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0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4:43
近年来,我县强力实施“一城两园”战略,加快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和中心城市建设,城市规模不断扩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味不断提升,赢得了不少投资者的认可和赞誉,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
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县城市建设秩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违法占地行为屡禁不止,违法建设现象愈演愈烈。部分当地农民非法买卖、租赁、转让土地,或利用节假日和夜晚抢修抢建,或与不法分子勾结,从事非法商业开发,谋取暴利;大量城镇居民和被征地拆迁户到郊区非法买地建房;一些村组干部利用职权,私自转让或出卖集体土地,或打着建设办公楼、老年活动中心的幌子,私下从事非法土地商业开发,谋取私利;甚至个别党员干部参与或幕后指挥“两违”建房。“两违”建筑的猖獗,致使在部分地区衍生了一条专门为“两违”建筑生产劣质材料,提供抢修工人的“产业链条”。据县整顿办今年对5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建设区和拓展区的调查摸底显示:县城50平方公里区域存在“两违”建筑9500余幢,其中20平方公里区域(以下简称县城建设区)近4000幢,20—50平方公里区域(以下简称县城拓展区)5500余幢,让人触目惊心。
危 害
——制约经济发展。“两违”建筑的存在,扰乱了城市总体规划,使有限的国土资源被侵占、滥用,导致日益紧缺的城市建设用地雪上加霜,也直接造成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相关税费大量流失。特别是成片的违法建筑物使城市建设项目周期变长、成本增加,让众多开发商、投资商望而却步,而一些“两违”建筑漫天要价,严重制约建设项目房屋土地征收征用。
——破坏社会公平。“两违”建筑除一部分用于居民自住外,多是“以房生财”,用来出租经营,或为套取巨额拆迁补偿,这种用不公平的竞争方式拥有大量的非法财富的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同时,造成大家相互攀比,致使部分群众产生“别人建、我也建,谁不建、谁吃亏”的失衡心态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无形中助长了贪图不正当利益的不良风气。
——损害群众利益。“两违”建筑侵占了有限的公共资源和发展空间,严重影响城市公益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如在秀山一中高中校区、职教中心扩建、县医院迁建等项目征地中,“两违”建筑均起了阻碍作用。加之“两违”建筑都是临时抢建,建筑质量难以保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住起也不放心,而一旦拆除,则会给群众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成 因
——经济利益驱动。随着我县城市开发力度加大,土地不断升值,一些被拆迁户一夜暴富,加之部分项目在征收中未能对合法产权房屋和违法建筑完全区别对待,诱发更多干部群众跟风抢建,甚至大量被拆迁户在选择了货币安置之后,再到未开发地段违规建设,谋取二次拆迁补偿。同时,随着乡镇居民不断涌入县城,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单独或合伙到城郊非法购买农村集体土地,修建小产权房或独体建筑,再将这些房子卖给乡镇教师和进城务工、经商的群众,谋取暴利。
——住房刚性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切实改善,对住房也有了更高需求,许多本地群众房屋确实已经老化或者不能满足居住需求,按照*却得不到审批,又不愿意购买商品房,就使他们不得不违规新建、改建或扩建。同时,大量地质灾害搬迁、生态移民、水库移民群众在选择异地安置时,由于缺乏有效规划和引导,都选择到交通更方便的城郊非法购地建设。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两年我县全力推进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进程。
——审批制度滞后。近年来,国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越来越严,审批权限越收越窄,而受传统影响,农民对土地保护意识和建设审批意识明显不足,审批难客观上成为村民违法建设的“借口”。加之我县20平方公里县城总体规划几经修编,县城规划拓展区概念更是近几年才提出,而且两条红线不断变化,造成部分区域没有编制控规,规划审批和执法依据不足。同时,国土、规划管理职能不清,没有形成明确的审批标准和流程,这样造成即便村民愿意申请审批,往往也办到单边手续。
——执法监督乏力。目前我县纳入日常巡查监管的区域已超50平方公里,在街道、社区尚未形成有效监控的情况下,仅靠国土、规划部门的执法队伍,力量稍显不足,特别是2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建设区背街小巷错综复杂,给巡查带来很大困难。同时,我县国土、规划执法队员多从社会上聘请,这些人素质参差不齐,加上收入单一,面对经济*缺乏辨别意识和抵抗能力,一旦违建群众给予好处,极易走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路子。去年我县查处的国土规划“窝案”就是最好的例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4:43
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