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22 13: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22 14:32
在古代汉语中,“撮口”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首先,它指的是发音时嘴唇紧缩的一种方式,即“撮口呼”。清代学者潘耒在《类音》中解释道:“蹙唇而成声,谓之撮口。”这一术语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用于描述特定的音韵特征。
其次,“撮口”还意味着聚集口形使之呈圆形。清代作家蒲松龄在其作品《聊斋志异·郭秀才》中描述了一种情境:“少顷又作之,既而悟其为郭,始大笑,皆撮口从学,无一能者。”这表明“撮口”可以作为一种表情或动作,用于表达情感或学习过程。
此外,“撮口”一词还与“弄唇吻”有所关联,意味着玩弄嘴唇的动作。元代剧作家商衟在其《一枝花·叹秀英》套曲中写道:“禽唇撮口由闲可,殴面枭头甚罪过。”这里使用了“撮口”来描述一种表情,暗示着某种情境下的情绪表达。
在中医领域,“撮口”也有特定的含义。它被定义为一种病症,表现为口唇收缩,无法吸吮。这种症状常见于新生儿,尤其是因脐风、惊风等疾病所引起的。《医宗金鉴》中对此病症有详细的描述:“撮口:撮如囊口吮乳难,舌强唇青吐沫痰。面色赤黄胎热极,四肢厥冷命难全。”注释进一步解释说:“撮口者,口撮如囊口也。”
综上所述,“撮口”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涵盖了发音、表情动作及医学病症等多个层面的含义,反映了古代语言和医学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