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衡水金卷2025届高三年级10月份联考(广东、晋豫名校联盟)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11-06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艾毕曼德悖论是逻辑悖论中最古老、最典型的例子,它是2500多年前由一个叫艾毕曼德的克里特人提出来的。传说艾毕曼德是古希腊克里特岛上的先知,他曾轻蔑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寥寥数字却形成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发蒙的悖论。

艾毕曼德说的这句话究竟是真是假呢? 如果他说的是真话,即全部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那么作为克里特人的艾毕曼德的这句话就是假话:如果他说的这句话是假话,那就意味着并非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包括是克里特人的艾毕曼德,就是说艾毕曼德的这句话有可能是真的。

悖论就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却存在于逻辑领域中,主要用来挑战人类思考的协调一致性,以验证每个螺丝是否都配对了相应的螺帽。所谓逻辑的内部一致性,就是指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有效地证明两个论述处于绝对对立的情况。如果两个论述经过分析是互相矛盾的,那肯定不会同时为真,这就好比向空中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它一定不会发生正反面同时出现的情况。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量子力学理论的提出者之一,但后来他发觉量子力学不完善,就花费了很长时间试图找到一个悖论来证明量子力学不具备一致性。但爱因斯坦失败了,量子力学到今天仍然存在。至今,寻找这个悖论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物理学界的专家,而那些声称不感到困惑的肯定不是专家。

再回到艾毕曼德悖论。它一定就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不解之谜吗? 难道真的没有跳出这个古典悖论的方法吗? 答案是否定的。跳出常人的思维模式来看待这个悖论,艾毕曼德是说了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但这只能说明这句话的发出者——艾毕曼德是个撒谎者,却不能代表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所以,这样一分析的话,结论就是:艾毕曼德在说谎,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撒谎者。

但是,如果我们将艾毕曼德悖论的描述稍微做一下修改:将原句换成“这句话是谎言,我这个克里特人是个骗子”,刚刚整理清晰的思路又模糊了,又绕回到原来的困境中了。因为这两句话有自我包容的特性,这也是艾毕曼德悖论的核心所在。这就解释了你为什么能跳出这一古典悖论,但并没有影响其内涵的表达。

科学是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基础的,是真实可靠的,容不得任何自相矛盾的命题或结论。但悖论却破坏了这种严密性,它的一些概念和原理之中还存在着矛盾和不完善或者说不准确的地方,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摘编自徐文《博弈论:人人都在用的博弈技巧》

材料二:

德国逻辑学家弗雷格把研究多年的关于“集合论”的学术意见完稿付印时,突然收到了罗素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一个逻辑悖论。弗雷格看完信之后,发现自己研究多年的成果被这个悖论搅得根基动摇。于是他在书稿结尾处表示:一个科学家最倒霉的事,莫过于在研究准备结束时发现研究的基础崩溃了。这个让弗雷格望洋兴叹的悖论,就是著名的理发师悖论。

一位男理发师的理发技术非常高超,城里的人都愿意找他理自己的头发。一天,这位男理发师挂出一个招牌,上面写着:通告,城里任何不喜欢自己刮脸的男士,都选择让我代劳,这是我的荣幸,以后我只为这部分人刮脸。看完通告后,人们不禁会想:理发师的脸应该交给谁处理呢? 理发师如果是自己给自己刮脸,那么他自然就得归属到自己刮脸的这类人群中。但是,他挂出的招牌上“白纸黑字”地写着他只为不给自己刮脸的这类人刮脸,所以他不可以自己刮自己的脸。如果他请别人为他刮脸,那么他就属于不喜欢自己刮脸的人。他的招牌上写着城里任何不喜欢自己刮脸的人都会找他代劳。因此依照这位理发师挂出的通告,那么任何人都不能为他刮脸。结果就是,这位理发师的脸将一直保持无人“修理”的状态。

罗素之所以会提出这一悖论问题,目的就是将他发现的关于集合上的悖论问题通俗地表达出来。某些集合从表面上看属于自身元素。例如,任何不属于苹果元素的集合,并且自身也不是苹果,它必然是这个集合自身元素中的一种。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不使用自身元素组成的集合。这个集合内拥有本身元素吗? 无论我们做出怎样的回答,结果都是自相矛盾的。苏格拉底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这样说:“我仅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什么都还没弄明白。”显然,这属于一个悖论,我们无从得知苏格拉底是否知道这件事情。

找出逻辑中存在的悖论问题,是哲学家的一项功绩。在推理中,很多时候人们都会根据事实对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寻找悖论,通过这种方式找出根本问题,可以帮助人们在科学研究中实现重大突破。悖论属于十分特殊的逻辑矛盾,而逻辑矛盾又不被各种科学理论接受,所以,如果逻辑悖论在理论中被发现,那么就会成为该理论的“逻辑证伪”。而因为悖论属于特殊逻辑矛盾,所以逻辑证伪的可信度要高于其他性质的证伪。

(摘编自《不可错过的北大经典讲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艾毕曼德、苏格拉底的话,还是理发师的通告,都存在着逻辑内部的不一致性,是典型的逻辑悖论。

B.一枚硬币抛向空中,落地后不可能同时出现正反面,而逻辑悖论类似于落地后的硬币同时出现了正反面。

C.“理发师悖论”严重动摇了德国逻辑学家弗雷格“集合论”的根基,弗雷格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D.从材料二的说明中可以得知,罗素用“任何不属于苹果元素的集合”将“理发师悖论”通俗地表达出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有逻辑悖论都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只要是逻辑悖论,其结论不可能同时为真。

B. 逻辑悖论可以普遍解决生活现象的协调一致性,消除现实生活中绝对对立的情况。

C. 逻辑悖论也普遍用于科学研究中,一个科学假说可借寻找逻辑悖论的方式予以证伪。

D. 悖论是非常特殊的逻辑矛盾,所以逻辑证伪的可信度很高,其他证伪方式难以取代。

2.下列关于材料一中爱因斯坦寻找量子力学悖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因斯坦发现量子力学不够完善,试图用悖论来证明量子力学不具备一致性。

B.爱因斯坦虽然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最终也没找到有关量子力学的悖论。

C.从至今仍然存在量子力学的情况看,爱因斯坦当年寻找相关悖论的思路是错误的。

E. 寻找一个悖论来证明量子力学不具备一致性的问题,至今仍困扰着许多物理学家。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一个图书馆编纂了一本书名词典,它列出这个图书馆里所有不列出自己书名的书。那么它列不列出自己的书名?这个“书目悖论”与“理发师悖论”基本一致。请对“书目悖论”作简要阐释。(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莫道君行早

滕贞甫

一开始,在是否加入糖蒜社上有的妇女也犹豫,不就是加工糖蒜吗? 能赚几个钱? 她们估计错了,彭非这个小伙子把糖蒜做成了文化,做成了品牌,尤其是糖蒜包装印上杏儿那首诗,使糖蒜大受年轻人追捧。糖蒜社订货电话每天不断,彭非连饭都吃不消停,常常嘴里嚼着馒头接电话。进货商贩一来,村民就围上来瞧热闹,一箱箱糖蒜变成点钞机上哗哗翻过的百元大钞时,大伙才知道小糖蒜也能赚大钱。于是,很多妇女来找汪六叔,希望能入社工作。汪六叔嘴黑,说:“你们这些女人哪,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腌糖蒜是你们的拿手好戏,却一个个拿捏起来了,现在后悔了吧? ”女人们连连道歉,汪六叔便和彭非商量,又腾出一间闲屋,扩大再生产,这样就多吸纳了十二个妇女进社。

“这三十个女工好比柳城男人走出鬼打墙的三十根蜡烛,”陈放对杏儿娘说,“你是妇女主任,要把这蜡烛一根根点燃,让她们回家把男人照醒。”

当过教师的杏儿娘自然懂得陈书记的用意,她信心满满地说:“放心,陈书记,我会把这些女人都变成发面起子。”

杏儿娘每天开工前和收工后都要给三十个女工开个短会,除了说说生产上的事外,主要讲怎样引导丈夫抓住机遇多赚钱,讲鹚冠山大扁杏种植合作社的前景,讲陈书记能办好合作社的有利条件。女工们都被杏儿娘说活了心,自己男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能到种植社工作至少会有一份收入。

三十个妇女的力量不容小觑,农村人做事喜欢房前屋后相互攀比,三十个女工丈夫加入了种植社,其他家庭坐不住了,有糖蒜社做参照,没有哪个女人想错过种植社的机会,连四大立棍①也被女人催着报了名。开小卖部的金嫂甚至揪着男人的耳朵,从麻将桌一直揪到村委会来报名,金嫂训斥男人:“三舅那么大岁数都入社了,你还等哪盘菜? 再不报名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话虽糙,却在理。杏儿看到这一幕,悄悄对彭非说:“柳城女人可不好惹,个个都会揪耳功。”彭非开玩笑地问:“杏儿也会吗? ”杏儿说:“我不用揪耳功,谁要是得罪我,我会在诗里骂他。”彭非问:“怎么个骂法? ”杏儿眼睛转了转:“我就这样写:风,在抽你耳光/水,在烫你胃肠/因为你得罪了杏儿/让杏儿独自神伤……”

在女人的鼓动下,设在村委会的种植合作社报名处像当年生产队分红一样热闹。汪六叔吸着烟,满心欢喜地望着眼前的场面,将军肚微微腆起来。汪六叔身旁坐着三舅柳奎,柳奎是他特意请来观看这一场景的。请柳奎时他说,三舅哇,你看看去,就像当年你组织社员修梯田一样,村里开锅一般热闹。柳奎也很兴奋,乐颠颠地就跟汪六叔来了,眼前这一幕让他仿佛回到了年轻时,有一种摩拳擦掌的冲动,多像当年自己带领社员上山修梯田的情景啊!他和每个进屋报名登记的村民都打招呼,尽管这些村民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他带人修梯田的往事,毕竟四十年了,整整两代人。

柳奎看到四大立棍的名字也在名册里,很吃惊,问汪六叔:“陈书记怎么把这几个懒汉都劝来了? 让这几个人上山干活儿,等于抽他们懒筋。”汪六叔摇摇头,小声说:“不用劝,是主动来的,都是您带了个好头儿,大伙入不入社看谁呀? 不是看您老吗? ”柳奎会心地点点头,却不无忧虑地说:“开锅的水只能翻滚一阵子,火一撤还会凉。”汪六叔说:“是呀,关键是早日见到实惠,一回分红胜过十回动员。”

杏儿听到两人对话,给老人倒了一杯水端过来说:“舅爷和陈书记想到一块儿去了,昨天陈书记进城之前就说,种植社不能画饼充饥,一定要像糖蒜社那样立竿见影,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依靠合作伙伴,寻求林业部门支持,让入社村民今年就见到活钱。”汪六叔说:“陈书记说了,自己要厚着验皮去烧香拜佛,不知能不能灵验。”

老人自言自语:“这个陈书记让人看不透。”

“陈书记对辽西有感情,他爷爷当年在辽西打过仗,”汪六叔说,“是在塔子沟一个叫大庞杖子的地方。”

柳奎没有再说什么,看着办公室墙壁上党务公开栏中陈书记的照片,眼睛许久没有眨。

种植社是股份合作,出钱出力皆可入股,有了收益后按股分红。这个政策相当灵活,全村除了几户病残家庭外,基本都入社了。陈放给村民编了组,建立了公司制度,开始分期分批上鹅冠山刨树坑。

刨树坑很费力,在农村与和泥脱坯一样都属于累活儿。半个月下来,有些村民受不了。近年来,播种收割有机器,中间除草能撒药,基本上没啥出大力的活儿,冷不丁抡镐挥锹挖树坑,很多人吃不消。

知道村民有了情绪,汪六叔就找陈放商议,能不能找台挖坑机代替人工。陈放说旋转挖坑机只能在草原或沙地上使用,山腰坡度超过四十五度,小型挖坑机作业太危险,更何况山上石头多,挖坑机也没法正常作业,树坑只能由人来挖。

人群来到山下,看到山腰上有人正在抡镐刨树坑,原来是陈书记。汪六叔停下脚步,扭头对跟过来的村民说:“人家可是不拿工钱的呀,咱柳城人咋就不懂个事理呢!”

没有人说话,耳边只有山风飕飕在吹。

“上山!”汪六叔吼了一声,弓身走在最前面。

隆冬来临之前,鹅冠山梯田遗址上布满了规则的树坑。

(有删改)

【注】①立棍:辽宁朝阳地区流行的一种扑克玩法。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糖蒜畅销,小糖蒜能挣大钱,这与糖蒜包装上印着杏儿的诗歌的文化创意不无关系。

B. 汪六叔苦口婆心做那十二个妇女的工作,终使她们加入糖蒜社,实现了扩大再生产。

C. 在陈书记的精心谋划和汪六叔的具体负责下,种植社从报名到生产进行得一帆风顺。

D. 写陈书记是革命者的后代这一内容,是强调他肩负的鹅冠山乡村振兴的担子更重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杏儿这一形象给人以清雅脱俗的印象,鹅冠山村民浅显通俗的谈吐,使得杏儿的诗歌具有了别致不俗的特点。

B.小说对开小卖部的金嫂大力鼓动丈夫参加种植社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具有以点带面的作用。

C.柳奎由眼前报名的一幕联想到自己当年带领社员上山修梯田的往事,使得历史内容和现实场景绾合在一起。

D.“牵着不走,打着倒退”“你还等哪盘菜”“村里开锅一般热闹”等都是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散发着乡土气息。

8.小说是怎样由叙写糖蒜社巧妙过渡到叙写种植社的?请简要说明。(4分)

9.请找出小说中的三个“群体”,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7分)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居数年金惠五铁钱民多盗陵钱楚地龙燕。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蹈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①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辨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 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②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汲黯传》

材料二:

忠佞不并立。立人之廷者,谗不必忧,讥不可避,而必为国除茲贼以安社稷,斯国之卫也。虽然,食其禄不避其难,居其职不委其责,去而隐,屏而在外,则亦终远小人而不与为缘尔,非取于必胜以自快也。所恶于佞者,恶其病国而已不可浼也,非与为仇雠而必欲得位以与胜也。汲黯之恶张汤,允矣。君任之以讽议,则攻击之无余, 以报君之知。既无言责, 而出守外郡,则抑效忠于淮阳而臣道以尽。复固请为中郎,补过拾遗,以冀与汤争荣辱,何为者邪?引国家之公是公非为一己之私恨,干求持权,以几必胜,气矜焉耳,以言乎自靖则未也。或曰:屈原放而不忘萧艾之怨,非乎? 曰:屈原,楚之宗臣也,张仪、靳尚之用,楚国危亡之界也,而黯岂其伦哉? 嫜婞然属李息以攻排,而必快其志,气矜焉耳,非君子之道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大行:官名,九卿之一。②僇:同“戮”。③自靖:各自谋行其志。④萧艾:艾蒿,比喻品质不好的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居A数年B会更C五铢钱D民多E盗F铸钱G楚地H尤甚。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薄,鄙视,与《诗经·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的“薄”意思不相同。

B.远,形容词作动词,与《齐桓晋文之事》“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的“远”用法相同。

C.何为,为了什么,宾语前置,与《鸿门宴》“客何为者”的“何为”意思、句式都相同。

E. 用,被任用,与《<老子>四章》“当其无,有车之用”的“用”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认为淮阳郡处于“楚地之郊”,就任命汲黯担任淮阳太守,汲黯伏地拜谢推辞,不接官印,皇帝多次诏令强行给他,他才接受任命。

B.汲黯不接受淮阳太守一职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他想留在朝廷,为皇帝补过拾遗,王夫之认为他只不过想与张汤争荣辱,行一己之私罢了。

C.汲黯在去淮阳之前拜访李息,表明自己受张汤排挤的处境,指出张汤的诡诈,授意李息上奏疏弹劾张汤,王夫之对汲黯的做法颇不以为然。

D.王夫之认为,忠臣与奸臣是水火不容的,但忠臣一定要有大的格局,即为国家铲除奸贼以安定社稷,而不应挟私愤而与奸佞之人去争高低。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2) 既无言责,而出守外郡,则抑效忠于淮阳而臣道以尽。

14. 王夫之为什么说汲黯不能与屈原相提并论?请简要概括。(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元日述怀①

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②,归耕有外臣③。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元日感怀④

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⑤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注】①唐高宗咸亨三年元日,卢照邻秩满去官,由蜀中返回洛阳,归隐山林,与家人团聚。

②中秩:中级官职。③外臣:隐居不仕者。④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本诗作于被贬朗州后的来年元日。⑤湘南:指屈原被流放湘沅间。⑥燎火:指除夕祭祀的香火。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照邻说自己命中注定做不了大官,刘禹锡对自己遭际有所反思与感慨。

B.卢诗的“花舞大唐春”和刘诗的“儿童炫彩衣”都有不同程度的反衬作用。

C.卢诗的“人歌小岁酒”和刘诗的“身加一日长”都体现了元日的节日特点。

D.好的用典讲究如盐入水,了无痕迹,这两首诗在用典上都做到了这一点。

16.两首诗都写“元日”,但所“述”之怀与所“感”之怀迥异。请简要概括。(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人们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写,“ , ”,一个人只要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中有所成就便不虚此生。

(2) 我们不能指望这个世界给我们永远不竭的光明,而要让自己的生命发出襟怀坦荡之光,像宋朝词人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说的那样:“ , ”。

(3)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在诗中描写飞瀑流泉、江河之水时每每运用夸张的手法,以增气势, 如“ , ”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第二天的行程都在山上,山峦起伏。草深树密,荆棘牵衣。终于【最终】来到一个敞亮处,一行人 ( 甲 ):横在前面的是一个大峡谷,谷底的村屋,看上去如同火柴盒; 两面壁立的陡崖之间,一座索桥,将近一里长,铺板疏密不一,在峡谷飕飕的风中晃晃悠悠。

进,还是退? 有了踌躇。这时对面出现了一个负重的身影,近了,竟是一白头老翁,赤膊,光脚,精瘦硬朗,肩上的扁担被箩筐压弯。整个上午我们见到的这唯一的一位山民,让一帮城里书生汗颜。我一咬牙,大踏步走上索桥。人多,桥晃得很厉害。好不【好】容易到了对岸,所有人浑身已经汗湿得像从水里捞出。

日已过午。翻过一重山岭,饥渴难耐时,忽听山谷上面传来山歌,细听是唤远来的客人歇脚。我们登时精神一振,奋力攀爬。岭上,一片平畴,村屋参差。一群村民高兴地快步迎来。方才,他们只是听到空谷的人声,便打起山歌,邀请难得的客人。我们的出现,令他们 A ,称除了他们在山下生活的儿女,此间几十年 ( 乙 )。

板屋老旧,但高大空阔,窗明几净。坐定后,我喝到此生喝过的最好的茶:粗瓷大碗,盛炒熟的芝麻、黄豆、花生,盐渍的菊花、姜丝、笋丁、萝卜干末, B 。水是清澈山泉,柴是清香松木,茶是大叶野茶。滚水冲泡,色若琥珀,杳若蓓蕾,醇厚如古书,通透直穿心脾。饮之不觉两腋风生。佐以炒薯片、冻米糖之类的农家小点心,美不胜收。主人随后又端来喷香的米粑、煮熟的鸡蛋和浓稠的腊肉汤之类,称作“当茶”或是“代茶”。①修水大量盛产茶叶,②双井茶早在宋代就名誉京师,③宁红茶也一向以“茶盖中华,价甲天下”著称海内外,④但我还是认定,⑤这种修水山民的待客茶才是神品。

18.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替换成方括号中的词语?为什么? (4分)

19.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5分)

22. 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 (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凯文·凯利在《宝贵的人生建议》中说:“每个月尝试一次,换条路回家,换个门进家,换把椅子吃饭。”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1. D【解析】“罗素用‘任何不属于苹果元素的集合’将‘理发师悖论’通俗地表达出来”错,应为“罗素用‘理发师悖论’把自己发现的关于集合上的悖论通俗地表达出来”。

2. B【解析】整体表述有误,首先,逻辑悖论主要存在于逻辑领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存在;其次,不是“解决生活现象的协调一致性”,而是“挑战人类思考的协调一致性”; 再次,不是“消除现实生活中绝对对立的情况”,而是“无法有效证明两个论述处于绝对对立的情况”。

3. C【解析】“爱因斯坦当年寻找相关悖论的思路是错误的”错,不能因至今仍然存在量子力学就认定爱因斯坦的思路是错的,爱因斯坦试图找到有关量子力学的悖论来证明量子力学的错误或不存在,这个思路是符合逻辑证伪思路的。

4.①首先简述并诠释“艾毕曼德悖论”。②接着分析悖论的自相矛盾的性质并举例说明悖论在科学上的作用。③然后论述如何跳出“艾毕曼德悖论”并指出“艾毕曼德悖论”的核心所在。

④最后概述科学中还存在“悖论”,需要探讨和解决。(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如果它不列出自己的书名,它就属于不给自己列出书名的书,结果就是它要给自己列出书名。②如果它列出自己的书名,它就属于给自己列出书名的书,结果就是它不该给自己列出书名。(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 A【解析】B.“汪六叔苦口婆心做那十二个妇女的工作,终使她们加入糖蒜社”错,是这些妇女主动找汪六叔加入糖蒜社的。C.“种植社从报名到生产进行得一帆风顺”错,在生产过程中也曾遇到群众情绪低落的情况。D.“是强调他肩负的鹅冠山乡村振兴的担子更重了”过度解读。

7. A【解析】“鹅冠山村民浅显通俗的谈吐,使得杏儿的诗歌具有了别致不俗的特点”错,杏儿的诗歌本身具有别致不俗的特点,不是鹅冠山村民浅显通俗的谈吐带来的。

8.①陈放让杏儿娘组织糖蒜社三十个女工鼓动自家男人加入种植社。②女工们被杏儿娘说活了心,鼓动自家男人到村委会报名加入种植社。三十个女工丈夫加入后,引起了其他家庭的加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糖蒜社的三十个女工:她们通情达理,服从大局,成功说服自家男人加入到种植社。②四大立棍:他们本来游手好闲,却也到种植社报名,实现由懒到勤的转变。③种植社的村民:他们开始因干活累闹情绪,后来受到陈放的感染和汪六叔的带动,积极投入到劳动之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 BDG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原句标点: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

C【解析】C项“客何为者”中的“何为”是“干什么”的意思。A.“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的“薄”是衬字,无意义。B.两个“远”,都是形容词作动词。D.“当其无,有车之用”中的“用”是“功用”的意思。

12. C【解析】“表明自己受张汤排挤的处境”曲解文意,“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的意思是“我被弃置外郡,不能参与朝廷的议政了”,是指自己被皇帝外放任职一事,并没有表明自己受张汤排挤。

13.(1)只是淮阳官民关系不融洽,我只好借你的威望,请你躺在家中去治理吧。(“相得”“卧而治之”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没有了进谏弹劾的责任之后,出任外郡郡守,就在淮阳效忠皇帝以尽臣子的责任(就行了)。(“既”“效忠于淮阳”各1分,句意2分)

14.①屈原是楚国王室贵族,汲黯只是一般官员。②张仪、靳尚这些小人被重用时,楚国处在危亡之际;而张汤这种小人被重用时,国家并未处在危亡之际。③汲黯怂恿李息攻击排挤张汤,不是君子的行为。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过了几年,恰逢国家更换五铢钱,百姓有很多偷偷铸钱的,楚地尤其严重。皇帝认为淮阳郡是通往楚地的边界处,就征召汲黯任命他为淮阳郡太守。汲黯拜伏于地辞谢圣旨,不肯接印,皇帝屡下诏令强行给他,在这之后他才领命。皇帝下诏召见汲黯,汲黯对皇上哭着说:“我自以为到死也再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又收纳任用我。我经常有狗马一样的病,体力难以胜任太守的职务。我希望做中郎,出入宫禁之门,为您纠正过失,补救缺漏,这是我的愿望。”皇帝说:“你看不起淮阳郡太守这个职位吗? (过些时候) 我将召你回来。只是淮阳官民关系不融洽,我只好借你的威望,请你躺在家中去治理吧。”汲黯向皇帝告别后,去探望大行令李息,说:“我被弃置外郡,不能参与朝廷的议政了。可是御史大夫张汤智巧足以阻挠他人的批评,诡诈足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他专用机巧谄媚的言语,强辩挑剔的词,不肯堂堂正正地替天下人说话,而一心去迎合主上的心思。皇上不想要的,他就顺其心意诋毁:皇上想要的,他就跟着夸赞。他喜欢无事生非,搬弄法律条文,在朝中他深怀诡诈来逢迎皇上的旨意,在朝外挟制为害社会的官吏来增强自己的威望。您位居九卿,如果不及早向皇上进言,您和他都会被诛杀的!”李息害怕张汤,始终不敢向皇上进言。汲黯在淮阳郡像以前治理其他地方一样进行治理,淮阳政治清明起来。后来,张汤果然身败名裂,皇帝听说汲黯与李息说的那番话,判李息有罪。诏令汲黯以诸侯国相的官职掌管淮阳郡。七年后汲黯去世。

材料二:

忠臣与奸臣势不两立。在君主的朝廷上做臣子的人,不必忧虑别人的谗言,不能躲避别人的讥讽,却一定要为国家铲除奸贼来使社稷安定,这才是国家的忠实卫士。虽然如此,拿国家的俸禄而不逃避灾祸,居于职位而不推诿相应责任,被罢去后归隐山林,被贬斥后安心在外,也终究是远离小人而不与他们沾边的表现,而不是一定要击败他们以使自己的心感到快慰。人们憎恶奸佞之臣,是憎恶他们危害国家而自己不能容忍被玷污,并非要与他们结下深仇大恨而且一定要争得职位以便与他们争胜负。汲黯憎恶张汤,是正当的。皇帝委任他负责劝谏讽议,他就不遗余力地攻击奸佞,以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等到没有了进谏弹劾的责任之后,出任外郡郡守,就在淮阳效忠皇帝以尽臣子的责任(就行了)。可是汲黯又坚决请求担任中郎,纠正过失,补救缺漏,以期望与张汤争荣辱,这是为了什么呢? 他把国家公认的是非作为自己的私恨,谋求掌权,以希望必胜,这只是自傲的气势罢了,说是各自谋求实行自己的志向就未必恰当。有人说:屈原被流放而不忘君主重用品质不好的人的怨恨,不对吗? 回答是:屈原,是楚国的宗室贵胄,张仪、靳尚得到楚王重用,是在楚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汲黯难道能与屈原相提并论吗? (他出任外郡郡守,临行前)还忿恨不平地嘱托李息来攻击排挤张汤,而一定要让自己内心畅快,这是自傲的气势罢了,而不是君子之道。

15. B【解析】“儿童炫彩衣”有反衬作用,以儿童过节的快乐反衬诗人的愁闷;“花舞大唐春”没有反衬作用。

16.卢照邻所“述”之怀:①对归隐生活的怡然自乐、轻松洒脱; ②对美好自然风物的热爱;③对国家繁荣昌盛、人们生活幸福美满的祝愿。(3分)

刘禹锡所“感”之怀:①羁旅他乡的孤寂愁苦; ②对家乡故土的思念; ③对往日错误的反省。(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7. (1)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 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3) 示例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示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示例三: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每空1分)

18.“最终”不能替换“终于”。“最终”表示最后、完结,强调客观结果;“终于”表示期盼某种结果发生,强调主观愿望,“敞亮处”是人们艰难行山路后期盼出现的地方。(2分)“好”可以替换“好不”,二者意思相同,且都表示程度重。(2分)(意思对即可)

19.甲:却倒吸了一口凉气

乙:从不曾来过城市人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0. A.喜出望外B.林林总总(每词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均可)

21.①“色若琥珀,香若蓓蕾”运用对偶,“色若琥珀,香若蓓蕾,醇厚如古书”运用比喻、排比,“通透直穿心脾,饮之不觉两腋风生”运用夸张。(2分) ②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修水茶的色香味俱佳的特点,突出了修水茶的功效。(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①句“修水大量盛产茶叶”改为“修水盛产茶叶”。⑤句“这种修水山民的待客茶才是神品”改为“修水山民的这种待客茶才是神品”。

(改对一处给1分,改对两处给3分)

【解析】①句“修水大量盛产茶叶”中“大量”和“盛”重复赘余; ⑤句“这种修水山民的待客茶才是神品”语序不当。

23.【写作指导】

凯文·凯利的这句话显然是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喻示人生的道理。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换”,“换”就是摒弃因循守旧的思维,学会改变。人们惯常于走老路,每天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动作:始终沿着那条路回家,始终开那个门进家,始终坐那把椅子吃饭。这反映出人们在思维深处,有着出于所谓安全感的守旧心理,有着安于现状的落后思想。这种心理和思想危害很大,它往往会使人不思进取,使人的思想僵化,使生活缺乏生机。

因此,必须学会“变”。引申开来看,无论在什么领域,都要善于冲破旧有的藩篱,顺势而“变”。生活中添加小小的变化,能够给生活增加色彩和生机; 学习中寻求方法的变化,会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质量更高;团队有了变化,会使每个成员更富朝气;国家实行改革,会使整个社会更富有活力。维持现状,一成不变,因循守旧,反映了人们的惰性思维和保守思想。只有“换”思路,“变”方式,“更”方法,才能使个人、团队、国家不断前行。

参考立意:

①以“变”破局,“变”中求进;

②守旧只能僵化,求变才有希望;

③摒弃惰性思维,开启“变”的思路。

显示全文