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中国丝绸博物馆用复原的汉代织机成功复制“五星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4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11:56

5月20日的杭州,依然是个阴天。位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织造馆内,一台高大的织机前亮着一只明黄色的灯泡。光头、一身短打装扮的国丝馆技术部研究馆员罗群,就像武林高手一般踩在这台复杂的织机脚踏上。随着吱呀吱呀的声音,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尼雅考古队队员齐东方老爷子一眼认出了织锦上的纹样:“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太让人兴奋了!”是的,这一小段五色织锦,意味着中国丝绸博物馆利用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多综织机对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复制取得重大成功。
20多年前开棺的那一刻,蓝光闪现
一辈子都奉献给考古事业的齐东方,永远也忘不了20多年前的1995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出土时的场景。那是一个气候干燥的10月,中国和日本专家联合组成的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墓地上进行例行考古挖掘,然而几个月来,他们在尼雅遗址上的挖掘一直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当时,齐东方的学生,如今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副李军才二十六七岁,已经在遗址上待了近一个月。“那时根本没有矿泉水,我们的主食就是干吃方便面。听闻老师来了,我还偷偷藏了两包康师傅。”尼雅遗址就是传说中的精绝古国,位于沙漠腹地,长年干旱。一个月来科考队队员都没得洗脸,吃过的盘子,用沙子刷一下就算洗过了。
也许是齐东方的名字带着某种运气。老爷子回忆,当他进入科考队后的第二天,考古人员就有了重大收获——他们挖开一个两人合葬墓后,突然蓝光一闪,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其中一具尸体右臂上绑着的一块色彩鲜艳的织锦所吸引。“那样鲜艳的蓝色,简直耀眼得让人睁不开眼。”负责开棺的李军感叹,说来也很神奇,发掘那天长年不下雨的沙漠腹地,竟然下起了大雨。“我们根本没有做下雨的备案,只能用自己的棉被,盖住古墓不被淋湿。”
这块蓝色织锦色彩绚烂,纹样诡秘。更为神奇的是,没有经过太多的辨认,考古人员就看出织锦上织的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对“五星聚合”天象的观测,投入了特殊的感情。“就像你们经常看的古装电视剧里,都有一句台词:‘臣夜观星象,五星出东方’一样。”齐东方笑言,这块织锦的纹样,就是记录某种占星的结果。而如此精湛的技艺,齐东方当时推测可能是汉代的蜀锦,而且很有可能是王室特供。
复制过正呈现了什么叫“错综复杂”
于是这件现在被收藏于博物馆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蜀地织锦护臂,不仅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而且立马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但复制这件“国家宝藏”难度太大,直到2013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汉墓中出土了四台织机模型及相关文物,这种在当时属于世界最高水平的织机,不仅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和纺织史的空白,而且给复制“五星锦”提供了可能性。
2014年,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联合成都博物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共同申报了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课题《汉代提花技术复原研究与展示——以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织机为例》。此课题成功制作了3D展示系统,并按比例复原了两台原始大小且可操作的提花机。2015年,结合已有研究基础与初步成果,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局已提请国家文物局,委托国丝馆利用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多综织机对“五星锦”进行复制。
事实上,尽管国丝馆成功还原了老官山的织机,但是要复制这件包含了红黄蓝白绿五色的“五星锦”难度还是很大。为了复制“五星锦”,罗群和团队共穿了10470根彩色经线、84片花综、2片地综,这才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成语‘错综复杂’中的这个‘综’,其实古代就是指织机的‘综片’。在穿经线时所有人都在默默许愿,千万不要断,如果其中断了一根线,所有准备都又要重新开始。”
国丝馆馆长赵丰表示,接下来,课题组还将研究“五星锦”的颜色,尝试复原汉代五色经锦的植物染色工艺。而为配合5月30日中国丝绸博物馆筹备许久的年度大展——“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展,一套开放共享的传统织机学术地图昨日也正式上线。
(图文转自《青年时报》2018年5月21日第A08版)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