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古人说不是怎么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02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21:37

NO?或者 否? 或者 “非也”? 亦或是 “不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21:37

非也
然并
其它的不太清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21:38

古汉语常用的否定副词有“不”、“弗”、“毋”、“勿”、“未”、“非”等。这些否定副词语音相近,用法相通。
“不”“弗”同属帮纽,韵部上“不”属微部,“弗”属物部,为阴入对转。“不”的用法古今变化不大,它是一个一般的否定副词,既可否定动词,也可以否定形容词;既可以否定及物动词,也可以否定不及物动词。例如:
① 却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鞍之战》)
② 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韩之战》)
③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孟子•公孙丑上》)
④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例①②的“不祥”“不孙”中的“不”作饰形容词;例③“不”修饰不及物动词;例④“不”修饰及物动词。
“弗”相当于“不”。但先秦时“弗”后的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所以有的语言学家认为“弗”相当于“不+之”,即“弗”是由“不”和置于动词前的宾语“之”压缩而成。用“弗”否定的动词不带宾语的例子如:
①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郑伯克段于鄢》)
②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城濮之战》)
③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④ 司马夜引袁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盎弗信,曰:“公何为者?”(《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先秦时,“弗”后动词也有带宾语的,如“虽与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这种用法的“弗”看不出与“不”有什么不同。两汉及两汉以后不但“弗”后动词带宾语的多起来,而且“弗”还可以用在形容词前,表示对事物性状的否定,也译成“不”。例如:
① 上以灌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诸公莫弗称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②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③ 今吕氏王,大臣弗平。(《史记•吕后本纪》)
“毋”和“勿”同属明母,与“不”、“弗”同为唇音字。“毋”、“勿”和“不”、“弗”的区别在于,“不”、“弗”表示一般的否定,“毋”、“勿”用在祈使句命令句中着力于表示对某种行为的禁止或劝阻,前人称之为“禁戒之辞。“毋”又写作“无”。“毋”(无)、“勿”表禁止或劝阻可译为“不要”、“别”。例如:
①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