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5年吉首大学考研817中西音乐史真题解析!(独家)

2025-01-30 来源:化拓教育网

最懂吉首大学考研的团队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吉首大学音乐考研全套课程)

(点击试听↑↑↑)

2025年【吉首大学817中西音乐史】真题解析!

名词解释

1.相和歌

相和歌是汉代在 “街陌谣讴”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其最初为清唱的 “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 “但歌”,最终形成了用丝竹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它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相和歌的曲调丰富,包括《薤露》《蒿里》等。这种音乐形式不仅反映了当时民间的生活与情感,还对后世音乐,如唐代燕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

2.八音

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分类方法,依据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金类乐器如钟,多为青铜铸造,常用于宫廷雅乐;石类乐器有磬,用石头制作,发音清脆;土类乐器如埙,以陶土烧制,音色古朴;革类的典型乐器是鼓,用皮革蒙于鼓身,能营造热烈的氛围;木类乐器像柷、敔,演奏方式独特;匏类乐器如笙;竹类乐器如笛、箫,通过竹管发声。八音分类法体现了古人对乐器的科学认知,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是贺绿汀于 1934 年创作的一首钢琴曲。乐曲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旋律优美流畅,富有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整首曲子分为三段,第一段以悠扬的旋律描绘出牧童在田野间悠然自得吹笛的画面;中间段落节奏加快,情绪活泼,展现了牧童欢快嬉戏的场景;最后一段再现第一段主题,宁静而悠远,给人以无尽的回味。这首作品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巧妙融合,是中国近代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作,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六代乐舞

六代乐舞是中国古代雅乐的代表,又称 “六乐”。它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歌颂黄帝功绩,体现对自然的敬畏;尧时的《咸池》,是对祖先和自然神的祭祀乐舞;舜时的《箫韶》,传说演奏时 “凤凰来仪”,极富艺术感染力;夏代的《大夏》,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商代的《大濩》,用于祭祀商汤;周代的《大武》,表现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场面。这些乐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古代统治者用于祭祀、朝会等重大典礼的乐舞,具有极高的政治和文化意义,对后世乐舞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国立音专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于 1927 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专业音乐学府。蔡元培兼任校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并实际负责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音乐家,如黄自、周淑安等。其教学体系完备,开设作曲、理论、演奏、演唱等多个专业,培养了众多杰出的音乐人才,如贺绿汀、冼星海等。国立音专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现代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6.奏鸣曲

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体裁。通常由三到四个乐章组成,各乐章在速度、调性、曲式结构和音乐风格上相互对比又有机统一。第一乐章多为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一般为慢板,常用变奏曲式或三部曲式;第三乐章常为快板或中板,多采用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的形式;第四乐章是快板或急板,采用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奏鸣曲在古典主义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都创作了大量经典的奏鸣曲作品,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7.李斯特

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钢琴演奏技巧高超,被称为 “钢琴之王”,其演奏风格激情澎湃、富有感染力,极大地拓展了钢琴的表现力。在作曲方面,李斯特创造了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将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与音乐相融合,赋予音乐更丰富的内涵。他的代表作品有《匈牙利狂想曲》《钟》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充分展现了匈牙利的民族文化特色。李斯特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对 19 世纪及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8.《卡门》

《卡门》是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创作的一部四幕歌剧。歌剧的音乐风格独特,融合了西班牙民间音乐元素,旋律热情奔放、节奏明快,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剧中的经典唱段如《哈巴涅拉》《斗牛士之歌》等广为流传,深受观众喜爱。《卡门》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剧情和动人的音乐,成为世界歌剧史上的不朽之作,对后世歌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频繁上演 。

简答题

1.简述秧歌运动和秧歌剧的发展

秧歌运动起源于 20 世纪 40 年代初的延安地区。当时,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和群众文化需求,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对传统秧歌进行改造创新。秧歌这种民间传统舞蹈形式,原本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经过改造后,融入了新的革命内容和时代精神。它以简单易学、生动活泼的特点,迅速在解放区传播开来,成为群众参与度极高的文化活动。

秧歌剧是在秧歌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以秧歌为基础,吸收了戏曲、话剧等艺术形式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早期的秧歌剧作品如《兄妹开荒》,以其贴近生活的剧情、朗朗上口的音乐,深受群众喜爱。之后,秧歌剧不断发展,在音乐创作上更加丰富多样,融合了陕北民歌、民间小调等元素,旋律更加优美动听;在剧情上,涵盖了劳动生产、拥军爱民、破除封建迷信等多种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秧歌运动和秧歌剧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在宣传革命思想、鼓舞士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简述王光祈对音乐理论的贡献

王光祈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学家,他在音乐理论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音乐史研究上,王光祈撰写了《中国音乐史》等著作,系统梳理了中国音乐的发展脉络,从古代音乐到近代音乐,详细阐述各个时期的音乐特点、乐器种类、音乐理论等内容,为后人研究中国音乐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他积极开展中西音乐比较研究,将西方音乐理论引入中国,同时向西方介绍中国音乐文化。他用西方音乐理论体系来分析中国传统音乐,如对中国古代律学的研究,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解读,让中国音乐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认可。

王光祈还提出了 “音乐救国” 的思想,强调音乐对民族精神的塑造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作用。他致力于培养音乐人才,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贡献力量。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为中国现代音乐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音乐学家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音乐人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3.简述明清时期说唱音乐的类型

明清时期说唱音乐蓬勃发展,类型丰富多样。

鼓词类: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以鼓、板击节,演唱者自击鼓板,说唱故事。伴奏乐器还有三弦等。其唱词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节奏明快,叙事性强。如西河大鼓,唱腔高亢激昂,善于表现历史故事和英雄传奇。

弹词类:盛行于南方,以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伴奏。唱词一般为七言韵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性。像苏州弹词,曲调委婉细腻,擅长讲述爱情故事和民间传说,通过说、噱、弹、唱等表演形式,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道情类:源于唐代的道曲,以渔鼓、简板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形式简单,内容多为劝世文、道家故事等。如陕北道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信仰。

牌子曲类:将各种曲牌连缀起来演唱,曲牌丰富多样,每个曲牌都有独特的曲调、节奏和唱词格式。伴奏乐器根据地区和曲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北京单弦牌子曲,融合了多种民间小曲,具有独特的京味风格。

这些说唱音乐类型在明清时期广泛传播,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后世说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简述新艺术时期法国、意大利音乐发展

新艺术时期(14 世纪)是欧洲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法国和意大利的音乐发展各有特色。

法国:在这一时期,音乐理论取得重要突破。作曲家维特里提出了 “新艺术” 概念,强调音乐的节奏创新,引入了等节奏技术,使音乐节奏更加复杂多变。马肖是法国新艺术时期的代表作曲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体裁,如经文歌、弥撒曲等。他的经文歌在节奏和旋律上都有创新,歌词内容也更加世俗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变化。

意大利:音乐发展也呈现出独特风貌。意大利牧歌兴起,这是一种多声部世俗歌曲,歌词多为抒情诗,注重表现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其音乐风格细腻,旋律优美,和声丰富,通过不同声部的交织,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兰迪尼是意大利新艺术时期的杰出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以甜美、抒情的旋律著称,创造了 “兰迪尼终止式”,在音乐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

新艺术时期法国和意大利的音乐发展,为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欧洲音乐从宗教音乐向世俗音乐的转变,对后世音乐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题

1.论述中国古代音乐机构的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机构的建立与发展,不仅反映了各个朝代的音乐文化特点,也体现了上层统治阶级对音乐的重视与管理。

上古至先秦时期的音乐机构

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音乐教育活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的“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葛天氏之乐,以及《尚书》中提到的夔编制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乐舞,都表明了早期音乐活动的存在。到了先秦时期,音乐机构逐渐成型。舜时的专职乐官夔,不仅是乐舞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还具备高超的音乐演奏技能。这一时期的音乐活动主要服务于祭祀、礼仪等场合,音乐教育也开始初步形成。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音乐机构

秦汉时期,乐府的设立标志着音乐机构的进一步发展。乐府不仅负责收集、整理民间音乐,还承担了宫廷音乐的创作与表演任务。到了唐代,音乐机构达到了鼎盛。唐代的太常寺、教坊、梨园等机构,不仅规模庞大,分工也极为细致。大乐署兼管雅乐和燕乐,负责国家祭祀和重大宴飨活动的乐舞表演,同时还主管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新唐书·百官志》中详细记录了大乐署的音乐教学制度,规定学习时间一般为10年,可延长至15年,要求乐工掌握五十首以上高难度的乐曲才能毕业。这种严格的培训制度,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音乐人才。

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机构

宋元明清时期,音乐机构继续发展,但其功能和形式有所变化。宋代的教坊和大晟乐府,继续承担着宫廷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任务。元代的乐府制度进一步完善,设立了专门的音乐学校,培养音乐人才。明代的太常寺和教坊,虽然规模不如唐代,但仍保持着较高的音乐水平。清代的乐部则更加注重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档案馆,收藏了大量的音乐文献和乐器。这些机构不仅为宫廷音乐提供了保障,也为民间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音乐机构的发展,从上古时期的初步形态到明清时期的成熟体系,反映了音乐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与繁荣。这些机构不仅为上层统治阶级提供了音乐服务,也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些音乐机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

2.论述古典乐派三杰音乐创作和艺术特征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代表了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的音乐风格。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这一时期的三位杰出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创作不仅奠定了古典音乐的基础,也为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顿的音乐创作和艺术特征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大师,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和“四重奏之父”。海顿的音乐创作几乎涵盖了所有音乐体裁,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108首交响曲和68首弦乐四重奏。他的音乐风格以清晰、优雅、幽默著称,善于将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海顿的交响曲从早期的娱乐性和华丽风格逐渐发展为内容严肃、情感深刻的作品,特别是在《伦敦交响曲》中达到了顶峰。此外,他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也是其晚期创作的杰作。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和艺术特征

莫扎特是古典乐派的另一位杰出代表,被誉为“音乐神童”。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同样涵盖了多种体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歌剧和宗教音乐。他的作品以旋律优美、结构严谨、情感丰富而著称。莫扎特的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尤为出色,如《第四十交响曲》和《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他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和《魔笛》则是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莫扎特的音乐语言纯净、透明,能够深刻地表达人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和艺术特征

贝多芬是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同时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以九部交响曲最为著名,其中《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和《第九交响曲“合唱”》尤为经典。他的钢琴奏鸣曲如《月光奏鸣曲》和《悲怆奏鸣曲》也是广为人知的佳作。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充满了激情和力量,能够深刻地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的理想。他的音乐语言丰富多样,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又有浪漫主义的自由。贝多芬的音乐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还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大师的音乐创作不仅丰富了古典音乐的宝库,也为后世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演奏和研究,对音乐史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