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闻琢玉,东堂一举早成名。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这样问:读大学有什么用?北大毕业的还有卖猪肉的,清华毕业的还当保安,还有我们公司新招募的985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刚开始来了还不是扫地?好了有这种心理的人,统统以“酸葡萄”论处。没有任何能耐,瞧不起这个瞧不起哪个,你自己呢?
每个命运都会在环境中萌生出机遇,只是这个机遇,是大是小,是好是坏,一定是和我们相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如果一所普通的院校,整个学风都是不求上进,这样一来你还会不会努力?就算自己努力达到这所院校的最高水平,接下来还会不会继续上进?方向又是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考上一所好大学似乎成为了重中之重。从表面上去看,这是教育的财富;从根本的角度出发,这是一种负担。前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钢说了这样一句话:“从大学现状来看,我发现了中小学的残酷竞争的结果”,引起网友们的强烈共鸣和热情点赞。
中小学教育
分析一个问题,我们必然要做到透彻和全面。孩子们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必然是要经历过中小学教育的。教育界强调的一个东西是“教书育人”,但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后者。这是现实所迫,毕竟升学率和自己的工资有很大挂钩。这种环境下,所谓的本质宗旨自然被抛之脑后。
说得现实一点,对他们的教育好比批量的机械化改造。学习本该是一件十分有乐趣的事情,但诸位是否感受过孩子们对学习的喜爱?我们成年人有生活压力,孩子也有升学压力,后者甚至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许多高中、初中、小学的孩子患上抑郁症,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种种原因之下,学生们只得被迫学习,但内心还是有强烈抵触感的。猎奇心的驱使下,许多孩子希望在学习之外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自信。一些比较老实的孩子,虽然学到了知识,是否又感悟到了方法?这样持续下去的话,孩子们是否会有创新等意识行为?
大学生现状
中小学都是被老师逼着学,大学则有很大不同,正是考验个人自律性和主动性的时候。他们来到这之后还在幻想着固有的学习模式,没有了老师的看管,许多孩子最终都失去了方向,大学阶段就开始变得茫然。从根本的角度出发,什么题海战术等等,在这里根本都不适用。
大学最起码要保持的一点就是学习的主动性,不管外界条件如何,都不能放弃对接下来的生活探索。连根本的自主学习能力都不具备,你还指望他们有什么大的改变?来到大学后各种条件诱惑,大部分孩子都选择了安逸,诸位可以摸着良心扪心自问,事实难道不是如此吗?
包括现在大学校园内某些极端事情的发生,归根结底都是道德教育不曾落实。所有中小学教师全部以升学率为主,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哪个孩子不是如此?哪个家长不是这样要求自己孩子的?别说几个,真的有吗?指望一朝一夕去改变?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品史君说
在品史君看来,现在的人考上大学的不快乐,没考上大学的也不快乐,穷的也不快乐,富的也不快乐。难道一切真如网友们所说的那样:所有人的灵魂都被弄丢了吗?
中小学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不管在哪个阶段,学生、老师还是学校都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育人同时更要注重道德。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