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21 16:1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6分钟前
很多青岛人觉得仅仅因为一次大虾事件,整个青岛就成了众矢之的实在有失公允,但其实无论是青岛人为自己的辩护也好,公众对青岛的指责也好,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在社会心理学里,有一个很基础的概念叫做内团体(ingroup)与外团体(outgroup),内团体指具共同利益关系,成员具归属感、密切结合的社会群体,类似概念如小圈子或自己人。外团体指所属内团体之外的其他社会群体。在网友指责或者嘲讽青岛的时候,部分青岛人就成了一个内团体,非青岛人则成了外团体,从而产生了内外团体偏差(ingroup–outgroup bias)。因为人需要从内团体来定位自己,为了满足自尊、正面形象,部分青岛人因此会盲目地信任内团体的人,和外团体进行对抗。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少青岛人推脱责任,认为强买强卖的都是外地人,而非青岛本地人,陷入了「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这种非形式谬误之中。还有一部分极端、恼羞成怒的人则反呛游客爱来不来,甚至认为他们活该受骗,在景区被骗是正常现象。其实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以往的公共事件,也常有把责任推卸给临时工和实习生的时候。我相信那些认为「一切都是外地人的错」的那部分青岛人,其中也有痛斥过这种行为的人存在。然而当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内团体时,他们就会有失偏颇,变得不再客观。其实除了这部分青岛人之外,还有许多的青岛人表达出「为青岛感到羞愧」、「希望积极严查」等平和的观点,这些声音并不小,但依然难以拯救这次事件中青岛的声誉。正因为在这个时候,青岛人相反成了 outgroup,而非青岛人则成了内团体。而这个内群体更大,更了解自己的多元性,在接受到一部分不理智的青岛人的信息后,产生外团体同质偏差(outgroup homogeneity bias),那些不怪罪外地人的不同声音,也因为同质化而被埋没,印象被统一打了折扣。很多青岛人很委屈,认为青岛不该仅仅因为几只大虾就被人厌恶,但现实就是一个团体的印象时常就会因为小小的一件事情,而让人对其整个团体产生改观,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几只大虾,青岛就这么招人厌?是的,几只大虾就足够了。
热心网友 时间:6分钟前
我是青岛人。几年前,王府井那个小吃街,女朋友硬要在街边一家小店吃爆肚和炸酱面。我当时生气了,心说你是没『常识』吗,这么明摆着坑人的店还非要去。果然上当了,贵且难吃。女朋友嘴硬,但心里明白了,几年后还提起这件事,愧疚于自己当时的『蠢』。又过了一两年,女朋友在西安又上了一次『旅游城市级』的当,被一个景点里的坐馆老中医蒙了不少药钱。这次她没有当场醒悟,回来之后还在犹豫『开的药吃完了怎么办,要不要打电话拿药方继续吃』。当然,后来也明白过来了,并再次痛心疾首。这几年,她也变得小心谨慎,然而今年仍然跟我一起在云南吃了点儿小亏。直到前几天,我还觉得她只是经历了一个建立『常识』的过程,我则是『先知先觉』的一方。出了这事儿之后,我才幡然醒悟,这他妈是哪门子『常识』。作为一个在正常区域长大的正常姑娘,那些活跃于旅游城市的骗术,哪怕再低级,她自然也要亲身经历后才能有效分辨。而我呢,仰赖于在青岛生长的十几年,早就在潜移默化中练就了一身本领。感谢旅游城市的熏陶。我能一眼看出路边摊是不是坑人,对菜单或商品介绍中的小字格外敏感,认为出租车司机不靠谱,餐馆服务员不靠谱,导游不靠谱,想从你身上赚钱的所有人都不靠谱。总之,出去旅游时像鹰一般警惕,甚至必要时也要像狐狸一般狡猾。最近几年,我人在深圳,这里出租车司机不会拒载或者绕路,几乎所有大小饭馆和排档都童叟无欺,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也转向了内地之外。于是,我的『常识』退化了。希望其他青岛人,你们身上的『常识』,也有机会迅速退化。
热心网友 时间:3分钟前
作为一个济南人,我很严肃地告诉你在整个山东境内各个城市(包括济南和我祖籍威海)被宰叫是没用的,我被宰了一整圈!因为敢宰你的店(不是所有的店)一定是打点好关系有利益联系的,你一个外地人是没办法也没精力和他们扯皮的,你要是本地人方言一开他们压根又不会宰你。这是整个山东关系社会的缩影,我有关系我就是吊我就是干你你怎么地!这股风气在各行各业弥漫了好多年没有散去,既得利益者总是以此为荣,被害者往往懊悔的是自己怎么这么没用怎么没有关系。曝光了很好,早就该清清这帮渣子了,丢全山东的人,平民再淳朴善良有什么用,外地人来玩接触的是这些对外的,一些渣子带来的恶果淳朴的人民做的再多也挽不回。问我怎么办?我选择在杭州工作生活买房安家。起码那里路上是车让我,起码那里我被欺负了能报警会相对公正地调解而不是需要我想着找各路关系往死里干回去,这里一样有不公平,但和山东那是没法比的。抱歉有点激动了,虽然我本人算得上半个既得利益者(沾父母的福),但这股歪风不除,我的家乡经济再发达也就永远都是个暴发户大县城。是,很多城市都这样,但那些不是我的家乡!我!是!真!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