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12 15: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9 03:14
1. "躲灯"习俗源自满族,原本是新娘忌讳在娘家过元宵节。早期规定新娘须在婆家居住,不得回娘家;后来这一习俗演变为新婚夫妇不得看任何一方的家灯,而是需躲避至亲友家度过。该习俗逐渐传入汉族,现今通常表现为年轻夫妇选择在节日期间外出住宿,这种形式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中国的民俗富含对自然和文化认知的深层意义。
2. 元宵节有一个传统风俗叫做“躲灯”,指的是新婚女子在元宵节的第一年,其娘家会举行一场盛大的“送灯”活动,这被称为“追灯”。送灯的规模和灯的质量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而有所不同。富裕家庭可能会送一对玻璃宫灯,装饰有楠木架子、水泥磨花或珠宝镶嵌;普通家庭则可能送一般的灯。除了主灯一对之外,还会附带一个小花灯,称为“引灯”,寓意引导新婚女子早生贵子。婆家接收追灯后,新娘会随娘家人回娘家“躲灯”,通常在正月十四日出发,十六日返回。
3. 在黑龙江地区,新婚女子头三年有“躲灯”的习俗。元宵节晚上,新媳妇需前往姑姑或姨姨家住宿,避免观看婆家和娘家的灯。传说中,若看了婆家灯,会死掉自己的父亲;若看了娘家灯,则会导致公公去世。类似的禁忌说法在河南等地也有流传,如“闺女看了娘家的灯,娘家会变穷”,“正月十躲灯,先死老公公”等,这些说法反映了躲灯习俗背后的禁忌思想,显然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此,新媳妇当天必须回娘家或去邻家,以避免“躲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