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长江大学考研的团队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长江大学音乐考研全套课程)
(点击试听↑↑↑)
2025年【长江大学615中西音乐史】真题解析!
名词解释
中国音乐史
1.朱襄氏之乐
朱襄氏之乐是远古时期的乐舞,相传由上古帝王朱襄氏命士达创作。当时气候干燥,多风少雨,农作物生长受影响,朱襄氏为求雨而作此乐。其演奏乐器是用竹子制成的 “五弦瑟”,演奏时发出的声音能调节阴阳,使天地和谐。朱襄氏之乐承载着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祈求,虽无具体音乐留存,但它反映了早期人类与自然的互动,是中国音乐起源阶段的重要标志,开启了音乐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先河。
2.诸宫调
诸宫调是一种大型说唱艺术,兴起于北宋时期。它融合了多种宫调的曲子,通过说唱结合的方式来讲述长篇故事。其音乐结构宏大,采用不同宫调的曲牌连缀成套,表现力丰富。伴奏乐器有鼓、板、笛等。代表作品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以曲折的爱情故事和丰富多变的音乐,展现了诸宫调的艺术魅力,对后世戏曲的发展,如元杂剧的音乐结构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说唱音乐向更高层次发展。
3.《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的古琴曲,相传原本是晋代桓伊所作的笛曲,后改编为琴曲。“三弄” 指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演奏三次,通过泛音、按音等演奏技法,描绘出梅花在寒风中摇曳、傲立的姿态,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全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意境深远,借梅花的形象抒发文人雅士的情操,是中国古代音乐中借物抒情的典范之作,也是古琴曲中的经典曲目,流传至今。
4.大同乐会
大同乐会是 1920 年在上海成立的民族音乐社团,由郑觐文发起。其宗旨是 “研究中西音乐,整理国乐”,乐会聚集了众多民族音乐人才,对传统民族乐器进行改良,如制作出 “大同乐会二胡” 等。还改编、创作了许多民族音乐作品,像《春江花月夜》。同时开展演出、教学活动,培养了大批民族音乐人才,对推广和传承中国民族音乐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在近代的发展与传播。
西方音乐史
1.通奏低音
通奏低音又称数字低音,盛行于巴洛克时期。在音乐演奏中,演奏者根据低音声部所标记的数字,即兴填充和声。它的出现使音乐的和声更加丰富、稳定,低音声部与上方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呼应。键盘乐器(如管风琴、羽管键琴)和低音乐器(如大提琴、大管)常担任通奏低音的演奏任务。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的形成和音乐织体的构建起到关键作用,影响了当时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方式。
2.标题交响曲
标题交响曲是浪漫主义时期出现的一种交响曲形式。与传统交响曲不同,它有明确的标题和文字说明,引导听众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这些内容通常与文学、绘画、自然等主题相关。例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作曲家的爱情经历为线索,通过五个乐章描绘出不同场景和情感,每个乐章都有详细的标题提示。标题交响曲打破了传统交响曲纯音乐的限制,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紧密结合,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和内涵,拓展了音乐的表现领域。
3.古典奏鸣曲
古典奏鸣曲是在 18 世纪中叶至 19 世纪初的古典主义时期形成的一种多乐章器乐体裁。通常由三到四个乐章组成,各乐章具有不同的速度、曲式和情感特点。第一乐章多为快板,采用奏鸣曲式,包含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第二乐章为慢板,风格抒情;第三乐章常是小步舞曲或诙谐曲,节奏轻快;第四乐章为快板,气氛热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经典的古典奏鸣曲,成为后世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典范,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新维也纳乐派
新维也纳乐派是 20 世纪初以奥地利维也纳为中心形成的音乐流派,代表人物有勋伯格、贝尔格和韦伯恩。他们打破了传统大小调体系,创立了十二音体系,使音乐摆脱了调性的束缚,开创了无调性音乐的先河。勋伯格的《月光下的皮埃罗》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之一,采用独特的演唱方式和复杂的音乐结构。新维也纳乐派的音乐创作具有创新性和实验性,对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推动了音乐创作观念和技法的重大变革。
简答题
中国音乐史
1.朱载堉的《新法密率》
朱载堉乃明代卓越的律学家,他所撰写的《新法密率》在中国音乐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重大理论成果。在古代乐律学领域,十二律之间如何实现精确转调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朱载堉凭借其深厚的数学功底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经过无数次精密计算,最终首创 “新法密率”,也就是现代音乐理论中被广泛应用的 “十二平均律”。他巧妙运用等比数列原理,将一个八度平均划分为十二个半音,使得各相邻两律之间的频率比值完全相等 。这一突破性理论的诞生,彻底攻克了旋宫转调的难关,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让作曲家在创作时能够更加自由地运用各种调式,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在乐器制造方面,“新法密率” 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工匠们依据这一理论制作出的乐器,音准更加精确,音色更加和谐。《新法密率》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戏曲音乐发展影响深远,像京剧、昆曲等剧种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都受益于这一理论;在乐器改良上,也推动了编钟、古琴等传统乐器的制作工艺提升。而且,通过传教士等途径,《新法密率》传播到西方,对西方音乐理论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新秧歌运动
新秧歌运动发源于 20 世纪 40 年代初的延安。彼时,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文艺应当紧密服务于群众,契合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需求,于是对传统秧歌展开了大胆创新与改造。传统秧歌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广大民众中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不过其内容大多围绕民间娱乐展开。在新秧歌运动中,秧歌被赋予了全新的革命内涵,诸如反映劳动生产场景,展现军民鱼水情深的关系,以及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等主题纷纷融入其中。在形式上,既保留了秧歌载歌载舞、热闹欢快的固有特色,又巧妙地融入话剧、舞蹈等多元艺术元素,使其表现力得到极大增强。新秧歌运动迅速在解放区呈燎原之势传播开来,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秧歌运动还为后来秧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简单的秧歌表演逐渐衍生出具有完整剧情和人物形象的秧歌剧,如《兄妹开荒》等经典作品。它对新中国的文艺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3.南戏的产生与发展
南戏起源于北宋末年的浙江温州一带,最初被称作 “温州杂剧” 或 “永嘉杂剧”。它是在民间歌舞、说唱艺术的深厚土壤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堪称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态之一。南戏的产生与当时南方地区商业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不断增长,南戏应运而生,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南戏的表演形式极为自由灵活,以唱为核心,同时伴有说白和舞蹈,曲牌丰富多样,且采用南方方言进行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早期的南戏作品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内容紧密贴近百姓生活。到了元代,南戏在与北杂剧的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演变,取长补短,艺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琵琶记》的出现,标志着南戏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南戏成熟的标志性作品。明清时期,南戏进一步发展分化,形成了众多风格各异的声腔剧种,如海盐腔、余姚腔等。这些声腔剧种各具特色,在不同地区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戏曲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对中国戏曲的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戏曲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方音乐史
1.巴洛克音乐形态特征
巴洛克音乐盛行于17 - 18世纪,在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鲜明独特的形态特征。在音乐织体方面,复调音乐占据主导地位。和声上,巴洛克音乐逐渐构建起了功能性和声体系,强调主调音乐的和声逻辑,以和弦的有序进行来构建音乐的结构和张力,使音乐的层次更加分明,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在旋律创作上,旋律起伏较大,富有戏剧性和表现力,常常运用装饰音来丰富旋律色彩,如颤音、波音、倚音等,这些装饰音如同音乐中的璀璨明珠,为旋律增添了灵动与华丽之感。此外,巴洛克音乐在体裁上也极为丰富多样,涵盖了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奏鸣曲、协奏曲等多种形式。歌剧以其宏大的舞台表演和精彩的剧情吸引观众;清唱剧则通过音乐与合唱讲述宗教故事或历史传说;康塔塔是一种小型的声乐作品,通常包含独唱、合唱和乐队伴奏;奏鸣曲注重乐器的表现力和技巧展示;协奏曲则强调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的相互呼应和协作。不同体裁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结构和表现形式。为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2.威尔蒂艺术风格特点
威尔蒂的作品题材广泛,涉及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等多个领域。在《阿依达》中,他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展现了爱情与家国的冲突,赋予歌剧深刻的社会内涵。音乐创作上,威尔蒂强调音乐与戏剧的深度融合,通过旋律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如《茶花女》中,薇奥列塔的咏叹调《饮酒歌》,旋律轻快活泼,生动展现了社交场合的欢乐氛围,也暗示了主角的情感变化。
在声乐写作方面,威尔蒂充分挖掘人声的表现力,为不同角色量身定制唱段,使歌唱家能够充分发挥技巧。他对乐队的运用也别具匠心,乐队不仅是伴奏,更能烘托气氛、渲染情感。在《弄臣》里,乐队通过强烈的节奏和激昂的旋律,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增强了歌剧的感染力。
威尔蒂的歌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旋律和精湛的表演,成为意大利歌剧的经典范例。他的创作理念和风格为后世歌剧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推动了歌剧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3.那不勒斯歌剧特点
那不勒斯歌剧诞生于17世纪,在意大利歌剧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鲜明独特的特点。
在音乐结构上,确立了 “快 - 慢 - 快” 的咏叹调模式。快速咏叹调节奏明快,充满活力,像《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罗西娜的咏叹调,快速的旋律与花腔技巧展示出角色的活泼俏皮;慢速咏叹调则抒情悠扬,着重表达角色内心细腻情感,用于展现角色内心的挣扎与情感起伏。
声乐演唱方面,十分注重歌唱家技巧展示,花腔技巧被大量运用。歌唱家通过高难度的装饰音、华彩乐段来炫技,充分展现自身实力,让观众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
乐队运用上,乐队主要起伴奏作用,为声乐提供和声支持。但在烘托气氛上也有独特作用,比如在表现宏大场面时,乐队通过丰富的配器营造出热烈的氛围,在抒情场景中则用轻柔的演奏渲染浪漫氛围 。
剧情方面,多以简单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不追求复杂的情节架构。这种简单的剧情更利于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和演唱上,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艺术魅力。
这些特点使得那不勒斯歌剧在当时的欧洲广泛传播,对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歌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了歌剧艺术走向繁荣。
论述题
中国音乐史
黎锦晖音乐创作与艺术成就
黎锦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音乐家,被誉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他在20世纪20-30年代创作了大量儿童歌舞剧和流行歌曲,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为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重点探讨黎锦晖在儿童歌舞剧领域的创作成就及其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
儿童歌舞剧创作
黎锦晖在儿童歌舞剧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共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全部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这些作品不仅编剧作词、选曲作曲、舞美设计、服装设计、人物造型设计乃至导演等工作均由他一人完成,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综合艺术才能。其中,《麻雀与小孩》是黎锦晖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创演于1920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剧通过讲述一个淘气男孩将小麻雀骗回家,最终在麻雀妈妈的母爱感动下认识到错误并归还小麻雀的故事,传递了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作品采用口语化的歌词和生活化的动作,使剧情生动感人,易于演出和吸引小观众。此外,黎锦晖在创作中巧妙运用了旧曲填词的方法,引用了《苏武牧羊》、《银绞丝》等民间曲调,以及选自外国儿歌的《飞飞曲》,准确表达了作品主题。
艺术成就与影响
黎锦晖的音乐创作不仅在儿童歌舞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发挥了开创性的作用。1927年,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标志着中国流行音乐的诞生。此后,他又陆续创作了《桃花江》、《特别快车》、《我侬词》、《蔷薇处处开》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还对后来的中国流行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黎锦晖的流行歌曲一度被视为“靡靡之音”,甚至被称为“黄色音乐的鼻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作品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意义。黎锦晖将西方音乐元素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开创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黎锦晖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他在儿童歌舞剧领域的创作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为儿童音乐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同时,他在流行音乐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他的作品曾受到争议,但其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已得到了广泛认可。黎锦晖的音乐创作不仅是中国音乐史上的宝贵财富,也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西方音乐史
舒伯特音乐创作及艺术成就
舒伯特是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被誉为“歌曲之王”。他不仅在艺术歌曲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在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作品等方面留下了丰富遗产。
音乐创作特点
舒伯特的音乐创作以其独特的抒情性和创新性著称。他的艺术歌曲是他最著名的创作领域,共创作了600多首。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情感丰富,而且钢琴伴奏极具表现力,能够生动地描绘出歌词中的情景和氛围。例如,《魔王》通过紧张的钢琴伴奏和变化多端的旋律,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恐怖和紧张的气氛;《美丽的磨坊少女》则通过细腻的旋律和和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
此外,舒伯特的交响乐作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未完成交响曲》(第八交响曲)虽然只有两个乐章,但其浪漫主义的抒情风格使其成为经典之作。《伟大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则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展示了舒伯特在大型作品中的创作能力。在室内乐方面,他的《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和《鳟鱼》钢琴五重奏等作品,也体现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深厚功底。
艺术成就
舒伯特的音乐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艺术歌曲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新纪元,为后来的作曲家如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等人提供了灵感。舒伯特将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使艺术歌曲成为一种高度个性化和表现力丰富的音乐形式。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赞誉,而且在后世仍然备受推崇。
舒伯特的音乐风格融合了古典主义的严谨和浪漫主义的自由,使他在音乐史上占据了独特的位置。他的旋律创作富有诗意,和声运用大胆创新,钢琴伴奏极具表现力,这些特点使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尽管生前并未获得广泛认可,但舒伯特的音乐作品在死后逐渐被世人发现和欣赏,成为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舒伯特以其独特的音乐才华和丰富的创作成果,成为了音乐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艺术歌曲和大型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也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舒伯特的音乐将继续激励和感动一代又一代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