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我国共有多少亿网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08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7:06

互联网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分众传媒(002027)、光环新网(300383)、浙数文化(600633)、同花顺(300033)、巨人网络(002558)、掌趣科技(300315)、联创股份(300343)、新华网(603888)、焦点科技(002315)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中国网民城乡结构、中国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网民数量和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互联网的出现缩短了全球信息传输的时间,大大便捷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我国网民数量也快速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32亿,较2020年12月新增网民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较2020年12月提升2.6个百分点。

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进一步缩小

从中国网民城乡结构来看,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84亿,占网民整体的27.6%;城镇网民规模为7.48亿,较2020年12月增长6804万,占网民整体的72.4%。

具体看不同地区的普及率,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81.3%,较2020年12月提升1.5个百分点;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较2020年12月提升1.7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2020年12月缩小0.2个百分点。

网民性别结构与整体人口性别比例一致

从中国网民性别结构来看,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1.5:48.5,与整体人口中男女比例基本一致。

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渗透

从年龄结构来看,截至2021年12月,20-29岁、30-39岁、40-4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7.3%、19.9%和18.4%,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20年12月的26.3%提升至26.8%,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渗透。

总的来看,我国网民数量也快速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从区域互联网分布以及普及率来看,我国互联网用户仍主要分布在城镇地区,但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进一步缩小;从网民性别结构来看,我国网民性别结构与整体人口性别比例一致;从网民年龄结构来看,我国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渗透。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7:0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近期,有研究指出,不断扩展的互联网应用可能带来生育水平下降的问题,这为理解我国低生育率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今年5月,北大核心期刊《人口研究》同期刊发了两篇有关互联网与生育意愿关系的研究文章,题目分别为《互联网使用会影响居民生育意愿吗?》、《上网为什么会影响个人生育意愿?》。前文作者为邱磊菊、冯宜强、史宇鹏、孙宝文,来自*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信息学院、经济学院。后文作者为陈卫民、万佳乐、李超伟,来自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这两份研究都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上网会降低居民的生育意愿。如,《互联网使用会影响居民生育意愿吗?》一文分析表明:上网时间每增加1%,个体的生育意愿降低1.69%。那么,上网究竟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居民生育意愿的?增加生育焦虑;改变生育观念;刺激消费,挤压生育养育预算;网络社交和娱乐部分替代生儿育女的效用满足……这些影响机制被一一揭示。上网的人比不上网的人生育意愿降低约10.5%《互联网使用会影响居民生育意愿吗?》一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以及相匹配的城市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该文使用的微观个体数据为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公布的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2018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18)。根据女性生育年龄的合理性,研究剔除了小于20岁与大于45岁的女性样本,由于男性的生育年龄可以延续至更大岁数,研究保留全部男性样本,*问卷数据匹配家庭与少儿问卷后得到样本量为10342个。该研究使用“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行为”两个指标刻画被解释变量,该研究的核心解释变量是“个体互联网使用情况”,同时,研究纳入了一系列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作为控制变量。研究使用Poisson回归模型进行估计。研究显示,控制了影响生育意愿的其他因素和内生性问题后,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的居民比不使用者的生育意愿降低了约10.5%。同时,考虑到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该研究将互联网使用与一系列虚拟变量(学历、收入、经济水平等)的交互项放入回归,研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在经济发达城市、低学历、低收入的互联网使用者生育意愿降幅更加明显。对此,研究者分析道,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经济发达城市的互联网使用人群更容易接受新兴观念冲击,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因自身认知水平*更有可能受到互联网上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并改变自己的生育观念。此外,研究还利用2015年10月出台的全面两孩*这个外生冲击构成的准自然实验来检验互联网使用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将2014年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匹配成面板数据,将2014年视为“*实施之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