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连续两年报名人数下降 “考研热”为何降温?

2024-12-22 来源:化拓教育网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邹冠尔 周怿培

12月21日,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正式开启。教育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8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50万人,相比2023年减少86万人。

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的背景下,考研人数的减少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那些不考研的学生都在做什么?

连续两年下降

“考研热”降温了?

据统计,2015年起,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并在2022年迈入400万大关。2023年报名人数达474万,创历史新高。然而,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回落至438万,并在2025年进一步下降至388万,与2021年的报名人数接近。

尽管报考人数有所减少,但考研竞争依旧激烈。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研考国家线,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学术型硕士专业国家线均有所提高。浙江大学官网显示,2022年该校专业教育学的报录比(报名人数:录取人数)为31.8,而2023年上升至37.58,显示出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依然高涨。

2023年考研国家线 图源: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

2024年考研国家线 图源: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

考研or就业

他们为什么不考研?

随着考研报名人数的减少,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读研的“性价比”问题。根据《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23届选择继续深造的本科毕业生中,有48%和45%的人分别因为看好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需求而选择读研。然而,对比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2024届硕博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差异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了“学历倒挂”现象——即学历越高,就业率反而越低。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分学生对考研的热情。

近年来,读研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不断上升。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专业学位(专硕)研究生招生比例的持续增长,教育部已明确提出,到2025年,专硕招生规模将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预示着专硕将成为考研报考的主流方向。然而,专硕招生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部分院校专硕学费上涨,以及高校不再为专硕学生提供宿舍,导致学生需在校外租房,增加了经济负担。此外,一些高校将专硕培养年限从两年延长至三年,这不仅增加了经济成本,也延长了时间成本。

与此同时,企业在选拔毕业生时的评价维度越来越多元。毕业生的相关实习经历和社会实践成为首要考量因素,其次是专业与岗位的直接相关性,第三是毕业生的潜力和可塑性。至于名校出身和高学历,这些因素在企业考察中并排在前列。

更多样选择

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在“考研热”降温的同时,考公考编持续升温。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国考共计划招录3.97万人,招录人数与2024年的3.96万人基本持平,但报考人数相较于2024年的303.3万人,增加了38.3万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考中应届生招录比例明显上升。由2019年的39.17%上升到2022年的67.3%,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皆在七成左右。比起研究生不太确定的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能一次解决就业问题的公考。

事实上,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新就业形态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选择更加多元,通过慢就业、自由职业方式实现自我价值的学生不断增多。智联招聘今年面向2024届毕业生的问卷调研显示,应届生慢就业、自由职业的比重分别从去年的18.9%、13.2%增长到今年的19.1%、13.7%。单位就业依然是主要去向,占比55.5%,但较去年下降2%。

考研人数下降是经济结构、社会环境、教育政策和市场需求等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更多人将“按需读研”,即先工作几年,等个人发展目标清晰后再深造。这也将推动高校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深造需求,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尽管考研热潮难言完全降温,但客观上体现了考研大军正逐步回归理性,被动或盲目考研的人数开始减少,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社会结构进入新发展阶段。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