时尚无三元之说。《三国志·魏书·张鲁传》引《典略》称五斗米道“请
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
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也未将三官和三元联系在一起。
大约在北周末年成书的道教类书《无上秘要》中,“三元”一词才见著录。该书卷
二十七《上清神符品》引《洞真三元玉检布经》称,受佩“三元玄坛玉检紫文”之人,
佩身九年,就有可能“乘三元之軿,上升三元之官”。该经收入《道藏》洞玄部本文
类,全称《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该经所称“三元”,指的是天、仙、地,即上元
玉检检天大录、中元玉检检仙真书、下元玉检检地玉文。附有《三元内存招真降灵上法》,
其内存之神为“太素元君”以及她的三个女儿,紫素元君、黄素元君、白素元君,三女
神又合称为“三素元君”。故上清派的“三元”并非指天地水三官。《无上秘要》卷
五十二有《三元斋品》,认为从道之人“生长流俗,五神诤竞,尘深罪秽,永不自觉,
与罪同长,山海弥积,前生至今,不知缘来,凡以几劫,逮及今日,罪结天地,在何簿
目,为三官执举,拘逮地役,虽自修厉而无感彻,真灵不降,众魔所伐,致思念不专,
五神飞越,常恐一旦归命幽壑,弥沦万劫,终天无拔”,因此必须以三元大庆吉日,
“清斋烧香,首谢前身及得今日积行,所犯天所不原、地所不赦、神所不哀、鬼所不放
亿罪兆过”。据此,南北朝时期已开始将“三官”和“三元”联系在一起。
唐初编成的《艺文类聚》卷四“七月十五”条称:“道经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
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
徒,一时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献于玉京山,采诸花果,珍奇异物,幢幡宝盖,清膳饮
食,献诸圣众。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俱饱满,免于
众苦,得还人中。”《艺文类聚》所称道经乃《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道藏》收入洞玄部本文类。该经有题解和注释,作者不详。注称:“三元者,元,本
也。但以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题解称:“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簿
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
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
检勾。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在《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中,叙述更细,称天官有三宫三府三十六曹,地官有三宫三府四十二曹,水官有三宫三
府四十二曹,三官共有九宫九府一百二十曹,专司记载人的生死和功过,“责役考对,
年月日限,无有差错”。该经还称:“人身中亦有三宫六府百二十关节,三万六千神。
人身行恶,身神亦奏之三官;
人身行善,则度其仙名。生死罪福,莫不先由身神影响相应乎自然也。”这就将
天神和人身之神联系起来,成为对于人的善恶行为的监察系统。
宋代张君房编撰的《云笈七箓》卷五十六《元气论》称:
“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伦,长养万物。人亦法之,号为三焦、三
丹田,以养身形,以生神气。”将人体的三丹田称为“三元”是道教内丹术的说法。
《参同契》称“含精养神,通德三元”。宋末元初道教学者俞琰注“三元”为“上中下
之三田也”。宋曾慥编撰的《道枢》卷三十有《三元篇》,其“三元”所指“上元者,
首以上属焉;中元者,首之下脐之上属焉;下元者,脐之下腰之上属焉”。“人有三元,
三元塞则六气乱矣”;“三元之中,中元其最尊者也”;“上气入既足,若动而不动于
恍惚之间,自然结成寄于气海,故中元注于下元之珠,元气斯定矣。中元者,阳也,雄
也;下元者,阴也,雌也”;“中元守乎下元,左白右黑,合而为一”;“外气不入,
内气不出,与天地同和,其寿无涯焉”。张伯端《悟真篇》卷上有“四象五行全籍土,
三元八卦岂离壬”句,董德宁注称:“三元者,三才也,其在天为日月星之三光,在地
为水火土之三要,在人为精气神之三物也。”这就将内丹*同道教教义中的宇宙生成
理论联系在一起了。现代道教著名学者陈撄宁还在《黄庭经讲义》中称“三元”为元精、
元气、元神。
另据《云笈七箓》卷三《道教三洞宗元》,“三元”又有宇宙和道教经籍起源的意
思,称“原夫道家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从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
三元变成三气,又从三气变生三才。三才既滋,万物斯备。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
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三元中又分别化生出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
三君分别居于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禹余天,太清境大赤天。此三君各为道教教主,即
三洞之尊神。“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
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由此衍生
出道教三洞系统以及包括其中的各种道教经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08:49
三元
三元,在道教教义中原指宇宙生成的本原和道教经典产生的源流,隋唐以后又衍化
为道教神仙和道教主要节日的名称,延续至今。
道家著作原无“三元”之说,但是古历法家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之始,称
三元日,因为此日为“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此“元”当系开始之意。古术数
家以六十年为一甲子,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一百八十
年为“天地一变”之周始,合称“三元”,此“元”又是单元之意。早期道教太平道
有“三统”神学思想,称:“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
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
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欲太平也,此三者常当腹心,不失铢分,使同一忧,合成一家,立致太平,延年不
疑矣。”其时尚无三元之说。《三国志·魏书·张鲁传》引《典略》称五斗米道“请
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
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也未将三官和三元联系在一起。
大约在北周末年成书的道教类书《无上秘要》中,“三元”一词才见著录。该书卷
二十七《上清神符品》引《洞真三元玉检布经》称,受佩“三元玄坛玉检紫文”之人,
佩身九年,就有可能“乘三元之軿,上升三元之官”。该经收入《道藏》洞玄部本文
类,全称《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该经所称“三元”,指的是天、仙、地,即上元
玉检检天大录、中元玉检检仙真书、下元玉检检地玉文。附有《三元内存招真降灵上法》,
其内存之神为“太素元君”以及她的三个女儿,紫素元君、黄素元君、白素元君,三女
神又合称为“三素元君”。故上清派的“三元”并非指天地水三官。《无上秘要》卷
五十二有《三元斋品》,认为从道之人“生长流俗,五神诤竞,尘深罪秽,永不自觉,
与罪同长,山海弥积,前生至今,不知缘来,凡以几劫,逮及今日,罪结天地,在何簿
目,为三官执举,拘逮地役,虽自修厉而无感彻,真灵不降,众魔所伐,致思念不专,
五神飞越,常恐一旦归命幽壑,弥沦万劫,终天无拔”,因此必须以三元大庆吉日,
“清斋烧香,首谢前身及得今日积行,所犯天所不原、地所不赦、神所不哀、鬼所不放
亿罪兆过”。据此,南北朝时期已开始将“三官”和“三元”联系在一起。
唐初编成的《艺文类聚》卷四“七月十五”条称:“道经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
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
徒,一时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献于玉京山,采诸花果,珍奇异物,幢幡宝盖,清膳饮
食,献诸圣众。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俱饱满,免于
众苦,得还人中。”《艺文类聚》所称道经乃《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道藏》收入洞玄部本文类。该经有题解和注释,作者不详。注称:“三元者,元,本
也。但以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题解称:“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簿
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
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
检勾。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在《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中,叙述更细,称天官有三宫三府三十六曹,地官有三宫三府四十二曹,水官有三宫三
府四十二曹,三官共有九宫九府一百二十曹,专司记载人的生死和功过,“责役考对,
年月日限,无有差错”。该经还称:“人身中亦有三宫六府百二十关节,三万六千神。
人身行恶,身神亦奏之三官;
人身行善,则度其仙名。生死罪福,莫不先由身神影响相应乎自然也。”这就将
天神和人身之神联系起来,成为对于人的善恶行为的监察系统。
宋代张君房编撰的《云笈七箓》卷五十六《元气论》称:
“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伦,长养万物。人亦法之,号为三焦、三
丹田,以养身形,以生神气。”将人体的三丹田称为“三元”是道教内丹术的说法。
《参同契》称“含精养神,通德三元”。宋末元初道教学者俞琰注“三元”为“上中下
之三田也”。宋曾慥编撰的《道枢》卷三十有《三元篇》,其“三元”所指“上元者,
首以上属焉;中元者,首之下脐之上属焉;下元者,脐之下腰之上属焉”。“人有三元,
三元塞则六气乱矣”;“三元之中,中元其最尊者也”;“上气入既足,若动而不动于
恍惚之间,自然结成寄于气海,故中元注于下元之珠,元气斯定矣。中元者,阳也,雄
也;下元者,阴也,雌也”;“中元守乎下元,左白右黑,合而为一”;“外气不入,
内气不出,与天地同和,其寿无涯焉”。张伯端《悟真篇》卷上有“四象五行全籍土,
三元八卦岂离壬”句,董德宁注称:“三元者,三才也,其在天为日月星之三光,在地
为水火土之三要,在人为精气神之三物也。”这就将内丹*同道教教义中的宇宙生成
理论联系在一起了。现代道教著名学者陈撄宁还在《黄庭经讲义》中称“三元”为元精、
元气、元神。
另据《云笈七箓》卷三《道教三洞宗元》,“三元”又有宇宙和道教经籍起源的意
思,称“原夫道家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从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
三元变成三气,又从三气变生三才。三才既滋,万物斯备。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
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三元中又分别化生出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
三君分别居于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禹余天,太清境大赤天。此三君各为道教教主,即
三洞之尊神。“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
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由此衍生
出道教三洞系统以及包括其中的各种道教经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08:49
天地人三才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