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3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16:19
缓解孩子紧张、焦虑情绪的方法如下:营造轻松、温馨、宽松的家庭环境:父母要放平心态,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紧张、焦虑,同时不要让孩子心理压力过大,不要过分要求学习成绩,否则会造成孩子紧张、焦虑,要让孩子得到心理安慰;保证充足睡眠:每天入睡的时间不要过晚,睡眠时长至少保证有8个小时,让孩子得到充分休息,充分休息之后,紧张、焦虑的情绪才能适当得到舒缓;
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尤其是做有氧运动,比如跑步、跳绳或者打球,与朋友们一起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同时也能起到一定减压作用。
面对此点多、面广、频发的疫情态势,孩子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和不适感是正常的,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身体防护基础上采取科学积极的心理调适方法,理性而智慧地面对疫情。面对疫情不必恐慌面对新冠疫情,睡不着觉,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乏力、烦躁、易怒等都是常见的。
出现这样的情形,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注意等方式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也可以用电话、短信、视频等方式积极与他人交流,合理宣泄情绪;还可以使用科学的心理学治疗方法来帮助自己,包括深呼吸、冥想、正念运动等科学而积极的行动使自己从恐慌中走出来。少数自我调适不能缓解的,也可以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总之,危机给我们带来的系列扰动,是可以科学应对的。
建立与病毒和危险的边界是重中之重。人们暴露在危险的病毒面前没法不恐慌,这是心理干预的*与*,这时候缓解恐慌最重要的是和危险建立边界,例如要让疑似者感觉到自己也是被防护于其他疑似者的,有感冒类症状者去就医是被防护于病毒的,让医护及管理人员确实感觉到自己是被有效防护的而不仅仅是凭情怀的,有效的防护管理是缓解心理恐慌、减少传播的重中之重。
不需要不必要的“勇敢”。此时面对面的帮助就不如线上的远程关怀。心理帮助的前提是“不打扰”。促其自助很关键。面对孩子的焦虑,家长这么做在突发的疫情面前感到担心、谨慎是很自然的,且这些担忧对我们有积极的保护作用,能使人对疫情保持警惕,远离危害的环境;但过分焦虑不但无助于抵抗病毒,反而有损我们的身心健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16:19
你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告诉他们只要出门戴好口罩,那么就没有那么危险,不要太过焦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16:20
要给孩子做心理疏导工作,让孩子有什么事情及时告诉自己的家长,家长不能批评孩子,应该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在家里边参加一些锻炼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16:21
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他搞一个爱好,这样就能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