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电脑不用的时候用关掉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9:5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23:56

机可以减少开机时 电流对主板产生的冲击 因为有可能损伤电脑寿命 待机在外出一两个小时便回来、或是稍微离开座位时非常方便。在待机状态下,将当前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因此只向内存供应电源。该模式的特点是唤醒时恢复的时间比休眠状态要短。 唯一的缺点是 他将继续耗电

因为只供电给内存,网卡没电自然就断线了!

下面是有关报道 和 待机与休眠的区别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电脑不用时最好不要保持待机状态,虽然经常开关机可能有损电脑寿命,但关掉待机的电脑,对全球的能源利用效率有极大帮助。

根据CNN报道,最近一份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ofWaterloo)提出的报告指出,最新的电脑如果拥有省电功能,每小时待机耗电约35瓦,约比一个一般亮度的灯泡稍高,虽然对个人影响不大,但若全球所有的PC长时间不使用时关机,而不维持在待机状态,每小时可以省下的电量非常惊人。

一项调查显示,以美国一地为例,只要待机的电脑中有百分之一关机,每小时省下的电量约是36万千瓦,相当于一座中型发电厂所能发出的电量。除开电脑之外,目前全球各地区所消耗的电力中,约有10%用在处于待机状态的电器上。
别小看了“待机耗电”

每天都要外出几次,每次外出都要把个人电脑的电源关上、回来时再打开,太麻烦了,可不关又怕费电。但是如果白天只出去一会儿也得开关电源的话,不仅麻烦,启动也需要时间。

这种时候最好使用省电模式。省电模式是切断个人电脑部件供电以实现省电的功能,启用省电模式期间基本上不耗电,另外的优点就是机器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进入省电模式之前的状态。

比如,关闭个人电脑时,必须保存打开的文件、关闭运行的软件。但在省电模式下,运行中的软件和打开的文件仍可保持原来的状态。

省电模式中分“待机”与“休眠状态”,应正确使用这两种模式

待机在外出一两个小时便回来、或是稍微离开座位时非常方便。在待机状态下,将当前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因此只向内存供应电源。该模式的特点是唤醒时恢复的时间比休眠状态要短。

休眠状态是将内存中的数据暂时保存在硬盘中,然后切断内存的电源。因此在休眠状态下大部分部件的电源都被切断。唤醒时,由于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因此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的时间比待机要长。

长时间外出或是上班后、回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使用这两种模式。

省电模式通过[开始]菜单设置

在此介绍一下有关待机与休眠状态的设置。

首先在[开始]菜单中选择[关机],出现关闭Windows的对话框。

准备待机便在对话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待机];准备进入休眠状态按住[Shift]键,[待机]按钮就更改为[休眠],这时再选择[休眠状态]即可。

不管哪一种情况,在显示正在准备待机(休眠)的信息后,屏幕就会变暗进入省电模式。不过,由于以前的Winodws 98等不能使用休眠状态,因此有时无法选择[休眠状态]。

想从待机状态唤醒机器时,在键盘上按任意键即可。有的笔记本电脑要按电源开关。唤醒的时间因机型而异,大约20秒左右可以恢复到待机前的状态。

想从休眠状态唤醒机器时,一般需要按电源开关。有的机器也可通过键盘按任意键唤醒。大约经过30秒到40秒左右,可象待机一样恢复到休眠之前的状态。

自动设置省电模式

此外可以事先进行设置,机器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自动进入省电模式。

在[开始]菜单中选择[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中双击[电源选项]。“电源选项 属性”对话框中选择“电源设置”标识,便可以设置经过多长时间进入“系统待机”与“系统休眠状态”。这里的经过时间,就决定了不操作个人电脑时,经过多长时间进入省电模式。“选择从不”时,不会自动进入省电模式。

另外,离开座位时,为了防止其他人乱动个人电脑,最好设置“在计算机退出等待状态时,提示输入密码”。在“电源选项属性”对话框中选择“详细设置”标识,点击选择[在计算机退出等待状态时,提示输入密码]。机器唤醒时即可显示输入口令的画面,这时请输入启动Windows时使用的口令。

只按电源按钮设置省电模式

“电源选项属性”对话框中的“详细设置”中,有一项为“电源按钮”。

在这里,可以设置“按下计算机电源按钮时”是[待机]还是进入[休眠状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23:56

电脑能7×24小时连续干活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23:57

如果长时间不用的话,建义关掉了 如果只是10多分钟,那不用了; 当然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23:53

长时间不用的话,最好关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23:49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