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赛车区骑行。 李雁 供图
作为一所建园5年的幼儿园,成都市青羊区天府幼儿园锦绣园正在从基础奠定阶段走向成长发展阶段,我们将户外游戏作为此阶段保教质量提升的重点来抓。《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提出,幼儿园应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这为我园游戏质量提升提供了思路。那如何自评呢?我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拟定了包含每周一次教师游戏自评和每月一次旁观者评价的自我评估计划。
在评估工具选择上,我们采用青羊区教科院拟定的《自主游戏活动评价参考》,该评价参考包括自主游戏的游戏环境、游戏材料、观察指导与评价三个方面10个质量指标,每个指标分为不适应、及格、一般、良好、优秀5级。通过共同学习建立起游戏质量的初步印象后,我们带着标准,开始自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析总结每一次评估结果,找到排序中的最低分;从自评与旁观者评估分值的对比差异及低分群现象中找到游戏存在的问题、教师认知差异的问题,以及质量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进行了一系列教研与改进。
1
第一轮自评:从评估结果中寻找最需解决的问题
一轮完整的评估包括4次教师自评和1次旁观者评估,需要一个月,自评和旁观者评估都采用《自主游戏活动评价参考》指标。自评的教师每周自行选择一次自己组织的游戏进行评价,而旁观者评估则由行政班子组织教师通过游戏观摩完成,通常安排在每月最后一周。月底,我们将结果收集起来,进行统计、分析。第一轮自评发现,“材料提供”指标得分最低,为2分或3分,即质量处于及格到一般这个层级。毫无疑问,材料的提供是我园现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研活动时,我们向教师反馈了评价结果,同时对材料提供的评价指标进行再度学习。对照标准,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教师结合看到的情况发言,黄老师说小草坪的材料明显不够,刘老师说小竹林里幼儿想做饭,但连锅都没有……看来,材料数量不够、种类太少是这项指标得分低的原因所在。
为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约定把每周五下午确定为游戏区的材料日,不进班的教师走进游戏区,整理、调整、补充材料。同时,我们将一个班教师负责一个区域的形式,转变为每个区域由大、中、小班各一名教师负责,这样在材料提供时也能兼顾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要。教研结束,教师翻阅参考书,并收集材料,开始积极准备。周五下午,教师聚集在自己负责的游戏区,进行材料调整。小草坪增加了石头、砖头、树枝等自然物,小竹林增加了帐篷、锅碗瓢盆等生活物品……游戏区材料肉眼可见地丰富起来。
2
第二轮自评:从评估分值差中看到教师差异
第二轮评估结束,我们再次将评价结果进行统计、排序,惊讶地发现,“材料提供”这一项,教师自评多为4分和5分,而旁观者评价只有2分和3分。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分析后发现,“材料提供”这项指标3分与5分的差距,主要集中在材料提供的质量上。3分标准仅提到材料要有难易的不同,而5分标准则提出材料要有趣味性、挑战性,有助于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而这些指标要透过幼儿游戏情况深入判断,能否正确判断有一定难度,和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很大关系,也是造成分值悬殊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缩小教师的认知差距、理念差距和行为差距,形成共识。
于是,我们选择视频教研的方式,试图通过定格一段场景,让不同教师进行解读与讨论,在认知上达成一致。视频内容为幼儿使用材料进行游戏的过程。本次教研,我们选择幼儿最喜欢的赛车区。视频里幼儿骑着两轮车一圈又一圈地转……视频播放结束,我请教师对其中的“材料提供”进行评价。组织游戏的王老师根据场景给了4分,她认为,赛车区每个幼儿都骑得不亦乐乎,活动是满足幼儿需要的。但作为旁观者的杨老师只给了2分,她认为,这个区域材料单调,只有自行车,游戏性不够。两名教师给出的分值正好和评估结果的差异一致,于是,我让教师讨论:你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同样给出4分、也是赛车区的张老师认为,赛车区就是玩赛车的地方,材料就是车,车子足够多就行了。打2分的刘老师说:“5分的指标要有挑战性,从幼儿的游戏效果看,他们仅仅是在骑车、绕圈圈,没有其他玩法,游戏水平比较低,说明材料挑战性不够,如果增加一些障碍就能增加挑战性。”刘老师的话让大家再度回顾评估指标,对照3分标准中“除必要的成品玩具外还应提供半成品材料等供幼儿使用,材料有一定的难易区分”。这样看来,仅有自行车还不够。这时,经验丰富的李老师说:“材料提供是给幼儿选择的机会,激发其游戏意图,如果只有自行车,幼儿就只能产生骑车这个行为,如果多一些材料,也许就能激发他们更多的游戏行为。”李老师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通过这次研讨,大家认识到了材料提供的意义,同时意识到,不能简单认为每个幼儿玩起来就是好的,还要透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来判断材料提供是否合理。这次讨论也让赛车区的教师深受启发,他们回到班级收集幼儿的意见,后来增加了加油站、洗车场、以及红绿灯、斑马线等材料。
3
第三轮自评:从低分群中找到关联性问题
第三轮自我评估仍然沿用前面的方式。当我们汇总和梳理结果时发现,多个游戏区在“材料提供”“材料使用”和“幼儿活动状态”上得分都很低,且呈现出一致性,即“材料提供”3分,“材料使用”和“幼儿活动状态”也为3分或2分。
分析这3个指标,我们发现了其中的关联性,即材料提供决定材料使用效果,材料使用效果又和幼儿的状态息息相关,可以将这类指标看成一个群。本次评估,这3个指标是低分群。从这个低分群中,也可以看到第二轮评估中将材料提供和幼儿的活动联系起来评价的过程,对教师的评价也产生了影响,让他们有了一定的综合看待指标的眼光。
我们再次使用视频教研的方式,内容是调整后的赛车区。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一些幼儿欢快地骑着车,有些车上载着物品,一旁有“交警”带着违反规则的“小司机”学习交通法规……教师一边看一边发出了赞许声。我请教师根据这段视频,从“材料提供”“材料使用”和“幼儿活动状态”进行评价,发现评分一致,都为4分(良好)。
我向教师反馈了第三轮自评结果。本次评估,赛车区、小茅屋和小竹林区域在“材料提供”“材料使用”和“幼儿活动状态”指标上都得了4分(良好),而其他区域这几个指标仍在3分左右。如果把这3个指标看成一个群,请大家分析它们的联系,教师马上反应过来,这3个指标是有关联的。小王老师感慨地说:“原来核心还是在材料提供上呀。”看到教师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又邀请小茅屋游戏区、小竹林游戏区评估得分都在4分的教师进行视频分享,让所有教师都感受材料投放改变引发的幼儿游戏状态的变化。最后,教师分享了自己在材料提供上的经验,大家谈了许多,比如“多问幼儿的需求”“让材料可以活动起来”……带着这些经验,教师又开始了新的实践。
短短3个月,我们感受到了自我评估的力量。对于刚开园5年的幼儿园,教师还不成熟,保教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通过对自评的梳理与分析,我们找到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自评因此成了教学改进的起点,也让教师有了持续成长的动力。
(作者闵艳莉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李雁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天府幼儿园锦绣园)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12日 第02版
作者:闵艳莉 李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